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玉雕工藝歷史悠久。市內飛鵝嶺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的完整玉環及殘玉環,距今約4000多年。西村秦代墓葬中出土的大玉璧、玉印、玉帶鉤,已有漆玉鑲嵌的精湛技藝。象崗山西漢南越王墓出土千余件套文物中,就有雕刻精緻的玉器200余件,其中圓雕角形玉杯和兩個玉人座件,為漢代玉器中少見的珍品,特別是由數以千計的精雕玉片穿織而成的絲縷玉衣,工藝妙絕,是我國目前考古出土的唯一完整的一套西漢絲縷玉衣。館藏唐代白玉鳳首觽、宋代玉獅,雕刻工藝已達上乘。明清時期能工巧匠集于廣州,民間玉器工藝蓬勃發展,20世紀30年代走向鼎盛,玉雕業戶達4000多家,馳名中外的長壽路、帶河路玉器墟,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珠寶玉器市場,60年代末合拼組成的南方玉雕廠,成為傳承嶺南玉雕工藝的主要基地和華南規模最大的玉器廠家。
廣州玉雕以翡翠玉為材料,以玉器首飾和玉雕座件為主要代表。傳統首飾採用浮雕工藝,有雙鉤淺徹法和深浮雕、撞地浮雕法,紋飾多以瓜果、花鳥、龍鳳、觀音、佛像和福祿壽等為紋樣,分為玉鐲、光身碎件、花件三大類共100多個花色;座件常採用鏤空通雕技法,有人物、花卉、鳥獸、瓶罐等。近數十年來,廣州玉雕在傳統基礎上博取眾長,又發展出許多新工藝。造型設計借鑒宋代“七巧色玉”技藝,創造了“巧色”特技,注重利用玉料的天然紋理和色彩,量料取材,避開裂紋,巧用色彩,使玉器宛如渾然天成。雕琢技法更以通雕座件、鏤雕玉球和組合鑲嵌等獨步業界。吳公炎的通雕座件蓮花、帆船造型,薄得可以在水上漂浮;黎富榮、何真祥的組合鑲嵌岫玉《賜福龍舫》,集龍船畫舫和亭臺樓宇建築藝術于一體,被評為國家級珍品;鏤雕多層玉球是把玉石鏤成大球套小球的多層圓球,且厚薄均勻,層層可自由轉動,已能雕至20層,堪稱絕技絕活,其代表作18層“百花精雕玉球”早于1978年已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4層“佛塔精雕玉球”于1984年被列為國家珍藏品,由藍君基主持設計創作的《新世紀的春天》,2006年獲全國第二屆工藝“百花獎”金獎,用重達18噸、徑為85釐米的整塊南玉雕刻而成,球內套疊了8個球層,還有四面4個子球,均可自由轉動,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玉雕子母球。
廣州玉雕以造型典雅秀麗、輕靈飄逸、玲瓏剔透的“南派”風格而獨樹一幟,與北京、揚州、上海的玉雕工藝並列為中國四大派,已于2008年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責任編輯:特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