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色文化

特産中國tc.china.com.cn 時間: 2013-03-05   來源: 旅行網

巴蜀文化

在四川各地的市井街旁,鄉村道邊,都會看到一間間獨具四川風格的茶館。人們坐在竹椅木桌前,手端茶館特有的蓋碗茶具,品著清幽的香茗。

 

遊客所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這一切,正是巴蜀文化的具體表現。巴蜀文化與中國其他地域文化一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域特徵。1986年四川廣漢發掘出三星堆遺址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巴蜀文化就已逐步形成且具有相當程度的繁榮。

    遠在2000多年前,“蠶叢之國”的四川即開闢了西南絲綢之路,以成都為起點,經雲南,過緬甸,入印度,遠達中亞及歐洲。通過這條路輸出了盛産于四川的絲綢、布匹、瓷器和茶葉;輸入了寶石、玉石、珍珠、海貝和玻璃。開拓了四川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當時的蜀錦就以圖案豐富,織紋精巧,色彩艷麗而被視為中國文化的象徵。

巴蜀文化的發展,使四川文人薈萃,英才輩出,中國已故川籍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在他的名篇《蜀道奇》中寫道:“文翁治蜀文教敷,爰産楊雄與相如。詩人從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蘇”。除詩中所提到的教育家文翁、詞賦家楊雄、司馬相如、詩人李白、文學家蘇軾以外,中國古代大詩人杜甫、陸游、黃庭堅等都在四川長期生活過。杜甫詩作的三分之一創作于四川。

 

文學創作的繁榮,帶動了四川古代印刷業的發展。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代四川成都的印刷業就與京城長安齊名,成為全國最繁榮、最重要的印刷中心。到宋代,四川的雕版印書業就進入了黃金時期,有“宋時蜀刻甲天下”的記載。

多民族聚居區

在幾萬年至十余萬年前,四川就有了人類棲息,到了商朝,已形成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區。今天的四川居民主體,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漢族,此外還有50多個少數民族。

 

彝族是四川境內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是一個古老且具有獨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幼都喜歡披一件羊皮氈,俗稱“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曆法。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

 

羌族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縣、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羌族男女均穿白色或藍色麻布長衫,外套羊皮背心,男包頭巾,女纏頭帕,衣領上鑲一塊繡有精美圖案的銀牌,腳穿勾尖繡花鞋。農曆十月初一是羌族的年節。羌族歌舞豐富多彩,即興而唱。羌族居住的碉樓都是以碎石片為材料徹成,最高可達十三四層,經數百年而不傾塌。

 

四川境內的每個少數民族有自己鮮明的特性與獨特的生活方式、傳統和歷史,但這並不影響民族之間的和睦相處。少數民族和漢族一起參與社會和民主進程之後,發生了深刻變化,儘管過去的文化和習俗仍是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但義務教育所發揮的作用,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事務的參與,正迅速改變著他們的傳統觀念及生活方式。

俊秀山水

巴山蜀水,鐘靈毓秀,自古人稱“天下山水之勝在蜀”。四川是中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産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最多的省份。現有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大熊貓棲息地等5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産名錄》,目前有劍門蜀道、貢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嶺雪山等1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四川目前還有國家森林公園2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處、省級風景名勝區更是數量眾多,從高原、山地、峽谷到盆地、丘陵、平原,從江河湖泊到溫泉瀑布,從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應俱全,素有“風景省”的美稱。尤其是中國三大林區、五大牧場之一的川西橫斷山區,雪峰卓立,林海蒼茫,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洶湧澎湃,奔流其間,形成了許多神秘、險峻的曠世奇觀。

 

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省歷史悠久,現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自貢、樂山、宜賓、瀘州、閬中、都江堰7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8處。從古代水利工程、古鎮民居到名人故居,從寺廟道觀、石刻壁畫到現代藝術博物館,從史前遺址到現代建築風貌,應有盡有。

 

熊貓故鄉

 

    天府之國的宜人氣候為各種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優良的生存環境。川西橫斷山區是中國三大林區、五大牧場之一;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杉、紅杉等珍稀樹種種類佔了中國的五分之一以上;還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白唇鹿等國家重點珍稀保護動物達50多種。其中,尤以大熊貓最為寶貴。

 

被譽為“國寶”的珍稀動物大熊貓,85%棲息在四川西北的崇山峻嶺之中,四川因此被譽為“大熊貓的故鄉”。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是人們最喜愛的珍稀動物之一,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的標誌動物。中國有大熊貓自然保護區18個,四川佔了16個;成都東北建有“大熊貓繁殖研究基地”;距成都136公里的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三大自然保護區之一,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在此建有“大熊貓研究中心”;距成都300多公里的寶興蜂桶寨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大熊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