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産資訊 特産企業 特産專題 特産訪談 展會活動 特産文化 特色工藝 名優特産 農牧飲品 礦玉特産 特色美食

雲南蒙自過橋米線緣何入口入心

時間:2024-01-17來源 : 中新網作者 : 黃興鴻

“想不到菊花、玫瑰花加入過橋米線的高湯中,不僅好看,也好吃。此次到雲南蒙自研習,讓我大開眼界。”16日,來自香港慕光英文書院的學生張元喆品嘗源自當地的過橋米線後如是説。

當日,參加“內地與香港青少年哈尼族文化研習活動”的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香港慕光英文書院、廣東深圳育才實驗學校、四川成都雙流立格實驗學校的39名師生,來到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開展哈尼族文化研習活動,一起品嘗蒙自過橋米線。

聞名遐邇的雲南過橋米線,較為通行的説法是起源於雲南蒙自。相傳清朝年間,蒙自一書生在南湖苦讀,賢妻心疼,遂宰雞煨湯、切肉片、備米線,提籃攜碗罐送餐,至南湖過橋時暈倒。書生聞訊趕來喚醒妻子,發現湯麵浮油罩,依舊灼熱燙手,後放肉片速熟,食之鮮美無比,“過橋米線”由此傳開。2014年,蒙自過橋米線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曾就讀于西南聯大的汪曾祺不惜賣掉字典去吃過橋米線。他稱“雞片腰片魚片肉片都極嫩,湯極鮮,真是食品中的尤物。”

參加此行研習活動的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學生劉宗華同樣感受到了蒙自過橋米線的獨特魅力。他介紹,香港也有過橋米線,但佐料的豐富度及口感均無法與蒙自的相比。關鍵是,這次還知道了過橋米線背後的許多故事。“中華飲食,博大精深!”

“過橋米線太神奇了,雲南文化太精彩了!”廣東深圳育才實驗學校的學生張洪愷稱,“深圳有過橋米線,今後再和家人一起去吃的時候,我也能説出許多過橋米線的文化!”

來自四川成都雙流立格實驗學校的老師周婷婷稱,十年前她在四川綿陽讀書,那裏有一家過橋米線店,但一直不明白“過橋”兩字是什麼意思。此次研習,找到了答案。

紅河州文化和旅遊局非遺科科長張純介紹,許多遊客到蒙自都會吃一次過橋米線,米線亦為蒙自貢獻了不少産值。2023年,蒙自米線生産單位共25家,産量約3萬噸;米線經營單位1826家,經營網點111個;從業人員逾1.5萬人,全産業鏈生産總值達9.86億元。

此次活動是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與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香港)及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青少年研習活動,屬“港澳青少年民族文化研習計劃”系列活動之一。該“研習計劃”自2010年啟動以來,在全國成功舉辦了19次活動,此前分別在雲南麗江、大理、臨滄、西雙版納開展過納西族、白族、佤族、傣族文化研習活動。

未來3天時間,39名師生將在紅河州蒙自、元陽、建水開展哈尼族文化研習活動,體驗非遺項目等,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黃興鴻)

(責任編輯: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