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往現代化方向發展

特産中國tc.china.com.cn 時間: 2013-03-15   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農業的現代化是我們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必然過程。”作為農民出身,並一直從事化肥生産的全國人大代表、樊進軍接受本報採訪時如是説。他告訴記者,兩會結束後,他準備著手推進自己長久以來的一個“烏托邦想法”——“打算延長産業鏈,用20萬畝土地實驗農業現代化”,也借此試試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政府部門的工作新風。

  他打算在20萬畝土地上實驗完整的産業鏈:進行科學種田、搞液體化肥農業,秸稈做成飼料養牛養羊,把牛羊糞便開發成有機肥料……“這次兩會,跟農業方面的代表請教過這方面的問題,光秸稈利用一項,就比現在一畝地的收益高。”在樊進軍看來,未來發展農業現代化到處都是商機。

  要實現他的設想,“遷莊並村”是必然的,但就政策來説還很不明朗。他計算,要得到這20萬畝試驗地,需要10萬人同意土地流轉。但是“農民滿意企業接受的方案目前還沒有,10萬人中若有200人不同意流轉怎麼解決?流轉之後的農業政策、農機政策以及工業企業最關心的稅收政策是怎樣的?銀行怎麼支援農業現代化,流轉合同能不能抵押?這些都不是明明白白的。”

  但他堅持自己的判斷: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問題任何時候都是社會國家發展中最重要的問題,在未來更是如此。“農業問題的重要性不僅是解決溫飽問題,還是改善生活水準問題,還是食品安全問題,全世界的糧食都解決不了中國的農業問題,中國必須立足於自己解決農業問題。”

  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歷史作用已經發揮到頭了,農業現代化是必然趨勢,農業現代化的實質就是農民逐漸放棄土地的過程,不再一家一戶種地。”他看來,土地的流轉問題亟待解決,已經成為當前制約農業現代化的瓶頸。下一步政府必須要做的是,保證農民土地經營權的合法性,想辦法去創造、去改革以促進土地大面積加快流轉,更重要的是要讓産業資本進入到農業現代化的過程,農業現代化需要大量的投入,必須有産業資本進入,否則農業現代會只會永遠停留于文字和想法。

  接受本報採訪時,樊進軍著重説,發展農業現代化一定要和城鎮化、工業化結合好,特別是要注意不要急於發展大城市,要精心發展小城鎮。因為“農民土地流轉以後,很多農民不再種地,向城市涌入,發展縣域經濟、鄉鎮這一級的城鎮化,這樣就能和這一級的産業集聚聯繫在一起,就近建立小城鎮,繁榮縣域經濟。這樣的工業化使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而這樣的城鎮化又解決了就業、養老、醫療、上學問題,還有習慣問題以及道德問題。”

  但發展縣域經濟以及城鎮化過程中,“規劃非常重要,城鎮化中要在哪個地方建立中心鎮?哪是核心的縣域?整體規劃有沒有?這些都需要事先做好。因為城鎮化涉及人口眾多,容不得閃失。”

  樊進軍説,從工業企業以及整個國家的發展來看,未來五到八年會是戰略機遇期。企業需要抓住機會,實現轉型升級,進而掌握比較優勢,在國際貿易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樊進軍認為,解決就業、醫療、教育問題以及能不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食品能否安全,這都需要生産力保證。而目前提出的7.5%的經濟增長速度,比較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的。“一方面從當前的能源、環境因素綜合考慮,中國不可能像過去一樣追求過高的GDP速度,不能讓能源消費過度,不能不顧環境;另一方面,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化,還是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發展還是最大的主題。”

  在他看來,不管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的發展,都需要用目標來凝聚人心。社會需要一定的精神力量,這個非常重要。每個人都需要在大目標中找到自己的小目標,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進而也就為‘中國夢’做了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