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首批科技特派員劉國英(前)帶著學生們在茶園內查看茶樹長勢。科技特派員制度發端于福建南平。
三月底的武夷山,春山淺黛,時晴時雨,十幾萬畝春茶剛剛冒芽,靜待採摘。52歲的劉國英趁採茶前的數日閒暇,舉辦了多場針對採摘和制茶的培訓,規模最大的一場吸引了500多名農人慕名而來。
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岩茶是近些年中國茶業發展的現象級産品,已蜚聲海內外,劉國英和他的科研團隊是重要的推手。這從劉國英現在的身份可見一斑: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武夷山市岩上茶科所所長,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劉國英與大紅袍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今日武夷岩茶和劉國英的故事,要從20年前他到武夷山擔任科技特派員説起。
上世紀末,武夷山所在的福建省南平市創新科技支農機制,特派科技人員到農村幫助發展農業。作為高級農藝師的劉國英,成為武夷山市首批科技特派員之一。當時的武夷岩茶“總量少、規模小、總體水準還非常有限”。劉國英得出兩個原因:一是製作工藝與技術水準總體偏低,二則在於茶葉主栽品種單一,加工設備和場地不夠,量大集中,粗製濫造。
他深入山場,潛心茶樹的栽培管理與低産茶園的改造,同時紮根茶廠,致力改良岩茶加工技術。劉國英把研究所作為培訓場所,舉辦各類茶葉技術培訓班,把自己多年經驗總結編寫成《武夷岩茶生産加工技術教材》,免費分發給農戶和茶企。劉國英的培訓班因時制宜,春茶採摘前以茶葉初制加工技術為主題,10月以後則以栽培管理為主。每次辦班,茶農都將教室圍得水泄不通。茶農們説:劉國英老師講的東西實在,操作性強,我們都聽得懂。
200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佈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名列其中,是手工技藝項目中唯一的制茶工藝。身為武夷茶的專家,劉國英更是忙得不亦樂乎,指導、培訓、科研、策劃、推介,他樣樣身體力行。
張錫友與生態茶園
和劉國英一樣在岩茶園裏忙碌的,還有去年派駐武夷山市永生茶業有限公司的科技特派員張錫友。為了建設生態茶園並探索病蟲害防治的新思路,張錫友在茶園裏安裝了天敵友好型LED燈、茶園色板、資訊素誘捕器等,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同時引入白僵菌、捕食螨等茶園益蟲,有效防治象甲蟲,小綠葉蟬。他還在茶園裏種植了櫻花、桂花、楠木等樹種,既能調節茶園微氣候,又能美化環境,豐富生物多樣性。在沒有突發大規模病蟲害的情況下,示範基地可以做到農藥零使用。
記者見到張錫友的時候,他正在茶園裏檢查春茶的生長狀況,邊走邊隨手拔除雜草。走到跟前才看到,他的手裏還拿著幾根嫩筍和一小把野蔥,茶園裏隨處可見的野菜正好可以回家做一碟小炒。他告訴記者,茶園裏經常見到野兔、野雞、四腳蛇,還有白鷺、長尾雀之類的鳥類在此棲息。
在實驗茶園中,一壟壟茶樹之間可見密密麻麻剛從土裏鑽出來的小苗。張錫友説,他們正在進行實驗,在不同品種的茶樹之間種植非洲菊、萬壽菊、紫雲英等,測試花茶間種的效果。目前,茶園裏間種的是油菜花和大豆,既可以增加收入,又是園中一景,還能作為綠肥滋養茶樹,一舉多得。
在武夷山,每三個人就有一個從事茶産業。20年來,科技特派員制度徹底改變了茶産業的格局,從種植加工到旅遊開發,科技的力量讓一棵棵小茶樹釋放出巨大的潛能。
科特派與鄉村振興
科技特派員制度發端于福建南平。1999年以來,南平先後下派10批9483人次科技特派員,實現了全市1631個建制村全覆蓋。
嘉遠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長富乳業的優質奶源基地。近年來,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福建省農林大學、南京農大等科研院校和南平市畜牧站、建陽區農業局、環境監測站等各個單位派駐多名科技特派員來到企業,建成了全封閉式牛舍、牛糞發酵牛床、智慧通風系統、智慧幹清糞系統、糞肥資源化利用體系和500畝有機蔬菜基地等。
王宗壽是負責該農場的科技特派員之一。在他的指導下,農場建設起了凈水處理系統和糞肥生産車間,大幅節省了生産用水,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又創造了二次的經濟效益,全面解決牧場的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問題,實現農牧高效結合。
“上了新的污水回收系統之後,農場的用水量減少了三分之一。”王宗壽向記者介紹。接下來,他的目標是和他的團隊一起,立足當地、根植沃土,形成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就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滿足。”王宗壽笑道。
2016年5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標誌著“科特派”制度由地方實踐上升到國家政策。國家科技部對南平市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陸續在部分地區展開試點,全國大部分省市已開始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
如今,一大批來自全國重點科研院校的專家,已成為南平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新一代科技特派員。在南平,科技特派員制度已經形成以全國高端專家為依託,以下派幹部為主體,以鄉土人才為基礎的寶塔形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科特派”在行動,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中,這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被寄予厚望。(記者 耿馨寧、魏培全、安希雅)
(責任編輯:特産投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