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森林業以泓森槐為載體,創新生産模式,發展林下經濟,發展槐花菜、槐花蜜等附加産業,開展多元化種植與林業産業扶貧,打造一種“樹上有收益,林下有經濟,木材有産業”的林業複合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有利於林業産業真扶貧、精準脫貧不返貧;使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建設生態化。
泓森林業通過特有的運作模式發展泓森槐産業、林下經濟,針對一些貧困村種植泓森槐,提供樹苗和技術服務,建立網路銷售平臺和打造的産業鏈幫助農戶苗木、附加産品及木材銷售,全面開展泓森槐木材種植産業、飼料種植産業、泓森槐養殖産業、泓森槐蜂蜜産業、泓森槐林下藥材産業、泓森槐林下菌類産業等。
泓森林業針對特色精準扶貧,制定了兩種可供農戶選擇的合作模式。
一是工程苗模式。工程苗模式,即一年采收,可用於山地、田間造林等。選擇三個貧困村作為試點,每村植100畝,每畝種植660棵。泓森高科負責種苗提供和技術指導,由鎮政府、林業局就本鎮造林計劃幫銷,按市場價15元 /棵銷售,畝純收益可達6000元以上,若銷售不掉,則由泓森高科按每棵5元價格回購,確保貧困戶除去人工等成本後每畝純收益在2000元以上。
二是種植成材林模式。成材林模式,一般採用八年采收模式,木材可用於傢具、木地板、其他木業加工用材。種植對象為渦陽縣78個貧困村,泓森高科負責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同時在林下套種喜陰中藥材黃精、牡丹、白芍等,或糧食作物小麥,大豆等;八年後采收泓森槐木材。泓森高科負責以保護價收購槐花幹品、槐花原蜜、槐樹木材。
同時,為了更好地精準扶貧,泓森林業針對每個貧困戶制定不同的參與機制。
自主建設。農戶可以用自家或者租來的田地種植泓森槐,公司負責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種苗和免費的技術服務,以及簽訂回收合同,徹底解決農戶“資金難、技術難、銷路難”的問題。另外政府還會對林業種植的貧困戶進行一定現金補助,制定了一系列特色産業扶貧的有利政策。
股份合作。由公司租用土地進行林業基地建設,農戶可以採用土地、勞工入股,根據入股份額和公司基地效益進行年底分紅。公司現已在渦陽縣城東鎮田小廟村建立泓森槐經濟林基地。一期發展300畝泓森槐速生豐産林,林下種植油牡丹、三七,養殖雞、鴨、鵝等,盛花期開展槐花菜、槐花蜜附加産業加工。貧困戶每畝每年可分紅2500元以上。
提供基地就業機會。資金不足以及精力有限的農戶也可以採用在基地打工的形式參與,打工地點為公司自有的基地以及大農戶自建林地。打工的內容為種植、管理、出苗等。勞務費一般按照當地政府給出的用工標準結算。
泓森林業董事長侯金波説:“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泓森槐是優選的速生林品種,生長速度快,經濟效益高,結合林下開展,以短養長,且項目因地制宜,是適需對路的精準扶貧項目,公司也會力爭實現扶持對象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目標。
泓森槐最受矚目的優勢不僅如此,由於它的特殊性,村民們可以大力開展林下種植,這樣一來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程度和普通種植模式比起來的確提高很多。
另外,泓森槐花的花蜜屬於品質上乘的上等蜜,如今人們十分熱衷於養生,而蜂蜜則是養生與日常生活的必備,村民借助林中空地進行蜜蜂養殖,泓森槐花蜜則是額外的經濟收益。
而對於選擇種植業的村民來説,最期待的就是將家鄉的青山綠水能夠變成永不枯竭的財富,而這也正是泓森林業的目標。然而,村民的心裏還是會有擔憂,與有著同樣速生性的速生楊樹相比,泓森槐的速生性更勝一籌,而近年來泓森槐木料價格也一路飆升到1700元左右,與同類樹木相比是名符其實的佼佼者。
但是沒有接觸過大面積林木種植的村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泓森槐的生長是否能夠一帆風順。為了消除村民的擔憂,泓森林業認真仔細的為村民們普及了泓森槐的各種高強抗性,以及對於土地能夠産生的保護,同時有效的防止了山體滑坡的出現。村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可以從中得到的實惠,於是爭相開始種植泓森槐。
以安徽省渦陽縣為例,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貧困人口致貧原因複雜,各村情況差異,但是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定數量的宅基地、林地與基本農田,如何在不增加扶貧成本的基礎上,利用現有資源和條件,創新扶貧脫貧模式,泓森槐林業産業扶貧是一種可行性的選擇。
2017年,泓森林業率先在安徽省渦陽縣高爐鎮大劉村、龍山鎮大王村、渦南鎮大於村等地發展了育苗基地,流轉土地3000余畝,主要採取貧困戶土地入股、年底分紅的扶貧方式,同時開展林下種植養殖産業,每畝土地每年的産值超過10000元,解決了300余人的就業問題,幫扶貧困戶1265戶,每人平均薪資較傳統農業每年增加了3000元。
利用特色産業推進精準扶貧,重在通過不同的扶貧模式使不同情況的貧困人口以不同的參與方式各自加入到特色産業中,通過精準依託特色産業,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前泓森林業已和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多省份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幫助農民數量超一萬名。
未來泓森林業將逐步打造“槐木一體化、槐飼一體化、槐菌一體化、槐板一體化、槐景一體化、槐能一體化”的産業經濟集群,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同發展,幫助更多農民脫貧致富,成長為新時代的高收入農民群體。(王德清)
(責任編輯:特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