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産資訊 特産企業 特産專題 特産訪談 展會活動 特産文化 特色工藝 名優特産 農牧飲品 礦玉特産 特色美食

串珠成鏈促果業由大到強

時間:2024-11-12來源 :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作者 : 紀文慧

秋末冬初,一批水果進入最佳採摘期。我國果業總産值佔全國農業種植業總産值比重17%。當前,我國水果産業呈良好發展態勢,但整體以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在構建現代化果業産業體系方面仍存諸多挑戰。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秘書長陳磊表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産國和消費國,推動果業由大到強,需立足全鏈條發力,提升果品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將廣闊市場優勢轉化為更大産業優勢。

一顆鮮果的千里之行

11月2日清晨,天色微亮,北京市豐台區百果園草橋東路店裏,店員們正忙著給新到的果品分裝上架。拳頭大的雲南冰糖橙晶瑩剔透,剛下枝頭的山西火紅柿顏色誘人,今年首批上市的丹東草莓身披紅裳、個大飽滿,還有遠道而來的印尼紅肉鳳梨蜜正泛著甜香。

近年來,我國居民果盤子日益豐盛。曾幾何時,不少果品因受時令、地域等因素限制,流通範圍較為有限。隨著果業産業鏈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在傳統果品之外,鳳梨蜜、草莓、西梅等小品類水果也能在長途跋涉後,以新鮮美味的品相進入千家萬戶餐桌。

“一顆新鮮的果子需要經歷一段複雜冗長的旅程才能從果園來到餐桌。如果種植、採摘、存儲、運輸等上下游各環節單兵作戰,達不到協同配合,果品全鏈條運作效率會大大降低,口感也會大打折扣。”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草莓品類採購員劉贅説。

以眼下剛上市的丹東草莓為例,丹東地處北緯40°,水源充沛、光照充足,具備種植草莓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此前因缺乏完善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做支撐,鮮美草莓很長時間無法走進山海關。

為避免“果香也怕巷子深”,行業從種植端開始,對産業鏈各個環節進行優化整合。劉贅介紹,在種植前,收貨方會根據糖酸度、鮮度、脆度、細嫩度、香味、安全性等指標和種植戶制定收貨標準;待草莓成熟後,種植戶按照相應標準進行採摘並分類;收購環節則以海綿孔和蛋糕紙作托底的方式將符合要求的草莓進行包裝並預冷;待溫度達到相應要求後,啟動平均車速不超過每小時85公里的冷鏈運輸,以避免高速行駛造成的碰撞擠壓。

如今,來自丹東種植基地某株藤蔓上的草莓,1天內便可抵達華北地區銷售市場,2天左右即可抵達華東華南。儘管一路奔波,但草莓到達消費終端的整體損耗率已從最初嘗試遠距離運輸的60%降到不足5%。

一顆新鮮草莓的千里之行,是越來越多果品市場可觸達性不斷提升的縮影。陳磊表示,果業持續發力産業鏈供應鏈建設,果品供應總量充足,品種豐富,流通渠道更加多元,整體實現居民天天有水果、月月不重樣。

提升空間也是發展機遇

小小一顆果,一頭連著豐富居民食物多樣化供給的果盤子,一頭連著助力鄉村振興的果園子,中間涵蓋採摘、收購、採後處理、儲存、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耿獻輝認為,我國幅員遼闊,氣候條件多樣,水果種質資源豐富。但從整體上看,産業鏈韌性依然薄弱,果品供應穩定性、品質安全性和果業抗風險能力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從上游種植環節看,我國果業呈現以小農戶經營為代表的分散型種植模式與現代化農企規模化種植共存格局,生産結構的多樣性容易導致果品品質參差不齊、標準不一。從中游運輸環節看,冷鏈運輸車數量和冷庫品質有待提高。從下游銷售環節看,小農戶往往對市場走勢等資訊掌握不足,缺乏科學判斷,行業整體停留在被動適應市場而非主動匹配需求的階段。

面對發展痛點,深耕果業多年的陳磊坦言,全鏈條發力以提升果品行業整體競爭力一直是從業者共識。然而,建立一套成熟完備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意味著不僅要把從果園到餐桌的各環節串珠成鏈,還要打通其中的堵點,實現資源高效流動,做到産能銜接、市場銜接。“這並非僅針對一類果品構建一條鏈,而是需要上下游多方條件成熟,具備形成良性互動的産業生態基礎,進而為整體發展賦能。”

近年來,隨著我國種業科技創新投入增加,遍佈全國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持續完善,電商蓬勃發展,市場品牌意識不斷強化,相關領域的突破與進步成為托舉果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産業上下游多個環節的發展瓶頸有望得到化解,為進一步全鏈條發力提升果業整體競爭力提供了可能。

在陳磊看來,提升空間恰恰就是發展機遇。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消費國,體量龐大的市場給予了行業充分的成長時間與優化選擇。隨著全産業鏈經營模式不斷深化,産業鏈供應鏈韌性持續打磨,完全有能力孕育出一套成熟完備的、涵蓋多個果品的現代化果業體系。

緊密銜接形成系統合力

劉贅告訴記者,果業全鏈條發力不僅要致力於單環節優化,更要建立各環節緊密銜接的全局思維;不是某個環節的成本最低化,而是整個産業鏈供應鏈系統的成本最優化。以此為指引,打通上下游堵點,實現良性迴圈,有助於保障種植者的合理收益、運營環節的順暢高效以及銷售環節的穩健盈利,為持續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好吃美味的水果奠定基礎。

以中游樞紐環節冷鏈運輸為例,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果蔬平均産後損失率約為20%,遠高於發達國家5%的平均水準,前後環節銜接不暢是其中重要原因。首先,産地預冷是採摘完成後的關鍵一環,可以迅速降低水果溫度,延長保鮮期。但目前大部分水果産地缺乏預冷設施,水果採摘後不能及時進行預冷處理。其次,由於資訊不暢通,冷庫和運輸車輛之間調度不合理,容易造成水果等待運輸時間過長,影響新鮮度。最後,各環節之間的標準不統一也是堵點之一,不同環節採用不同的溫度標準、包裝標準等,容易導致水果在運輸過程中出現品質問題。

“在構建水果全産業鏈體系中,要通過加強産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包括種植戶與加工企業、物流企業、採購企業的協同,填補環節銜接上的空白,提高整體效率。”耿獻輝提醒,相關政策在推動水果産業全鏈條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從技術創新、冷鏈物流建設以及市場資訊服務等方面入手,構建高效可持續的産業鏈體系。

圍繞果業全鏈條發力,多地已開展積極探索。前不久,蘋果大省山東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蘋果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提出,實施現代果園建設、品種技術創新等5項提升行動,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培優做強全産業鏈,到2028年,全省蘋果産業全産業鏈産值達1200億元以上。

當前,雪花梨、皇冠梨等各類梨果大量上市。梨是我國傳統三大果品之一,伴隨大批新興果品進入消費者視野,梨果的市場空間受到挑戰。面對消費新變化,産梨大省河北推進增長方式由數量擴張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以5個重點縣和10家重點龍頭企業為載體,對標市場需求,加強傳統梨園改造升級和品種改良,擴大新品種梨種植規模。與此同時,進一步完善商品化處理設施,補齊産後環節薄弱、品牌溢價能力不足等短板。

耿獻輝認為,推動水果産業可持續發展也是全産業鏈建設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採用綠色生態的生産模式,推廣迴圈農業模式,既高效利用資源,又減少環境污染,保證水果品質和安全性,增強産業鏈抗風險能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紀文慧)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