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課”建設與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融合:引領高校思政教育進入新階段

發佈時間:2024-11-22 15:42:4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而“大思政課”的提出,無疑為這一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僅是思政教育領域內的一次深刻變革,更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蓬勃興起,“大思政課”的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兩者的內在耦合性,使得人工智慧技術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成為可能,併為構建大課程體系、樹立大資源觀、建設大師資隊伍以及拓展大格局工作形態等方面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

一、人工智慧技術與“大思政課”的內在聯繫

“大思政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強調的是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旨在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目標。而人工智慧技術,則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智慧化決策支援以及高效的資訊傳遞方式,為“大思政課”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兩者的結合,不僅使得思政教育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也進一步提升了教育的品質和效果。人工智慧技術的萬物互聯功能有助於構建高校思政教育的大課程體系。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實現學校思政、社會思政和網路思政的有機結合,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相互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深入。此外,人工智慧技術還能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個性化學習路徑,增強學生的認知體驗和情緒價值,精準把握學生需求,監測情緒變化,激發學習動機,從而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大思政課”的建設過程中,人工智慧技術還可以助力實現思政教育資源的共建共用,優化組合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要素、環節,打破課程之間的壁壘,挖掘不同課程中的育人要素,實現課程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

二、以智促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課程體系

在“大思政課”的框架下,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課程體系是實現全方位育人的關鍵。人工智慧技術憑藉其萬物互聯的功能,可以助力高校形成“一核、兩翼、三陣地”的課程體系。

“一核”即以思政課為核心,發揮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過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創新思政課的教學方式,增強其吸引力和生命力,從而破解當前思政課教學有效性不足的難題。例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歷史場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歷史的厚重與偉大,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課的內涵和意義。

“兩翼”則是指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協同發展。“兩翼”理念的核心在於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協同並進、相輔相成。在這一框架下,深度挖掘每門課程所能夠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再借助人工智慧技術的整合優勢,在教學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同頻共振。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拓寬了他們的視野,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道德品質、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等多個方面。同時,這也使得每一門課程都能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知識傳授,而是成為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石。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的整合優勢,使得不同課程中的育人要素相互連結,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更好地發揮每一門課程的育人功能,彰顯我國教育的根本原則與目標。

“三陣地”理念全面覆蓋了學校思政、社會思政和網路思政三大領域,旨在構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思政教育體系。在這一體系中,人工智慧技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能夠將學校思政與社會思政緊密聯結起來,打破時空限制,實現線上線下思政教育的無縫貫通。通過打造智慧化的思政教育平臺,我們可以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引入到校園中,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同時,人工智慧技術還能將學生的思政教育延伸到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人工智慧技術的利用使得社會教育資源和校園教育資源在打造智慧化思政教育平臺的過程中實現了有效銜接,打通了以前思政教育長期存在的卡點堵點。

三、以智促享:樹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資源觀念

“大思政課”的發展需要大資源觀的支撐。人工智慧技術以其資源整合、優化和傳播的優勢,為思政教育資源的共建共用提供了可能。為此,高校應積極建設智慧思政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匯聚和共用。通過省級高校智慧思政平臺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互聯互通,可以匯聚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以及黨史等思政特色資源,從而解決優質思政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

此外,思政課虛擬倣真實驗室也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實現資源共用的重要途徑。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場景式紅色課堂,可以將校外資源引入到校內,為學生提供更加安全、靈活和豐富的紅色情景體驗教育資源。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更好地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

同時,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也為課程思政資源的挖掘和共用提供了新的手段。通過運用知識圖譜將課程知識拆解為單個元素,並表示出元素之間的知識關係,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這種基於數據的資源挖掘方式,不僅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還能為課程思政的深入開展提供有力支援。

四、以智促通: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師資隊伍

教師是高品質推進“大思政課”的關鍵。為了提升思政課的教學品質,高校應積極建設一支具備人工智慧素養的思政課教師隊伍。這不僅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愛國情懷、紮實的理論知識和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還要求他們具備基本的人工智慧素養。通過培訓和實踐鍛鍊,提升教師對人工智慧技術的認識和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智慧化教學的需求。

同時,線上課堂的建設也是拓展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重要途徑。通過打造線上“空中課堂”,可以突破時空限制,聘請校外黨政領導、勞動模範、大國工匠等走進虛擬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的教育資源。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擴大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規模,還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此外,人工智慧技術還可以為教師隊伍的培訓提供有力支援。通過運用自適應學習系統對培訓教師進行測評,並根據測評結果有針對性地推送學習資源,可以實現個性化的教師培訓。這種基於數據的培訓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培訓效果,還能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數據連結也是拓展思政教育全過程的重要手段。通過數字化手段記錄和保存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軌跡,可以為思政教育提供全過程的數據支援。在此基礎上,可以建立各學段教師資訊共用機制,保證人才的持續性培養。同時,也可以設立個體思想品德“數字賬戶”,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動態跟蹤和評估,為人才培養提供更為充分的支撐。

最後,時空協同也是構建智慧化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重要途徑。通過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數據採集的精準化和全覆蓋,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特點。在此基礎上,可以有指向性地開展價值引領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這種立體化的育人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還能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大思政課”建設與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融合是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通過構建大課程體系、樹立大資源觀、建設大師資隊伍以及拓展大格局工作形態等方面的努力和實踐,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品質和效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援。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繼續探索和推進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為構建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思政教育體系貢獻智慧和力量。

(張健豐,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陳慶江,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查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