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次提出“社區成為中醫藥服務主陣地”目標 深耕精細化中醫藥服務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上海首次提出“社區成為中醫藥服務主陣地”目標 深耕精細化中醫藥服務

2023-11-09 12:09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年來,上海在國內率先開展可追溯飲片臨床應用試點,首次提出“社區成為中醫藥服務主陣地”目標——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能深深感受到,這是一座擁有開放、創新、實幹、活力品格的都市。體現在上海中醫藥事業發展中,該市聚焦“服務人民群眾健康”,始終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做實做細中醫藥服務的點點滴滴,中醫藥服務領先效應得以進一步提升。

01

率先開展可追溯飲片臨床應用試點

中藥飲片品質和群眾用藥安全密切相關,如何確保中藥飲片品質?在“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中,上海以提供“更便捷、更清晰、更有溫度”的飲片服務為目標,大大提高了飲片藥事服務水準。

在上海市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院,一塊藍色的大螢幕上,滾動播放著各地入滬中藥材的種植、采收、加工、流通應用等環節資訊。

這正是上海的創新之舉,開展可追溯飲片臨床應用試點,將傳統中醫藥與區塊鏈、5G數字化時代發展相結合,打造“區塊鏈+網際網路+中藥飲片服務”的模式,實現了全市公立醫院第三方代煎配送全流程資訊化管理。在上海市各中醫院的取藥窗口,群眾只要掃描中藥飲片袋上的二維碼,就能清晰了解到中藥材從田頭到手頭的全過程。

“我們依託上海市中藥行業協會制定了飲片代煎服務和追溯飲片的品質標準體系。”上海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聞大翔介紹,目前該協會已研究制定三批71個溯源品種的行業試行標準,從植物基源、産地、農事管理、中藥飲片的炮製、儲存等多方面進行規範,其藥材規格等級、“三無一全”等方面的要求和標準基於國標、高於國標。從追溯飲片品質到制定高標準飲片品質,上海從源頭把關,對中藥飲片開展全方位品質監管,讓群眾能夠放心用中藥。

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的取藥窗口,不同於平時的煎煮劑或者盒裝的配方顆粒,患者拿到手裏的是一袋袋成藥,這是龍華醫院為患者提供的“一人一方”中藥臨方定制加工服務,採用共煎提取濃縮的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傳統湯劑的物質基礎,充分體現辨證論治和個體化給藥的精髓。

“喝中藥越來越方便,出差時這種小袋顆粒劑也好攜帶,省去了之前袋裝或者用水沖服的麻煩。”剛取到藥的王先生表示。

該項技術于2020年5月率先在龍華醫院推廣使用,隨後陸續在上海市各家醫院推行,目前上海已有20家醫院開展此項目,2023年上半年服務5萬多人次。

02

讓社區成為中醫藥服務主陣地

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一直是各地中醫藥工作的重點。《上海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實施方案(2023-2025)》中提出“社區成為中醫藥服務主陣地”這一目標。

“目前,上海正構建起一張由24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986家服務站(村衛生室)組成的家門口中醫藥服務網路。”聞大翔介紹,上海市制定社區中醫藥服務綜合指數,通過考核“指揮棒”,將社區中醫藥服務的工作成績納入區委區政府工作的考核體系中,直接保障了社區中醫藥服務的提升。

通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曙光醫院、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以及上海市中醫醫院4所市級中醫醫院牽頭,上海已經形成覆蓋全市的東、南、西、北四大區域醫聯體,目前上海在社區開設中醫醫聯體專病聯合門診134個,帶教基層醫師286名,全市16個區都實現了市級中醫醫院製劑在醫聯體內的社區調劑使用。

“醫聯體的建設讓我們在家門口看病就像在三甲醫院一樣,通過資訊化手段及便捷的下沉服務,基層看病的水準一點都不打折扣。”家住黃浦區的姜阿姨説。

在距離上,上海正著力打造社區中醫藥服務新站點,計劃在3年內建設至少150個,項目選址在功能社區、社區生活圈裏,以點帶面,把中醫藥服務融入居民生活圈,滿足“最後一公里”服務需求,打造“家門口”中醫藥健康之家。

在品質上,上海又一次在全國跑出“加速度”,率先針對社區開展200項特色專病專科建設,覆蓋全市80%社區衛生中心,今年已支援首批76項。同時,推出社區中醫基本病種清單,覆蓋114種疾病,在國家清單基礎上增加了44種。目前上海各社區平均可開展中醫基本病種服務達到60余種。

“我們還培養大批優秀社區中醫人才,這是做好中醫主陣地建設的重要抓手。”聞大翔指出,上海通過名中醫工作室基層工作站建設,安排百名市級名中醫團隊直接下沉社區進行指導。針對基層青年中醫骨幹開展了3批專項培養,其中有116名中醫骨幹同時被龍華、岳陽、曙光等三甲中醫院實現雙聘,進行同質化培訓,切實提高社區中醫藥的診療水準。

“當前,上海100%的區均有政府辦中醫醫院,100%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中醫科室,中醫醫師年均診療人次居全國第一。”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鴻毅説。

03

中醫類醫療機構全部納入醫保定點

“現在在上海看中醫很方便,除了公立中醫院,即使去家門口的名醫工作室,醫保也都能報銷,選擇範圍大大擴展了。”在家住黃浦區的陳阿姨看來,更多的中醫類醫療機構和中醫診療項目納入醫保,讓她和家人就醫更方便更省錢了。

作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上海幾部門聯合出臺《上海市醫保支援中醫藥傳承創新若干舉措》明確將以“科學合理、特色突出、管用高效”為基本原則,充分發揮醫療保障的支援作用,讓群眾獲得優質中醫藥服務。

“目前,上海開展的140多項中醫診療項目以及1381種中成藥均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上海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張超介紹,“符合國家標準和上海地方炮製規範的1460種中藥飲片和上海醫療機構使用的617種中藥製劑,也均按甲類支付。”

越來越多的百姓有了和陳阿姨一樣的感受。張超介紹,當前,上海已有167家中醫類醫療機構,包括32家中醫醫院、135家中醫門診部,全部納入醫保定點,並實現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名中醫工作室基層工作站、社區中醫館和中醫閣開展的中醫藥服務也全部納入醫保支付。“上海將名中醫坐堂的社會辦中醫門診部,優先納入醫保定點。”張超説,“上海中醫藥人才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遍佈上海各地的中醫工作室與公立中醫醫院形成互補優勢,共同夯實上海中醫藥服務體系。”

上海還充分發揮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支援促進作用。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試點工作,遴選22個體現中醫獨特作用和優勢的病種,在22家二、三級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試點工作,堅持“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原則,發揮醫保支付方式對中醫價值醫療的導向作用,建立了療效價值考評機制,明確了每個病種按療效價值考核的指標內涵、考核規則、數據採集及價值支付辦法。

數據顯示,通過醫保支付的導向作用,22個病種平均每月收治例數從1591例上升至2468例,上升幅度達55.1%;以中醫藥治療為主的病例佔比從18.3%上升至24.0%;平均每個病例使用的中醫技術由3種上升為4種;中醫藥治療費用佔比提高10.8%;整體抗菌藥物使用率減少3.8%;平均住院天數減少9.5%;試點病種病例費用平均下降3.0%,在保證醫療品質的同時,減輕患者負擔。

張超介紹,上海醫保局還加快對中醫藥新技術、新項目的審批立項,新增了“中醫舌脈面資訊採集體質辨識技術”“中藥臨方定制加工”“藥物面膜綜合治療”等中醫醫療服務,促進中醫藥創新技術儘快投入臨床應用。支援特色中藥藥事服務,鼓勵體現中醫藥個性化治療特點的丸、散、膏劑等臨方加工的臨床應用服務。在取消藥品加成時,保留了中藥飲片25%加成,支援優質優價,促進中藥飲片使用,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