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容“朋友圈”打造“雙子星” 馮玉臻為2021年通遼發展“劃重點”
中國網草原頻道 2021-01-28 22:29

中國網1月28日訊(記者 蘇文彥) 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在呼和浩特開幕。28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通遼市委書記馮玉臻在通遼市代表團發言中説,落實好兩會精神,就是要認清形勢、理清思路,圍繞目標、真抓實幹。2021年通遼要系統謀劃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緊緊圍繞“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戰略定位作貢獻、謀發展,提速增量、提質增效,努力實現“兩個高於”,全力補齊民生短板,創新社會治理行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遼市代表團會議現場(攝影:任傑)

推動蒙東地區高品質發展讓“雙子星”更亮、“朋友圈”更廣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定位的東部區域性中心城市“雙子星座”之一,通遼將會同赤峰制定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規劃,加強與周邊地區在交通、物流、文旅、生態治理等領域的合作,將通遼建設成為物流集散節點城市、區域醫療服務中心、蒙東教育人才創新基地,提升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綜合經濟能力、促進産業集中集聚的吸納能力、服務功能完備的承載能力、交通資訊物流的通達能力、新發展理念引領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讓“雙子星”更亮、“朋友圈”更廣。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通遼市委書記馮玉臻發言(攝影:任傑)

建設好生態安全屏障,做好現代能源經濟文章

把保護好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濕地作為主要任務,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生態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遼寧、赤峰共同努力爭取將科爾沁沙地全域治理納入國家生態治理工程,嚴禁在草原上新開礦,建設更高標準的綠色礦山。同時以建設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市為抓手,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從根本上改變倚重倚能的局面;嚴格在限定區域內發展風電、光電,持續增加新能源比例,加快推進“源網荷儲”示範項目建設;探索農村牧區生産生活使用清潔能源的新路子,提倡全社會使用綠能、節能降耗。

科爾沁沙地治理成效顯著(攝影:華維光)

建設國家高品質綠色農畜産品基地,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重點發展玉米、牛羊乳肉、冷涼地區蔬菜及紅幹椒、紅薯、蕎麥等特色産業,全力建設世界級小品種氨基酸生産基地、全國原料藥基地,培育成品藥生産基地,打造國家級優質牛羊乳肉、冷涼地區無公害水果蔬菜生産基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黃牛之鄉賽牛會(攝影:崇先鳴)

發揮“通關達海”優勢,發展“落地經濟”

發揮北聯滿洲裏、二連浩特,南通錦州港、大連港的通關達海通道優勢,探索“口岸+腹地”對外開放模式,謀劃建設進出口資源加工集散基地,建立統一的物流數據交換和資訊服務中心,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骨幹冷鏈物流基地,依託通道樞紐發展“落地經濟”,打造“中俄蒙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

首列通遼中歐進境班列(攝影:宮梁亮)

提速增量、提質增效,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城市

面對提質增效和提速增量雙重任務,通遼要抓住“十四五”這個重要的機遇窗口期,實現經濟增速高於全區平均增速、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速,縮小差距,緊緊跟上全國、全區現代化建設的總體進程。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推進十萬大學生就業創業集聚計劃和農牧民轉移就業三年行動;解決好教育醫療短板,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聯盟覆蓋面,強化師資力量引進配備;完善遠端會診、智慧急救等醫療資訊化服務體系,建好鄉村30分鐘急救圈,實現優質資源共建共用;理順管理體制,強化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城市。

“空中120”——醫療救援直升機(攝影:張力軍)

建設安全穩定屏障,創新社會治理

牢牢扭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努力把通遼建成踐行新時代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的典範。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確保經濟社會安全穩定。在全力凈化政治生態、改善營商環境的基礎上,啟動開展清風強基、清風鑄魂、清風肅紀、清風惠民、清風護航、清風共治六個專項行動,明確33項重點任務,進一步弘揚新風正氣,深化社會治理有效舉措,更好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通遼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風清氣正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城市夜景燈火璀璨(攝影:侯大明)

科爾沁大地綠意盎然,牛群肥壯(攝影:寧大吉)

查看原地址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