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小籠包歷史悠久。據嵊州小吃行業協會會長李康義介紹,嵊州小籠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禹時期,後因嵊州人陳東升開的一家小籠饅頭店而聞名。
據清《嵊縣誌》記載:“甄山,在縣北十里,傳大禹遺跡,俗呼石蒸籠,亦名甑石,其地有禹妃祠。”傳説,當年大禹在剡溪治水,禹後女驕就在縣北十里的甑山上蒸饅頭,為大禹提供三餐所需,大禹治水畢功於了溪,女驕蒸制的饅頭就撒落在了甑山剡水之間,化為今人看到的拳頭大小的禹余糧,也就是現在俗稱的石饅頭。後人受此啟發,用麵粉做成了小籠包,成為民間美食。
嵊州小吃行業協會會長李康義
由於嵊州人自古不分饅頭與包子,在當地,人們習慣把小籠包叫做小籠饅頭。另據《嵊縣誌》記載,“陳東升饅頭店精製的小籠肉饅頭,配料獨特,皮薄餡鮮而含汁,馳名縣內外。”1933年,由杭州知味觀回嵊州的陳東升在市心街開出了第一家小籠饅頭店,“嵊州小籠包”的時代由此開啟。
嵊州小吃行業協會會長李康義介紹道,嵊州小籠包因講究質感“皮薄餡多,韌滑有彈性”、觀感“收口留孔,形似鯉魚嘴”和味感“蔥香肉鮮,飽滿有嚼勁”,深受當地人的喜愛,繼而又被走南闖北的嵊州人帶到了全國各地。(王忻)
(責任編輯:特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