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裏看應急|沙坪壩積極探索城市安全“數治”新路徑
發佈時間:2025-01-02 11:17:1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近日,由重慶市安委辦、市防減救災辦、市應急管理局主辦的“新重慶裏看應急”主題采風宣傳活動走進沙坪壩區。據了解,該區堅持聚焦城市內外安全風險,持續深化數字賦能安全治理,在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中展現了積極作為。
數字助力 打牢防災基礎
每年汛期,沙坪壩區洪澇、地災、森林火情等災害易發、多發,如何高效落實“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理念,確保將災害遏制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資訊化、數字化是破題的必然選擇。
沙坪壩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卿斌文介紹,2023年,該區上線防汛決策指揮系統,打通12個部門數據壁壘,動態歸集雨量、水位、澇情、實時視頻、交通實況等41類數據,新布設中小河流風險視頻監控15套,增加24小時“格點”降雨預報功能,構建嘉陵江洪峰過境風險管理數字模型,靶向預警臨災涉險人群,實現實時汛情“一屏掌控”、預警提示“一鍵智達”、轉移避險“一圖通覽”、救援處置“一線調度”。
“以前,洪峰預警資訊得靠電話、傳真、文件等方式進行對接傳遞,影響了時效。有了這個系統後,水什麼時候來,漲到什麼位置在系統上一目了然,從而讓我們更加精準、高效地開展住戶、商戶、遊客的疏散轉移安置工作。”磁器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伏戴鑫説。
此外,沙坪壩區還陸續上線了危岩地災風險管控系統和智慧森林防火系統,對全區120個地質災害點位、8000余公頃林地實行實時監控,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和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智慧監測 夯實安全韌性
“城市是一個生命體和有機體,打造安全城市,需要系統思維,推進體系化治理。”沙坪壩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楊達表示,近年來,沙坪壩區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治,瞄準燃氣、化糞池、污水管網等高風險領域,加快構建‘城市生命線監測+服務’體系,將監管系統與公共服務暢聯,夯實城市安全韌性,保障城市生活要素暢通。
楊達介紹,沙坪壩區在全市率先試點建設數字燃氣管網特色應用,建成了燃氣管網“數字一張圖”,在三峽廣場、重慶大學、磁器口古鎮和輸配站、加氣站等高後果區安裝管網哨兵87台、燃氣報警器380台、煙感報警器350台、雲臺式鐳射甲烷監測器2台,利用數字孿生、AI倣真、3D建模、大數據模型等技術手段,構建燃氣管網體徵指標、動態監測、風險處置、多維評價4個智慧化模組,形成“站(場)、(管)線、(用戶)端風險感知一張網”,風險預測能力、精準管控能力、應急響應能力大幅提升。
步入三峽廣場,高樓林立、老舊居民區聚集,大中小學有數十所,每天人流如織,是燃氣洩露評估中的高風險點。近來,一批地上、地面、地下的“管網哨兵”投用,用智慧化、數字化為燃氣安全進一步擰緊了“安全閥”。
沙坪壩區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應用,聚焦橋梁、隧道、井蓋、化糞池、停車場、垃圾站、城市照明、人行地通、消防通道、城市道路積水點、大型戶外廣告等11類城市基礎設施,賦權69類風險因子,構建風險演算法模型,量化風險研判,劃分5個等級,細化巡檢標準,實行動態管控,同時針對437個突出風險點位,安裝智慧傳感設備,整合公安、交通等部門視頻數據資源,落實清單化管理。
“城市運作安全的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對象的安全風險點多面廣,通過運用這套城市治理風險清單管理應用系統,我們較好地實現人防、物防、技防有機結合,有力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在日常情況下高效管控、特殊情況下安全可控。”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黨委委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政委周斌説。
多跨協同 完善應急體系
沙坪壩區治理中心六級職員青洋表示:“建強應急大腦,健全聯動機制,提升基層能力,整合化、體系化完善數字應急體系,實現應急管理工作統一指揮、多跨協同、形成合力,確保將災害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是我們數字建設的初衷。”
沙坪壩區積極打造城市安全智慧大腦,將防汛、危岩地災、燃氣管網等應用接入治理中心運作,形成事件上報、任務分派、事項流轉、事件處置、結果反饋上下貫通能力,梳理安全風險點3177個,接入感知設備52類11.1萬餘個,推進“問題能看見、資訊能觸發、處置能見底”。
同時,沙坪壩區在全市率先試點區政府總值班室與區治理中心並網運作,出臺應對極端天氣應急值班響應預案,落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24小時值班值守機制,明確啟動Ⅳ級及以上響應時聯合值守流程。提升基層安全管理能力,將應急管理工作納入基層網格化管理服務內容,建立網格1445個,組織監管部門和水電氣訊服務公司力量下沉、資源下沉,增強網格力量,線下“進家入戶”、線上“進圈入群”,推廣使用“九小場所安全智管”“企業安全智管服”“高樓消防”等應用,及時發現、幫助解決群眾身邊安全隱患。
數字重慶建設是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的破題之道、實現路徑,未來,沙坪壩區將紮實建設數字重慶,加大“統”的力度、運用“數”的手段、做好“治”的文章,堅持急用先行,守牢安全底線,敢闖敢試、先行先試,持續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陳嘉瑋、重慶市應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