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産資訊 特産企業 特産專題 特産訪談 展會活動 特産文化 特色工藝 名優特産 農牧飲品 礦玉特産 特色美食

輕裝上陣!茶葉包裝再“瘦身”

時間:2024-04-23來源 : 廣州日報作者 : 佚名

近日,國家發佈了茶葉包裝“瘦身”標準的新要求,怎樣的茶葉禮盒才能“過關”?“瘦身”國標的最新修改內容主要涉及包裝層數、包裝成本、包裝品質、用於計算空隙率的商品必要空間系數等。而包裝層數、包裝空隙率是以往檢查容易存在不合格的項目。

走訪:隨機抽取産品進行模擬測試

每年3月到5月是春茶上市時間,也是傳統的茶葉旺季。記者在電商平臺看到,進入4月,不少茶葉新品上市,當中有不少包裝精緻的禮盒。如一款龍井茶禮盒,不僅搭配詩畫,還贈送一把畫有西湖勝景的扇子,茶葉凈含量150克。還有一款紅茶烏龍茶拼裝禮盒,裏面用印花小罐分裝,內裏燙金花紋彰顯品位,茶葉凈含量189克。一款白茶禮盒,木盒內還用陶瓷罐分裝,茶葉凈含量200克。這些禮盒的售價大多在150元以上,且客服表示産品“符合”國家茶葉包裝“瘦身”規定。

耀億國際茶葉批發市場是白雲區最大的茶葉市場,主要從事普洱茶、白茶等批發零售。記者走訪時看到,大部分商戶以銷售茶餅為主,一個茶餅約350克重,售價約三四百元。“貴群號”茶業公司老闆林先生對記者表示,他們主要做訂制生意,會幫助客戶一併訂制禮盒,禮盒的尺寸、設計都是根據客戶需求製作。“普洱茶從炒茶到壓餅大概需要十天,做成茶餅後客戶用禮盒裝上就可以了。”問起茶葉包裝“瘦身”國標,商戶們則表示有所耳聞,“前兩年包裝新國標出臺時,一些不合格的包裝已下架。”林先生取出現有禮盒給記者查看,只見該禮盒包裝只有兩層,加上包裹茶餅的紙,不超過三層。

走訪時,執法人員和計量專家在現場隨機抽取了兩款産品進行模擬測試,其中一款“陳皮白茶”,內包裝有一層塑膠薄膜,也算作一層。因此包裝層數有四層,符合目前國標要求,但不符合將於明年3月實施的第2號修改單“不超過三層”的要求。“在計算包裝層數時,緊貼銷售包裝外且厚度低於0.03毫米的薄膜不算一層,但最外層包裝內的完全包裹內裝物的塑膠薄膜算作一層。”廣州計量院高級工程師傅憶賓説。

變化:緊壓茶的空隙率要求更嚴格

傅憶賓介紹,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委員會近日批准發佈的GB 23350—2021《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粧品》第2號修改單(以下簡稱“第2號修改單”)中,修改的內容主要涉及包裝層數、包裝成本、包裝品質、用於計算空隙率的商品必要空間系數等。

其中,包裝層數由現行標準要求的“不得超過四層”調整為“不超過三層”。銷售價格在200元以上的茶葉及相關製品生産組織應將包裝成本控制在15%以內,其他生産組織應將包裝成本控制在20%以內,“如茶葉禮盒的售價是298元,那麼它的包裝成本應該控制在298×15%=44.7元以內。”

在包裝材料上,第2號修改單要求茶葉及相關製品包裝不應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品質方面,要求茶葉、茶製品、調味茶的商品包裝品質應不大於內裝物品質的8倍。

值得關注的是,第2號修改單將茶葉及相關製品細分為“緊壓茶”和“其他茶葉及相關製品”,規定緊壓茶商品必要空間系數(以下簡稱k值)為9,其他茶葉及相關製品k值為13。

但“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安吉白茶、武夷岩茶、雲南大葉種茶、單叢茶、毛峰、白毫銀針、白牡丹、壽(貢)眉、陳皮k值取20,葉類和花類代用茶k值取60”,此項條款內容發佈即實施。

“k值的變化結合了茶葉不同産品間密度差異,綜合考慮茶産業發展現狀和綠色低碳發展需求,標準更科學地對不同類型茶葉産品作出了限制過度包裝的要求。”傅憶賓説,緊壓茶(如茶餅)k值下降了,意味著緊壓茶的包裝空隙率要求更嚴格了。

傅憶賓提醒,相關生産企業要留意第2號修改單的實施日期,避免超標。零售商也應對相關標準和修改單有所認識,在進貨時應該留意商品包裝層數、標注凈含量,包裝材料是否貴金屬和紅木,必要時讓生産企業提供商品包裝的檢驗報告。

據悉,除了發佈即實施的內容外,第2號修改單其他修改內容實施日期為2025年3月1日,即其他新增和修改內容都有約12個月的實施過渡期。在實施日期前生産的符合GB 23350—2021的商品可銷售至保質期結束,在2021年12月31日前已上市且在保質期內的或免除標識産品保質期的商品可繼續銷售。

市場監管部門呼籲:商家及時調整包裝

“我們呼籲商家根據第2號修改單內容及時調整包裝。”白雲區市場監管局松洲市場監管所所長潘偉表示,為更好地指導廣大經營主體準確理解和有效運用第2號修改單內容,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普及相關知識,確保宣傳活動的實效性。“從檢查情況來看,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消費者,觀念都在逐漸改變,商家都在強調‘綠色’‘環保’‘自然’。”潘偉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執法力度,對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行為依法予以查處。消費者如遇違反標準的産品,可向市場監管部門反饋。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