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GF觀點 | 任國徵、孔穎:我國中醫藥産業的發展現狀和政策建議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IIGF觀點 | 任國徵、孔穎:我國中醫藥産業的發展現狀和政策建議

2023-11-03 09:5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産生了積極影響。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醫藥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中醫中藥發展迫切需要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藥發展多元投入機制,在衛生健康投入中統籌安排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並加大支援力度。同時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投資力度,改善中醫醫院辦院條件,擴大優質服務供給。本報告在課題組前期關於中醫、中藥、中醫藥的相關研究和文章以及整理的資料基礎上,分析和總結中國中醫藥産業行業發展現狀和問題,試圖提出一些新的金融扶持觀點和思路,以期有助於這一領域産業行業的發展。

一、我國中醫藥産業現狀概述

中醫藥産業一般分為一二三産業,中醫藥第一産業主要包括中藥材種養殖生産和産地加工;第二産業包括中藥飲片炮製加工、中成藥生産、中醫藥大健康産品生産;第三産業包括中藥商品的物流運輸銷售,中醫藥健康服務業、中醫藥健康旅遊業等,涵蓋中藥種植、中藥生産、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健康旅遊、健康食品等諸多領域,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務和健康産品。本部分主要以分析中藥産業和中醫醫療康養産業發展現狀為主。

一是就中藥産業發展現狀而言,從該産業結構來看,該行業産業鏈明晰。産業鏈上游主要包括中藥種植業以及相關設備提供行業;中游以加工製造企業為主體;下游是銷售終端環節。從産業發展區域格局來看,我國各省份在中藥行業上具有不同特色和優勢。總體來看,在西南地區,比如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以上游産業為主;在華東地區,如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因其經濟實力雄厚和市場需求情況,以中游産業為主;在華北地區,如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因其政治文化影響力和消費能力強勁,以下游産業為主。從市場份額來看,根據工信部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中藥市場整體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其中包括中藥材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同比增長約3%;中成藥主營業務收入穩定在50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約5%;中藥飲片主營業務收入穩定在30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約10%。

二是就中醫醫療保健産業而言,近年來,在國內市場,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持續提高,醫療保健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居民收入水準的提高使得居民衛生支付能力不斷提升。同時,疊加中産階層人數增加、人口結構老齡化、慢性疾病發病率提高、公眾醫療保障意識增強等因素,中藥憑藉其良好療效及滋補調養功效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青睞,對中藥的消費需求持續增加,從而帶動了中藥概念板塊的進一步發展。在國際市場,“藥食同源”這一理念逐漸被西方市場認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80%左右人口使用天然藥物。國際醫藥行業也一直致力於尋找有效的天然藥物替代化學藥物實現治療作用。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Freedonia Group公司預計,天然藥物的市場需求將按每年13%的速度增長。

三是是從中醫醫療服務産業結構而言,我國中醫醫療服務行業的診療人次高度集中于重點醫院,其中600家三級中醫醫院的機構數佔比僅約0.5%,卻貢獻了超1/4的診療人次;2700家二級中醫醫院與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機構數佔比僅約2.5%,也貢獻了超1/4的診療人次。其次,隨著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採取線上就診服務的病人也在持續增加。例如,今年9月2日舉行的北京中醫藥創新發展論壇上,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密雲區科委、北京科酷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北京市醫療機構中藥院內製劑孵化園。該孵化園是國內首個中藥院內製劑孵化産業園,也是國內首個中藥院製劑智慧財産權保護平臺及交易平臺。孵化園選址密雲區朝密雙創園區,規劃面積約2000平方米,將吸引北京乃至全國的名老中醫,建立獨立的研究型診所集群,開展高品質人用經驗的數據收集與分析,研發特色中藥院內製劑以及開展中藥新藥轉化。

四是中醫藥行業財政、政策支援現狀而言,近些年來,國家進一步加強中醫藥行業財政、政策支援力度。縱觀近幾年國家政策和地方動作不難看出,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新態勢已經形成。國家全方位政策支援中醫藥發展。特別是在今年2月重磅文件《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國辦發〔2023〕3號)發佈之後,“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被寫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之中。由此可見國家對中醫藥行業産業發展之看重。在財政預算方面,2023年國家財政預算在中醫藥領域再加力,支援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當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創新工作。據財政部消息,財政部、國家中醫藥局近日通知各地,組織申報中央財政支援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項目,未來,“傳承創新”將成為中醫藥發展的一大趨勢。

二、促進中醫中藥産業發展對策研究

促進中醫藥産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民生工程。必須推進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産業化,推動中醫藥高品質發展和走向世界。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辯證思維、綜合施策、全鏈條推進,形成合力,從而實現高品質發展。本報告主要從金融環境、監管體系、教育體制、文化傳承、國際交流等層面對中醫中藥産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中醫中藥産業金融環境

各級政府通過現有資金渠道積極支援中醫藥發展,落實對公立中醫醫院的辦醫主體責任。支援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渠道,推進符合條件的公立中醫醫院建設項目。引導社會投入,打造中醫藥健康服務高地和學科、産業集聚區。鼓勵金融機構依法依規為符合條件的中醫藥領域項目提供金融支援,進一步完善中醫藥發展多元化投入機制。要積極將金融産業與中醫中藥産業高度融合,發揮金融業對中醫中藥産業的助力作用,進一步優化中醫中藥産業金融環境。其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租賃業對中醫藥産業的助力。銀行應積極為中醫藥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特別是對科技創新類項目,降低信貸門檻;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優惠,不讓資金成為中醫藥産業發展攔路虎。各大保險機構結合中醫藥特點,開發新險種,特別是在中藥産業方面,例如中藥材種植保險、中藥科技創新保險,使廣大藥農敢於種植,廣大企業勇於創新。目前大量科研機構和中醫藥企業面對昂貴的科研設備束手無措,此時,各租賃企業要切實了解制藥生産設備製造需求,充分發揮“融資+融物”優勢,為各大科研機構和中醫藥企業提供質高價廉的科研設備租賃服務,助力中醫藥産業科技創新的升級。

(二)進一步完善中醫中藥行業監管體系

加強中醫中藥監管能力的建設,在中醫藥産業方面,首先要加強內部監管體系建設,一方面要提高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和技術隊伍的核心素質與監管能力,提升中藥材監管部門技術監督能力,加強中醫藥技術檢驗檢測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外部監管體系建設,最後要發動全社會對中醫藥産業的監督作用,相關部門要積極利用報紙、廣播電臺、微信平臺、網際網路等媒體,積極的宣傳誠實守信的典型,曝光中藥材違法犯罪分子,讓廣大民眾知曉違規藥品對民眾健康的損害,以獎勵等形式,發動全民積極舉報制售假藥、劣藥的不法行為。同時,也要加強對中醫行業從業者的監督管理,為了保障中醫治療的品質和安全,中醫醫師必須遵守相關的執業行為規範和倫理規範,不得從事虛假宣傳、哄騙患者等嚴重違法行為。同時,政府機關應該建立中醫醫師的考核和評估機制,對其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核。

(三)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教育師承模式體制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國辦發〔2021〕3號)中提出,堅持發展中醫藥師承教育。增加多層次的師承教育項目,擴大師帶徒範圍和數量,將師承教育貫穿臨床實踐教學全過程。中醫藥人才培養,師承教育必不可少。師承教育,俗稱“師帶徒”。在長期的實踐中,院校師承模式進一步完善。其中,提倡早跟師、全程跟師,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是重要教學理念。強調學習經典、提高文化底蘊、培養中醫思維,是師承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僅繼承一家之長,更要博采眾家精髓,最大限度鼓勵個性發展。同時要鼓勵有條件的中醫藥院校將師承教育全面覆蓋中醫藥類專業學生,推動中醫藥研究生教育與師承教育的有機銜接,提高院校教育教學品質。將師承教育作為中醫醫師規範化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中醫醫師臨床診療水準。將師承教育貫穿于中醫藥人才培養全過程,發揮師承教育獨特作用,總結師承教育規律,制定師承教育標準和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師承教育運作機制,推動師承教育全面發展。

(四)進一步構建中醫藥産業文化國際化體系

《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國辦發〔2023〕3號)提出:實施中醫藥開放發展工程。重點支援中醫藥産學研用開放發展,提升中醫藥國際影響力,推動中醫藥傳播、應用與發展,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對此,首先要建立重要的産業國際化平臺,如:粵港澳大灣區是推動中醫藥産業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其次是要鼓勵中醫藥國際標準的研製及推廣應用,打破技術壁壘。借助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等平臺,鼓勵中醫藥相關人員研究制定符合中醫藥特點、利於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中醫藥名詞概念、中藥材品質安全、中醫藥健康服務等國際標準和規範。再者,要善於借鑒以往成功經驗,國家層面將中醫藥合作納入國際間合作框架,以政府力量推動中醫藥産業文化國際化,積極開展學術會議和論壇,加強國際交流,促進中西結合。還要加強輔導,幫助中醫藥企業適應國際化市場。著重加強對傳統醫學政策法規、産品註冊、市場準入等方面的輔導,引導本土中醫藥企業按國際化標準檢測或生産,在國外進行商標註冊和産品宣傳。


本文作者:

任國徵: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健康金融實驗室(資源庫)主任,健康金融課題組組長

孔穎: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健康金融實驗室助理,銅陵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專職思政教師


消息來源: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

【責任編輯:郭一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