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謹教授:中國乳腺癌治療的革新之路,從國際追隨到原創領先的進展與展望

發佈時間:2024-11-27 15:56:3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

2024年11月14-17日,古城西安見證了醫學界的一次盛會,2024中國整合腫瘤學大會(CCHIO)如期而至。本次大會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陜西省抗癌協會與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承辦,匯集了整合腫瘤學領域的精英與先鋒。以“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為核心議題,大會不僅展示了最新的臨床研究成果與診療技術進展,也為專家學者們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與探討的平臺。

在這次大會上,我們請到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楊謹教授。楊教授不僅深入解讀了中國乳腺癌治療指南的最新更新,還分享了HER2陽性乳腺癌治療的重大進展,以及中國在乳腺癌臨床研究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與未來的發展方向。以下是我們與楊謹教授的精彩對話,希望能為廣大讀者提供寶貴的參考與啟示。

中國乳腺癌治療指南的全面更新與深化

問:中國整合腫瘤學大會正在某日召開中,本次大會上重磅更新了中國腫瘤整合指南,乳腺癌篇,想請您為我們簡要介紹一下本次更新的要點都有哪些?

楊謹教授:在中國整合腫瘤學大會期間,乳腺癌治療指南的最新更新成為了焦點。此次更新圍繞著“防篩診治康”的主體框架,在2022版的基礎上,採納了2021至2024年間發表的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NCCN和ESMO的最新進展。為了提高內容的清晰度和可讀性,指南的結構進行了優化,特別是將流行病學章節與病理、早期診療等章節進行了整合。此外,更新中還特別強調了中西醫結合的重要性,指出儘管現有乳腺癌指南眾多,但在整合中西醫方面仍存在不足,特別是缺乏針對中國患者和國産原研藥物的證據和推薦。

更新內容中新增了乳房再造及其護理的相關章節,強調了除手術外,術後護理在患者的整體恢復和滿意度中的重要性。同時,更新中納入了國産原研藥物如吡咯替尼、達爾西利的臨床證據和推薦,以及增加了乳腺癌多基因檢測的章節。特別提到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復旦分型,這一由中國學者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並通過臨床研究證實的分型,已成為改變三陰性乳腺癌一線治療的重要循證醫學證據。

此外,更新中還增加了中醫藥相關內容,響應了臨床醫生和患者對於乳腺癌腫瘤整合治療問題的關注。同時引入了淋巴結術中一步法核酸擴增技術的檢測流程,以及特別提及三陰性乳腺癌已進入免疫治療的新時代,包括早晚期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和新型ADC類藥物的使用。

最後,更新遵循了國際上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修訂了乳腺癌病理的PD-1檢測方法和HER2低表達的定義,並進一步修訂了前哨淋巴結活檢的相關指徵。對於高危的絕經前基因受體陽性和HER2陰性患者,還細化了CDK 4/6抑製劑應用的注意事項。

HER2陽性乳腺癌治療的演進與國産藥物吡咯替尼的突破

問:鋻於您在乳腺癌研究領域的深厚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特別是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診斷與治療有著深入的洞察,我們非常期待您能夠分享一下您的專業視角。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治療方法的不斷創新,我國在HER2陽性乳腺癌的診斷與治療領域取得了哪些關鍵性的進展?這些進展中有哪些是您認為特別值得關注的突破或成就?同時,這些進展對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質又帶來了哪些積極的影響?

楊謹教授:HER2陽性乳腺癌,曾被形象地稱作“粉紅絲帶上的黑蝴蝶”,源於HER2基因的致癌特性。然而,隨著抗HER2治療藥物的發展,這類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前景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過去的24年裏,治療手段從大分子單克隆抗體到小分子TKI,再到當下的ADC類藥物,經歷了顯著的演進。特別地,中國在抗HER2治療領域也實現了從無到有,乃至普及的跨越,彰顯了對新型抗HER2治療藥物的深入研究與應用。

在眾多抗HER2治療藥物中,國産原研小分子TKI藥物吡咯替尼的研發與應用尤為引人注目。吡咯替尼在抗HER2治療的臨床研究歷程中,從二線治療到一線治療,展示了其療效的穩步提升。比如,基於PHENIX和PHOEBE臨床研究,吡咯替尼成為晚期二線中國標準。以及由嚴敏教授發起的PERMEATE臨床研究,證明了吡咯替尼聯合卡培他濱在治療活動性腦轉移方面的有效性,為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CLEOPATRA臨床研究為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一線治療確立了HP雙靶+化療的標準治療方案。而在中國,徐兵河院士牽頭的PHILA臨床研究聚焦于HER2陽性乳腺癌的一線治療,比較了吡咯替尼聯合曲妥珠單抗與多西他賽的方案與安慰劑聯合曲妥珠單抗與多西他賽的效果。結果顯示,聯合治療顯著提升了無進展生存期(PFS),研究者評估的PFS延長了13個月,而獨立專家委員會評估則延長了約22個月。這一成果不僅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也推動了乳腺癌治療指南的更新。

此外,基於吡咯替尼的多項靶向治療聯合策略,在新輔助治療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方面,也實現了整體pCR率的提升。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不僅證明了吡咯替尼作為國産原創藥物在抗HER2治療領域的重要地位,也為從晚期二線到晚期一線,乃至新輔助治療領域提供了新的循證醫學證據。

中國乳腺癌研究的進步與未來方向

問:鋻於您在乳腺癌研究領域的深厚背景和領先地位,我們非常重視您對於我國乳腺癌臨床研究現狀的洞察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見。在您的專業視角中,我國乳腺癌臨床研究雖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和提升空間。能否請您詳細闡述,在推動我國乳腺癌臨床研究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的過程中,目前我們還需要在哪些關鍵領域和具體方面加大力度,進行持續的努力和創新?此外,對於未來乳腺癌臨床研究的發展方向,您認為應該如何整合資源、優化策略,以促進我國在這一重要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楊謹教授:十年前,在國際學術舞臺上,我們主要聆聽國際乳腺癌專家分享的臨床研究數據,而中國的研究者多數處於追隨者或參與者的角色。然而,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見證了中國原創國産新藥的崛起,這些由中國研究團隊推進的創新,為各類型乳腺癌提供了新的循證醫學證據。這不僅展示了中國在原創新藥研發領域的迅速進展,也反映了對原創新藥研發的高度重視及相關政策的有效落實。中國研究者的嚴謹性已獲得國際認可,許多原創新藥從跟隨者轉變為領跑者,標誌著中國在全球醫藥研發領域的重要地位。

展望未來,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加速原創新藥的研發進程。中國已建立國家臨床研究中心和重點臨床研究中心,並通過高校與産學研結合的新模式,推動基礎研究向臨床實踐的轉化。這些創新性成果的落地,涉及基礎研究政策的實施、研究成果轉化通道的暢通,以及企業與醫院的合作,這對於推動中國醫學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隨著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和大數據的融合,醫學領域正向更多模態的領域發展,這在提高疾病診斷精準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乳腺癌研究而言,如何實現更加個體化和精準的治療策略,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

首先,加快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至關重要,這需要我們深入理解腫瘤生物學本質,發現新靶點,並基於這些靶點開發創新藥物。其次,需要更多的轉化性臨床研究落地于實踐,特別是在乳腺癌早期診斷和個體化治療策略方面,這將依賴於大量生物標誌物的檢測和應用。此外,診斷和治療的緊密結合是實現乳腺癌精準治療的關鍵。最後,國家層面的防控戰略和質控體系的建立,將為中國廣闊地區的臨床研究和實踐的同質化提供支撐。

綜上所述,中國乳腺癌研究領域已取得顯著進展,未來的發展將依賴於創新藥物的研發、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深度融合,以及國家級戰略的支援,共同推動乳腺癌治療向更加精準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來源:中國抗癌協會)

查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