專訪吳以嶺:中醫藥如何走向世界?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2023國際針灸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泰國曼谷召開。該學術研討會由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國中醫科學院主辦,泰國中醫師總會承辦,中國針灸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協辦。圍繞如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標準化、國際化發展等,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
11月18日在泰國曼谷 吳以嶺院士接受新華社訪問
問:近年來,國外對中醫也越來越感興趣,中醫藥國際化目前現狀怎樣,您認為還需從哪些方面發力,加速中醫“出海”?
吳以嶺:中醫藥越來越得到老百姓的普遍認可和應用,也在健康中國和中國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當中發揮了極大作用。目前,中醫藥國際合作日益密切,成果惠及全球。像東南亞國家,大部分也都認可中藥。但是如何讓歐美等發達國家能夠認可中醫藥,我覺得還是要拿出臨床療效的硬證據。
中醫藥要真正走向國際,先要解決創新,拿出過硬的療效證據,讓臨床療效的提升和研究證據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高度認可。不管是中藥或者是西藥,給病人帶來什麼好處?療效如何?這是硬道理。但是這種療效除了中醫自己所講的辨證論治,個人經驗的療效,也需要按照國際標準對照,提供循證醫學證據,這是世界公認的,也可以在世界頂尖醫學雜誌發表論文。
上個月,通心絡膠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循證研究發表于頂級醫學期刊 《美國醫學會雜誌》,影響因子120.7,證實其可顯著改善急性心梗患者30天和1年的臨床預後,成為第一個在全球四大醫學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的創新中藥研究,這引起了全球醫學界的關注。
所以中藥走向國際化,一是要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讓國際學界、國外人士能夠了解和認可中醫藥,二是要拿出過硬的循證醫學的療效證據。我們的一些藥物在國際市場應用,在50多個國家註冊銷售,也得到了一個很好證實。比如連花清瘟,在泰國這裡也得到廣泛應用。連花清瘟膠囊是2003年“非典”期間我們研發的中成藥。2004年,連花清瘟膠囊經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2009年,在中國甲流疫情防控當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連花清瘟膠囊應用範圍非常大。東南亞國家包括泰國、新加坡、柬埔寨也得到了應用。具有幾千年曆史的傳統中醫藥,不管是在慢性病治療,或者急性心梗、慢性心衰、射頻消融術後房顫、呼吸道傳染疾病等這些重大疾病防治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得到了循證醫學的證據。所以加強循證醫學研究,拿出療效證據來,應當是中藥走向國際化的堅定一步。
問:這次在泰國舉行學術研討會,對中醫藥在東南亞地區傳播,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吳以嶺:學術交流對中醫藥國際化很關鍵。中西兩种醫學是在中西兩種文化下産生的兩种醫學體系,是兩種認識論。西方醫學以還原論為主導,講究結構清晰,往往是以單體藥為主,而中藥以整體論為主,往往採取的是復方中藥,對人體這個複雜系統進行干預,中醫是要系統平衡,叫陰陽平衡、整體協調,這種認識機制療效評價和西醫其實是不一樣的。加強學術交流,有利於加深國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且中藥在泰國已經合法化、獲得政府認可。在這裡,全球的專家來開會,提供了一個對於針灸、中藥,加深認識交流的機會,這樣才能為中藥走向國際提供更好的幫助。
問:您一直從事絡病理論研究,什麼是絡病?
吳以嶺:我這次來泰國是參加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的學術會議。針灸學是基於經絡理論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我所研究的是經絡理論中的“絡”字。
經絡,在古代是個水利概念。大的江河,叫“經”或者叫“經脈”;江河的分支、溝渠,叫“絡”。中醫學把水利的概念引入到人體當中來,人的血管系統、大的血管,這是經脈,血管的分支中小血管、微血管、微迴圈,這就是絡,這些微小血管的病變則是絡病。
目前在全世界,微血管病變還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從經絡學説發展來看,一個是針灸學科,一個是按照中醫內科的辨證論治思維研究絡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治療用藥規律等。實際上從2000年以前的《黃帝內經》中,伴隨著經絡學説的出現,已經提出了絡脈和絡病。
古人稱久病入絡,久痛入絡,把臨床那些病程比較長,疼痛反覆發作,難以治療的這一類疾病,統稱為絡病。從古代文獻來看,包括了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及其並發癥、腫瘤、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把這些都歸到絡病中。古人認為這些疾病屬於絡病,難以治療。現代醫學這麼發達,這些病的死亡率仍然是佔前位的。
11月18日在泰國曼谷 吳以嶺院士研討會上致辭
問:您從事絡病研究有40餘年時間,最大的體會是什麼?
吳以嶺:古人認為用通絡的方法才能夠提高療效, 2000多年來歷代中醫藥學家都想把這個理論用於臨床,但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理論,沒有在臨床廣泛應用。
我這幾十年來做的工作就是把絡病理論系統構建起來,把這一個新的學科建立起來,而且把這個理論應用於比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古人稱為絡病的這一類重大疾病。
要完成兩千多年遺留下來的絡病研究,就必須做好頂層設計,解決研究方法和路徑。傳承中醫藥的整體系統理論思維特色,充分借鑒現代科學實驗分析方法,重視科研成果轉化及臨床應用,是絡病研究取得突破進展的必由之路。
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經過40餘年的不斷研究,結合古老的絡病學術思想與現代醫學成果,以“絡病證治”為基礎,包括“氣絡學説”和“脈絡學説”兩大分支的“中醫絡病學”新學科正式創立。《絡病學》《脈絡論》《氣絡論》相繼出版發行,三部專著均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2006年,“絡病理論及其應用研究”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基礎理論重大創新性成果,使醫學界對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有了全新認識。2014年,“中醫絡病診療方法”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5月,“中醫絡病學”成為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準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目前,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也已搭建完成,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