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人大監督:創新路徑與前景展望
發佈時間:2024-11-22 15:42:4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玥隨著資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浪潮正在深刻改變各個領域的工作方式和治理模式。作為中國民主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正積極擁抱這一變革,探索“數字人大”的創新路徑。在數字時代,如何通過資訊技術賦能人大監督工作,進一步提升民主參與度、監督效能和治理水準,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本文將以“數字”賦能人大監督的創新路徑為切入點,結合近年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分析當前人大監督的現狀,並提出未來發展的前景與建議。通過探討數字人大建設的關鍵問題,為推動人大監督工作數字化、現代化提供思路。
一、人大監督的現狀
2006年8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監督法,以法律的形式就人大監督職能作出專門規定,之後,《全國人大機關貫徹實施監督法若干意見》隨即出臺,人大的各項監督職能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軌道。2023年12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修正草案首次審議,進一步完善了人大各項監督制度機制。
當前,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持續推進,各級人大堅持與時俱進監督,嚴格遵循監督法規定,通過不斷豐富監督內容,創新監督方法,加大監督力度,促進人大監督工作從程式性監督向實體性監督轉變。
二、數字賦能下的人大監督創新路徑
2021年10月,中央人大工作會議強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把憲法法律賦予的監督權用起來,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2024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健全人大對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監督制度,完善監督法及其實施機制,強化人大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和國有資産管理、政府債務管理監督。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和三中全會的決定為新時代人大監督賦予了使命任務,指明瞭原則方向,提出了路徑要求。
當前,以海量數據採集、挖掘和分析為核心的大數據技術,以共用軟硬體資源和資訊為核心的雲計算及雲存儲技術,以分佈式賬本技術為基石的區塊鏈技術,以深度學習、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慧(AI)技術,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的新一代寬頻行動通訊技術等正在加速迭代。數字技術的縱深發展,為實現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人大監督提供了全新可能。這就需要深入把握數字技術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積極探索數字技術嵌入人大監督的有效路徑,科學運用數字技術賦能人大監督。
一是引入智慧化監督反饋系統。通過運用大數據、AI和區塊鏈技術,建立智慧化監督反饋系統,使人大監督的法律效力能夠得到強化和追蹤。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可以用於記錄和存儲人大監督意見以及“一府一委兩院”對意見的反饋、落實情況,形成透明、可追溯的監督鏈條。通過對監督情況的全程跟蹤,避免出現結果反饋不及時或草率處理的問題。大數據和AI技術可以用於分析監督意見的落實進度,並生成相關預警報告。此外,在設立監督議題時,自動篩選出那些具有社會廣泛關注度和民生影響力的熱點議題,確保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是構建數字化人大代表履職平臺。通過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建立人大代表履職平臺,讓代表能隨時通過移動端查詢法律法規、案件進展及政府活動資訊。通過將各類法律條款、監督案例和審議材料整合至該平臺,減少資訊不對稱問題,幫助代表快速掌握資訊並行使監督職能。針對代表履職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利用AI提供個性化的培訓課程。根據代表個人履職情況、監督活動參與度和反饋數據,量身定制學習內容,幫助代表提升專業素質和監督能力。此外,通過建立智慧化的溝通渠道,代表可以通過平臺與“一府一委兩院”保持實時互動。利用數據共用和分析技術,實時參與重大決策的討論與監督,提升代表對決策全流程的介入度和監督效力。
三是打造智慧化公開與輿論監督互動平臺。利用大數據、AI等技術,打造一個全透明的監督公開平臺。監督過程中的審議意見、監督內容和執法檢查結果等,都可以通過該平臺向社會實時公開,甚至實現直播形式的公開審議。群眾通過該平臺可以實時查看人大監督的內容、進度、審議結果,提升監督的透明度。在公開平臺的基礎上,借助AI和雲計算,搭建群眾互動反饋系統。群眾在實時查看人大監督的過程中,還能通過平臺向人大反饋監督意見,參與到監督中來,從而形成社會輿論與人大監督的合力。通過AI和大數據技術,將監督中的問題、監督結果等通過數據可視化的方式向群眾展示,方便群眾了解監督進展。同時,系統還可以生成分析報告,針對問題的處理效果進行評估,形成輿論監督和人大監督的有機結合,推動監督實效提升。
四是探索新型監督模式。監督法修正草案中規定: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需要,可以組織下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聯動開展執法檢查;有關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可以協同開展執法檢查。數字技術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支援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監督。通過數字人大平臺,多個地方人大可以共用數據、協同監督,針對重大跨區域問題進行聯合監督,提高監督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此外,針對那些難以封閉訪問或跨地區的項目監督,可以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讓群眾代表“進入”虛擬化的政府項目工地、環境治理現場或其他公共項目施工現場,進行“實地”檢查,增強對項目的監督能力。
三、“數字人大”前景展望與建議
2022年8月,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印發了《江蘇省“數字人大”建設行動計劃》,標誌著數字人大成為全省人大重點改革任務之一,是人大資訊化建設總抓手。如今,數字人大橫向聯通縱向貫通的建設目標取得明顯進展,助力代表履職、擴大公眾參與、促進履職協同聯動的系統功效持續發揮。“數字人大”這一概念從理念走向實踐,逐步成為推動人大監督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結合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數字人大在未來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並將成為新時代人大工作創新發展的有力牽引。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與制度保障。數字人大建設的成功,離不開國家層面的戰略引領和法律法規的保障。首先,必須明確數字人大建設的總體目標和發展路徑。在這方面,建議結合現有的《監督法》修訂,推出專門針對數字人大建設的法律框架,確保數字人大建設的獨立性和法律效力。此外,資訊安全和數據隱私也是數字化發展的關鍵。應設立專門的監督機制,確保人大監督過程中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以保證平臺的安全運作。
二是構建統一的數字化平臺。一個全國統一的數字人大平臺可以幫助整合各級政府部門和人大系統的數據資源。平臺不僅應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還應在設計上注重用戶體驗,確保代表、政府工作人員以及群眾的便捷使用。統一平臺的核心是實現資訊流的無縫對接,從而讓監督工作更加順暢。這樣的平臺不僅是技術工具,還將成為人大履職的重要依託。
三是加強代表與群眾的互動。數字人大不僅是代表與政府溝通的橋梁,也應成為代表與群眾之間的重要互動平臺。建議平臺設置定期的線上議題討論、意見徵集等功能,讓群眾有機會在人大監督過程中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機制不僅有利於增強人大監督的民主性,也能提高群眾對人大監督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四是注重人才培養與技術支援。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應當通過設立專項培訓,提升人大工作人員的數字化技能。除此之外,資訊技術團隊的持續支援也是確保平臺穩定、安全運作的關鍵。人大系統中的技術人才不僅要懂得如何運用先進技術手段,還應具備法律和監督的專業知識,才能真正發揮數字人大在監督中的潛力。(響水縣人大代表服務中心: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