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不忘初心的師者
發佈時間:2024-12-23 18:42:4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一凡簡介:余向華,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經濟係訪問學者,現為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外國經濟學説研究會理事、北京外國經濟學説研究會理事,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國有資産協同創新中心兼職研究員等,中國軟科學會員、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員、國際博弈論協會會員等。
發奮于微末之間,農家子矢志從教
余向華自小生活在偏遠鄉村,家境清貧。祖輩務農的父母堅信教育改變命運,堅持以微薄的務農收入全力支援幾個子女的求學夢想。余向華一路從鄉村小學、鄉鎮中學就讀過來,教師是他接觸最多、最為景仰的鄉村少數派——知識分子。對知識的熱愛和對教師的景仰,加之當時師範專業學費低,更適闔家境貧寒的鄉村學子,因此,余向華自小就形成了考大學為師從教的理想。在上世紀80-90年代國內高考本科錄取率極低,尤其普通鄉鎮中學更低,但一路學習優秀的余向華,1992年應屆高考直接從一所普通鄉鎮鄉村中學錄取到了北京輕工業學院,也由此“不經意”間開啟了與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輕工業學院與北京商學院並校後)幾十年的緣分。
進入大學後,余向華心懷從教為師的夙願,一方面在課餘時間勤工儉學兼職家教,鍛鍊從教素養,另一方面,開始綢繆當時並不常見的考研深造,1996年本科畢業時,余向華報考了北京師範大學這一最高師範學府,但由於當時資訊閉塞,跨校跨專業考研難度非常大,因此畢業當年與師範大學失之交臂。為規避高額留京費,學習優秀獲畢業留京資格的余向華,選擇去了六朝古都南京一家重要企業。工作伊始,余向華就主動利用自身專業知識,自行獨立開展相關競品調研,寫出了詳細調研報告提交廠部高管層,得到很大重視,隨後被安排負責多地區市場管理,同時,余向華還發揮當時並不多見的數據庫編程知識優勢,獨立為單位開發了生産計劃自動編制與管理資訊系統。認真工作之餘,余向華還是難忘為師從教的夙願,決心直接報考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天道酬勤,1999年,余向華跨專業考取了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研究生,3年後碩士畢業時又直接考取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師從時任經濟學院院長、著名經濟思想史大家——晏智傑教授。晏教授是中國經濟學界泰斗、中國國內首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陳岱孫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在陳岱孫先生和晏智傑教授帶領下,北京大學在經濟思想史領域形成了一個類似“芝加哥經濟學派”,“奧地利學派”的“北大經濟學派”。余向華説,自己算是享受到改革開放與教育發展紅利的一代了,彼時,在北京大學的三角地、求知若渴的青年學子們都在貪婪地吸收著各方面的知識營養,余向華也不例外,他碩士期間就獲得過北京大學學習優秀單項獎、光華獎學金等。而作為晏教授的弟子、陳先生的再傳弟子,余向華不僅接受了國內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的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術訓練,上學期間就在重要期刊上發表過2篇學術論文,同時,還主持翻譯出版了多本經管類書籍;工作後余向華又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經濟學研究重鎮——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受過一年的學術訓練,這段國外訪學經歷也讓他學會了將多文化背景融入教學與科研中,提升了其教學和研究的國際視野,他還被中國留美經濟學會和美國經濟學學接納成為會員。在北京大學和美國訪學期間的系統全面的經濟學知識與研究訓練之下,余向華鑄就了非常紮實的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功底,做出的一些重要貢獻得到了本領域同行的廣泛承認,産生了顯著影響。2006年7月,博士畢業,余向華受聘到了本科母校——北京工商大學,自此一直在經濟學院經濟係從教,實現了由農家子向大學教師的成長,真正開啟了自己為師從教的職業生涯。
篤行師者初心,教書為本全心育人
實現為師從教理想的余向華,回到本科母校任教的余向華表示,剛回母校的親切感,熟悉的環境,使得他更能想學生所想。北京工商大學是北京市重點支援的高水準研究性大學,目前在校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總數近1萬5千人萬。在校工作的18年來,他嚴格秉持“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師者初心,長期堅持以教學為本、以學生為本,認真全面踐行自己的為師從教之道。余向華説,“教書育人,始終是我作為教師的根本任務和靈魂使命。”余向華堅持教師初心,首先以教書為本育人為樂,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充實和進步,給學生們開出了一門門、一堂堂精深而生動的課程,並指導畢業了數十位研究生。
余向華老師的教學,涉及面廣,先後承擔了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層次的十多門專業核心課程。他先後講授了本科生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説史、博弈論與資訊經濟學基礎、政治經濟學等課程;碩士生的中級微觀經濟學、博弈論與資訊經濟學專題、經濟思想史專題、資産評估專碩的《無形資産評估》、MBA微觀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博士生的高級微觀經濟學等。淵博的知識、敏銳的思維、獨到的學術見解、嚴謹的課堂風格和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讓余向華成為了學生們非常喜愛的教師之一。雖然參與課程廣、教學層次多、但都全心全力而為,形成了優秀的教學效果,榮獲學院本科教學品質優秀獎,教學基本功比賽優秀獎等。這些課程知識跨度大,有的是歷史與哲學的廣博思辨,有的則主要是複雜精深的數理邏輯和經濟模型推演,還有的需要結合經管實踐,知識跨度大,而且,有些課程往往是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新設課程、一時不易找到合適老師時,余向華主動承擔從新開設的,備課授課難度更高,投入精力更大。但余向華老師經過認真細緻的備課,都做到了深入淺出、遊刃有餘,並且樂在其中。同時,通過積極生動的課堂互動吸引學生們的思維和參與意識,他説“教學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思維方式的塑造。”他説最安慰的是授課能得到學生的真心認可,有一次博士生課程上偶然聽到有同學感嘆説,這是他在學校聽過的最好的授課之一,聽到此評論,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課堂教學之餘,適應數字化時代教育新特點,網路慕課開始流行。為此,余向華老師作為主要骨幹,進行了《微觀經濟學》、《經濟學説史》、研究生《經濟思想史》等三門課程的慕課製作和講授工作,這些課程的視頻材料,都在相關慕課網路上得到了校內外學生的廣泛使用。此外,余向華還發揚自己的專業知識優勢與文字寫作功底,參與完成了多項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在院係的教學與專業建設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此外,在全校學科建設重大攻關的博士點申報工作中,余向華是應用經濟學博士點申報材料小組核心成員,作為材料具體組織者和申報文書主執筆人,在協力推動博士點申報成功這一全校歷史性突破中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後,他又先後參與了學院有關理論經濟學國家一流專業申報、教育部學科評估、高精尖項目申報等等工作的材料撰寫修改工作,為全校和院係的學科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除教學與課程建設外,人才培養也是教師傳道授業的核心工作。無論是作為本科生學業導師,還是作為研究生導師,余向華都兢兢業業,所指導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有幾位獲評為北京市優秀畢業論文,還有多名獲評北京工商大學優秀畢業論文。入校18年來,余向華指導已畢業和在讀的碩士研究生四十多位,其中有多位畢業生當年即考取了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校的博士生。而對於博士生指導,余向華不僅承擔了經濟學博士生最重要也是難度最大的課程《高級微觀經濟學》的課程教學,同時也參與了多位博生生的協同指導工作。
在大學,擔任班主任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育人工作。余向華先後擔任了多個本科生班的班主任,他在積極投身學術科研和教學工作的同時,經常以飽滿的熱情、超常的付出投身班級同學的思想和學科交流工作,走下課堂、又進宿舍,在課堂內外向同學們傳遞正能量,獲得了同學的廣泛愛戴。余向華老師所帶班級多班次被評為院校優秀班集體、“北京市優秀班集體”和“北京市優秀團支部”,他個人也連續多年被評為學院優秀班主任,獲得經院“學生工作特別貢獻獎”,全校優秀班主任,全校“十佳班主任”等。此外,在疫情後就業困難的背景下,余向華老師對班級同學循循善誘,2024年其所帶班級就業率依然難能可貴地實現了百分之百,榮獲學院就業工作一等獎、就業先進個人獎等。由於在學校的優秀表現,2021年余向華還選為北京工商大學知識分子聯誼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聚焦人本和諧學術問題,科研紮根基礎服務社會
教書育人是教師之天職,科學研究則是現代教師履行好教育天職和社會服務的翅膀。經濟學作為經世濟民的致用學問,其科學研究的社會服務功能更加鮮明。余老師的教書育人堅持以學生為本,他的學術研究和成果發表,也體現了鮮明的人本精神,又滲透了鮮明的科學實證態度。他在專著《主體性與社會秩序的人本建構》中提出:在社會日益個體化、世俗化、流動化等趨勢下,轉型與發展這種大問題導向的變遷研究,尤其需要超越單純“見物不見人”的模式,從主體與主體性秩序的維度去把握才能不失人本依託和價值關懷。因此,他基於現代市場經濟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理念,其學術研究和成果發表貫穿的中心主題是人的主體性成長對社會經濟秩序建構與變遷的價值和事實關係。圍繞這一中心主題展開跨學科研究,形成了一個歷史、理論和實證結合的人本秩序研究框架,分別從經濟學的主體性秩序思想歷史梳理、秩序生成與演變的主體間博弈秩序機理建模、人力資本包容性發展秩序作用建模,以及秩序效應的實證檢驗與測度等幾大維度,進行了人本秩序哲學思辨與歷史梳理、秩序機理形成與演變的博弈模型分析和秩序效應的實證檢驗與測度等。為此,余向華先後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和國際國內會議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包括了國內經濟學最頂級的權威學術刊物《經濟研究》,還有頂尖的《經濟學動態》、《中國軟科學》、《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和《財貿經濟》等刊物,以及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等英文期刊,他的論文和專著譯著已經被廣泛引用了700多次。相關成果獲北京工商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余向華作為青年拔尖人才首批入選《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三年行動計劃(2013年-2015年)》(京教人〔2012〕15號),這一計劃是北京市高校為培養中青年拔尖人才成長,建設學科領軍人才隊伍而設立的專門項目,3年計劃在全市高校數萬青年教師中培養500名青年拔尖領軍人才。此外,余向華作為負責人或核心成員,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課題、省部級課題和多項部委託課題,他有關人力資本技能培訓與就業政策、人口城市化政策、區域開放政策、區域創新激勵政策、資源型民族地區産業轉型政策、服務業政策協同、低碳扶貧政策等等問題的研究,以及由此提出的相關政策建議,不少都得到有關方面的積極參考和採納,有些還獲得了國家級獎勵,比如他主導研發的《中國區域對外開放指數研究》,為引導和促進國內區域開放度提升,建立了系統的指標和量化方法,相關成果曾經在2012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公開發佈,引起了較大反響,由此,他主導研發的《中國區域對外開放指數研究》這一成果,榮獲了2014年度國家發改委優秀研究成果獎三等獎,該獎項是國家發改委在每年數以千計的研究項目中遴選出極少數優秀成果加以獎勵。
余向華的學術研究與他的教書育人工作和社會服務密切聯繫在一起。作為經濟思想史專業的博士,他對經濟思想史方面有很高造詣,其博士畢業論文和相關著作充滿了哲學與人文思辨和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他基於商業革命、工業革命和啟蒙運動等引發的普世人的主體性成長與西方社會秩序現代性轉型的相互影響的思想史研究,創新性地發掘並補充了經濟學關於人與秩序的理論,提出了主體性秩序理論,不僅具有非常明顯的學術創新性,對認識人的發展與社會轉型變遷的價值與事實關係,尤其對於當前認識全球數字革命可能引發的人的主體性變化與社會秩序尤其是分配秩序的影響,就有著非常直接的啟發和參考價值。他的這些經濟思想史研究,不僅體現在其專著和論文發表方面,也融入了教學課堂中,他開設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層次的《經濟學説史》,同時,由於在經濟思想史方面的研究造詣,他參與了教育部《經濟學説史》課程指南的編制工作,並且加入了兩個國家級的經濟學説史專業團體,中華外國經濟學説研究會和中國《資本論》研究會,以及北京外國經濟學説研究會,在這幾個重要的經濟思想史學術團體中,他都當選為了理事。
余向華不僅在經濟思想史領域造詣深厚,他還將其從思想史維度提出的主體性秩序理論與現代數理博弈論結合,將秩序理解為是主體間互動的博弈均衡,從而將其解釋並擴展為一種主體間性的秩序分析範式。基於這種主體間秩序的博弈分析框架,分析主體性不同維度不同形態表現對相關社會經濟秩序形成和演變的理論機理和演化動態。相關成果,不僅體現在多篇相關的學術論文發表方面,也深度融入了其為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開始的博弈論課程教學中。實際上,碩博層次的博弈論課程,是公認的經濟學碩博課程中難度最高的課程之一,而這也是余向華一進入北京工商大學開始就最先承擔起來並長期獨立主講的課程,通過講授這一課程,余向華認為自己也實現了收穫了明顯的教學相長助益,並正在構想將經濟思想史與博弈論結合起來,寫作一部《博弈分析史》方面的著作。同時,余向華也獲准加入了博弈論方面的最重要國際學術協會——國際博弈論學會並成為了會員。
經濟思想史專于哲學歷史性的思辨,博弈論則偏于數理邏輯的思辨,兩者都是純理論化的思辨研究,而現代經濟學在科學主義主導下也強調實證研究。農家子出身的余向華,成為大學教師之後,尤其心繫發展和貧困對弱勢群體主體性成長的影響問題,尤其是城鄉分割給廣大農業轉移人口就業造成的影響。他結合主體性秩序的哲學思辨性、博弈論的數理邏輯思辨與現代經濟學的實證主義方法,聚焦於人力資本這一主體性發展基礎同時又具實證性的人本維度,著重從社會經濟的增長秩序與分配秩序角度,一方面,建模分析研究教育和培訓等勞動力人力資本不同狀況對勞動者個體收入水準和增長動態的影響機理,並結合微觀數據進行測度和檢驗;另一方面,建模分析研究社會整體的人力資本水準和結構對整個社會經濟的增長動態、分配秩序、進而對整個社會經濟包容性增長秩序狀態的影響機理,並基於宏微觀數據的結合,進行綜合測度與檢驗。相關成果,不僅體現為十多篇論文發表,同時,也反映在一些重要的研究課題、會議論文和所指導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寫作等方面。並以相關成果為基礎,被選拔成為了中國軟科學學會會員,並作為創始成員之一加入北京區域經濟學會,並當選為常務理事和負責學術活動組織的副秘書長。此外,他關注低碳經濟、低碳扶貧和“一帶一路”背後的政策問題,曾多次作為業界專家,參與過很多次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務院扶貧辦培訓中心和國有資産協同創新中心等單位相關政策的研究討論,並就經濟熱點提供專家觀點,並且多次作為參與專家隨同發改委或者扶貧辦團隊,一起調研低碳城市發展、通過節能燈等CDM低碳項目推進貧困地區扶貧發展等問題,並形成了多份調研報告和研究方案,提交給了有關部門,取得了良好實效。
余向華的學術不僅體現在論文發表、專著寫作和課題研究方面,還體現在他廣泛的專業譯著方面。余向華參與並主持翻譯了多本英文經濟類經典著作,部分譯作並被經濟學界所引介,部分譯作到今天依然正在得到學界重視,比如其主持翻譯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邁克爾.托達羅的《發展經濟學》(第9版)一書,被引用達160多,並成為了國內一些高校發展經濟學指定教材,其翻譯出版的美國著名管理學與經濟學家彼得.德魯克的《工業人的未來》和《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以及《華爾街50年》等譯著也被引用近百次。
余向華的學術水準得到了同行的廣泛認可,他被多家學術期刊聘為匿名審稿人,有著十多年的評審服務經驗。他長期擔任經濟學最頂級期刊《經濟研究》的匿名審稿人至今,同時,也擔任了《經濟學動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中央財經大學學報》等的審稿人,為這些期刊先後經手評審的論文近100篇次,這些審稿工作大都是無償免費的,確實也牽扯了他很多精力,但余向華説他也很享受這個不斷完善自己、提升研究品質和能夠為學界英才服務的過程。
望海池魚終望海,樸實無華師者心
余向華説,“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自己為師從教近20年,一直是幸福的,不是因為自己獲得過什麼榮譽,而是因為為師從教這是自己作為農家子長久以來的夢想實現,更是因為看到一個個學生在自己眼前成長的快樂。他總以凡人之心看待自己,以不平凡之心看待學生,以師者初心全始全終。這,就是一個樸實的學者,一個辛勤的教師的心聲。
最後,業餘喜歡寫作古典詩詞文賦的余向華説,他很喜歡澄明自性又能遊遠萬里的淵池之魚,並專門寫過一篇名為“池魚望海賦”的古體散文賦以自怡,賦中言道:“嗟乎,世事浩浩、識海瀚瀚,而人之生而渺渺識而緲緲,能異於池魚者幾何也哉。是故,身行俗世,凡人皆為池魚,而抱望海之行志者,不亦壯乎!”,“世人浩浩,存望海心者眾,終得歸海者渺,然極行遊遠所歷,曠心怡神所感,待到倦鳥思舊林、池魚歸故淵之時,重沐池之幽淵之靜,安命存心,得無異乎?”
(作者:陳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