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産資訊 特産企業 特産專題 特産訪談 展會活動 特産文化 特色工藝 名優特産 農牧飲品 礦玉特産 特色美食

強監管,讓假“洋水果”無所遁形

時間:2024-10-22來源 : 廣州日報作者 : 佚名

當你品嘗那些宣稱來自異國他鄉的水果時,是否意識到,買來的可能是假的進口水果?近日,央視新聞記者走訪部分水果市場,揭開了假冒進口水果的真相。

來自山東的秋月梨,換上印滿日文的包裝後就成了“日本貨”……只需披上了“洋外衣”,所謂的“進口水果”就此産生。如此簡單粗暴的冒充方法,實際上在水果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用於包裝的“馬甲”不僅十分廉價,而且輕易可得。假冒的商標可線上上電商平臺大量購買,成本低至幾分一貼。而那些進口水果禮盒包裝,甚至在一些水果批發市場裏就能找到,何其諷刺。

為何如此低劣的假冒伎倆,竟能在批發以及零售端普遍存在?事情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事實上,“公開的秘密”在沒有被媒體公佈出來之前,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有可能一無所知。以假冒進口水果為例,它一開始的“公開”範疇,恐怕也僅局限于業內人士。從造假商標的印刷廠,到線上銷售的電商,再到批發零售的水果店,可以發現,整個造假鏈條所涉及的環節與人員並不算少數。可是利字當頭,恐怕沒有人願意站出來道破玄機。而且,即便如今秘密已被公開,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普通消費者也只是知道水果有假,但依舊難辨真假。

那該如何管?除了加強全鏈條監督管理、加大日常隨機抽樣之外,幫助消費者打破資訊差、提高辨別能力也是可行之策。比如,當消費者獲知海關總署近期發佈的日本進口水果目錄中只有蘋果和梨,所謂日本進口葡萄的謊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嗎?這需要在宣傳引導上多下功夫,如可根據應季水果的上市規律,提前發佈相關進口水果資訊及如何鑒別真偽,讓消費者及時知悉。另外,有條件的還不妨設置官方溯源工具,讓“真假水果”一掃便知。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