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插秧節”期間華奧民豐的會員們走進田間地頭體驗農耕樂趣
“當年都是光著腳插秧,從早上四點一直幹到天摸黑。知青下鄉在這待了6年半,今天來到這兒又體驗到當年知青生活,盤錦是我的第二故鄉,這些年變化真是太大了。”來自遼寧省瀋陽市70歲的孫紅喚穿著水靴下地,對插秧樂此不倦。
體驗式消費領略稻作文化內涵
盤錦的插秧季已近尾聲,5月25日遼河之畔小莊子村的一塊水稻田裏,迎來一群特殊的插秧人。“華奧民豐插秧節”在此舉行,主辦方華奧民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邀請了來自瀋陽市的100多位會員參加體驗活動。
每年的5月25日到5月30日是華奧民豐的“插秧節”,在此期間,消費者(會員)可以走進田間地頭體驗農耕樂趣,打開一扇“自然之窗”。
盤錦是國家優質稻米生産基地,中國北方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養殖基地。2018年,全市水稻種植面積159.9萬畝、産量104.2萬噸,盤錦大米品牌價值達到525.7億元;盤錦河蟹養殖面積160萬畝,産量7.2萬噸,是全國最大的中華絨鰲蟹人工繁育養殖銷售集散地。
盤錦為退海平原,水稻種植已有百年曆史,稻作文化悠久。上世紀20年代,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軍將軍創辦“營田股份有限公司”,首開東北大面積鹽鹼地種植水稻先河。當時,盤錦大米因被張學良將軍指定為“帥府專供米”而名噪一時。現在,華奧民豐的5000畝水稻種植基地正是當年張學良將軍最原始開墾的那7萬畝水田核心區。
自然、生態、有機、綠色,是盤錦農業的突出特色,華奧民豐傳承稻作文化,用品牌農業打造盤錦現代農業升級版,走出了農業生態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
為深化盤錦市政府提出的“高端農業”理念,華奧民豐致力於打造以大米河蟹為依託、以旅遊帶動的健康農産品一站式服務平臺,整體發展從産前、産中、産後三大環節入手,將現有5000畝水稻種植基地、河蟹養殖基地全部實行生態化種植養殖。
生態種養創新發展“高端農業”
2019年,華奧民豐在水稻種植源頭甄選“秋田小町”“錦稻香”“鹽豐47”三個品種作為種植對象,創造性實施“稻蟹共生、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三收”的生態種養模式,即在一塊田地既種水稻又養河蟹,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稻護蟹,蟹食蟲餌,蟹粉肥田,形成一個生態化的天然平衡生物鏈,切合了當地政府對農業提出的一地多收的創新型農業發展理念。
科學的種植技術加上低溫冷鏈儲存和先進的加工工藝,決定了盤錦大米天然、營養的生態品質。其籽粒飽滿,長寬較適中,色澤青白,氣味清香,堊白度小,各項品質指標均達到優質稻穀標準。糊化溫度低、直鏈澱粉含量較低、膠稠度高、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豐富等特點奠定了盤錦大米良好的食味品質。
華奧民豐旗下的天盈萬眾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春路説:“在種植方法上我們回歸傳統,晾田、除草、排水等工作都由人工完成。去年光人工除草就有兩次,一次需要用工300多人。”
據介紹,由於是蟹田種植,河蟹對水質要求非常高,所以在水稻生長期內不用任何化肥和農藥,合作社均選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按300-500公斤/畝的比例施用。
融入“網際網路+”分享大米品牌溢價
這邊會員忙著種健康,那邊網紅在搶著漲粉絲。華奧民豐融入“網際網路+”思維,線下線上並駕齊驅做運營,在國內各電商購物平臺均設有店舖。華奧民豐在多個娛樂自媒體平臺開通企業賬號,以基地現場直播、發微視頻等形式讓網友更直觀地感受到産品的真實性、安全性、可靠性。由此,讓傳統古老的農耕文化煥發出人文相親的藝術魅力。
“在産業融合與品牌化升級方面政府給出了重要的指導思想,結合我們線上運營、會員專供及體驗式消費等一系列新穎的商業化運營模式,真正做到讓老百姓受益、企業盈利、消費者放心。”華奧民豐董事長劉萬舉説。
盤錦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郭文強介紹,多年來,盤錦市委、市政府秉承綠色、有機、生態發展理念,科學定位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國家有機食品生産示範基地”優勢,重點推進百萬畝優質水稻工程,創造性地實施“稻蟹共生”生産模式,使水稻、河蟹兩大産業向生態化、高效化發展。
(責任編輯:特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