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産資訊 特産企業 特産專題 特産訪談 展會活動 特産文化 特色工藝 名優特産 農牧飲品 礦玉特産 特色美食

第三屆中國碧根果大會在江蘇泗洪舉辦

時間:2019-10-31來源 : 中國農網作者 : 黃啟源

10月29日,第三屆“中國碧根果大會”暨2019年泗洪碧根果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泗洪舉辦。來自全國各地上百名碧根果專家、企業代表匯聚泗洪,圍繞國際碧根果貿易和發展、薄殼山核桃産業化開發關鍵技術、碧根果加工工藝等進行深入研討。據悉,泗洪縣結合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建設,著力發展“生態、高效、特色、現代”農業,全力打造碧根果産業,目前全縣碧根果種植面積已達8.3萬畝,約130萬株,計劃到2020年拓展到10萬畝。

提起“三隻松鼠”“百草味”這些堅果品牌,相信不少年輕人都很熟悉。在這些售賣堅果的商品列表裏少不了碧根果。碧根果的果仁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還能補腎益氣、降血脂、抗衰老,因此被譽為“長壽果”。

實際上,碧根果不僅營養價值高,其經濟價值更高。

碧根果樹是世界上著名的乾果樹種之一,“一次栽植,百年受益”,是世界公認的長效經濟林果樹種。早在上世紀60年代,泗洪民間就有人種植碧根果,青陽奎濉河中堆洪橋北側現存的一棵碧根果樹,胸圍達192cm,位列江蘇第二。2006年,在該縣峰山鄉大紅山就開始規模種植適合本地生長的威斯頓、馬罕、波尼、肖尼等品種,創建了泗洪縣科暉農業生態示範園,陸續流轉2000余畝土地進行碧根果品種的引進、栽培試驗,品種篩選和種苗培育,並在林間套種中藥材進行立體種植。目前,大紅山豐産園已成為全國碧根果豐産園的典範,是全國最大的碧根果豐産林,畝均産出突破萬元。

“種下碧根,拔掉窮根”。泗洪決定把碧根果作為農業産業調整和産業扶貧的主導産業之一,制定了《碧根果産業發展獎補辦法》,對在2017年到2020年期間栽植碧根果面積達到100畝以上的,連續補助3年,每年每畝最高可享受500元獎補,並優先申報財政實施項目,這極大調動了廣大種植戶的積極性,不少人靠種植碧根果脫貧致富奔了小康。

碧根果種植效益雖然好,但要3-5年才能挂果,5-8年才能進入豐産期。為解決這一問題,泗洪縣成功探索出“高矮結合”“以短養長”的科學種植模式,重點發展林下經濟。以殼殼碧根果基地為例,通過套種美陽山芋、魯花花生等低矮農作物,每年可增加經濟效益500萬元以上。探索“生産經營+就業帶動+産業分紅”模式,拓展增收新路徑,鼓勵低收入農戶以土地、勞動力入股,並參與分紅,通過該模式,一座萬畝碧根果基地,可帶動200余低收入戶增收,每戶年均增收1.8萬元以上。

為進一步增強泗洪碧根果産業經濟輻射能力,泗洪縣以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為技術依託,由育苗企業實施芽苗標準化培育,由村級合作社、種植大戶等主體實施大田培育。目前,全縣優質碧根果苗木供應能力已達到300萬株/年,在有效解決泗洪苗木供應問題的同時,大幅提升了對外苗木供應能力。除此之外,該縣還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多元化投入壯大碧根果産業。在打造碧根果文化旅遊産業的同時,不斷健全碧根果産業發展鏈條,全力加快深加工和高端電子商務企業的引進,逐步實現“網際網路+文商旅農”融合發展,有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泗州大地金秋滿,洪澤湖畔碧果香。如今,從一棵棵碧根果樹上長出的致富故事,正在泗洪的廣袤大地上演。展望未來,泗洪將著力打造碧根果基地10萬畝,建成集碧根果栽植、苗木繁育為一體的全國聞名的“碧根果之鄉”。

會上,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馮煦和泗洪縣委書記王曉東共同為“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泗洪碧根果研究院”揭牌;還為部分泗洪碧根果種植優秀示範基地進行授牌。

(責任編輯:特産中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