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入心入畫 文明花開滿城 ——府谷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紀實
發佈時間:2024-07-26 16:17:2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喬沐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漫步在府谷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街道寬闊暢通、一次次服務潤物無聲、一張張笑臉幸福綻放、一幕幕感人事跡不斷涌現……當下,府谷堅持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提升群眾滿意度的有效抓手,列為“一把手工程”,明晰方向、積極創建、惠及民生,讓市民群眾共建精神家園、共樹文明風尚、共用發展成果。
府谷縣城骨架在舒展、血脈在悅動、顏值在變美、精神在凝聚。通過外增顏值、內練氣質,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路更暢,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更舒心。
城市顏值越來越“靚”
一餐飯的文明,照耀一座城的文明。
夏日時節,走進府谷縣趙石堯農貿市場,通道寬敞乾淨、地面整潔無污、攤位分類有序、菜品擺放整齊、文明標語隨處可見……買菜的市民心情愉悅。
如今,漫步在縣城各個角落,道路乾淨、停車規範、市場有序是最直觀的感受。
在文明創建接力賽中,府谷縣堅持頂格推動、常態化推進、高品質落實,努力建設更有品質、更有溫度、更富活力、更顯魅力的文明府谷。
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良好的環境是基礎。府谷縣統籌推動老城區、新區、新府山協調發展,城市形象發生明顯改觀。2021年至今,共實施市政交通、管網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停車場建設,以及無障礙設施和公廁建設、背街小巷和農貿市場提升改造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62個。完成河濱路、富昌路、黃河路、天府路、馬家溝路等10條主次幹道和7條背街巷道改造,建成2處地下通道、3座人行天橋,完成河濱路、建設路等7個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246棟樓惠及居民5110戶。建成區綠化面積達400萬平方米,綠化率達37.5%。拆除違章老舊建築139處7.98萬平方米,建成公共停車場和口袋公園21處,新增停車泊位3437個,有效緩解“停車難”。
城市的顏值在靚,文明的底色在亮,府谷縣提出的“主要街道抓規範、背街小巷抓提升、空中網線抓規整、農貿市場抓整治、衛生死角抓清理”的工作思路已然成為實實在在的民生舉措。
流動風景越來越“美”
交通文明是城市的流動風景,也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觀的體現。近年來,府谷縣採取“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引導,組織志願者常態化配合執勤交警到城區14個主要交通路口,對行人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截至目前,共有5576人次參與勸導,勸導不文明行為1204人次。探索實施備案登記制,電動車掛牌率達95%以上。採取疏堵結合的辦法,在大力整治違停車輛的同時合理施劃停車位,新增路面停車位1163個,做到應劃盡劃。設置垃圾分類示範點27處,引導群眾增強“綠色意識”,提升文明素養,養成文明習慣,機械化清掃率達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我們家已養成了使用公勺公筷的習慣,在外吃飯,更是以‘光碟’為榮,‘剩’飯為恥。”市民呂雯莉説。厲行勤儉節約、杜絕舌尖浪費已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日常習慣。府谷向全社會發出“文明餐桌、光碟行動”倡議,印製“文明餐桌”和“禁煙標識”宣傳海報、《制止餐飲浪費倡議書》和光碟行動宣傳桌牌,組織開展制止餐飲浪費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農村、進景區,大力營造厲行勤儉節約、杜絕餐飲浪費的濃厚氛圍。
交通文明、餐桌文明……府谷以點帶面、以小帶大、以個體帶動整體,把文明的大道理真正融入群眾日常小細節中,在社會上凝聚文明共識,樹立文明風尚。
文化名片越來越“亮”
在府谷縣圖書館,每個週末都有讀書活動,吸引很多家長帶孩子來看書,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府谷縣圖書館藏書豐富、環境優美,我經常帶孩子來這裡看書學習,感受濃濃的書香氣息。”市民劉霞説。
府谷縣堅持把創建文明城市常態化工作作為提高居民文明素養、推進社會治理的有效路徑。該縣健全城鄉均衡共建共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縣圖書館、縣文化館創建為國家一級館,舉辦“閱讀,讓府谷更文明”全民閱讀、“我們的中國夢”、全國“四季村晚”、新時代文明實踐群眾文化活動等各類活動,每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2600余場次,持續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同時,推出“文明府谷十五禮”,開展系列主題活動80余場次。陜北民歌+府谷二人臺《移風易俗暖人心 海紅花開幸福來》入選全國第四屆“縣鄉長説唱移風易俗”優秀節目展演獎,並在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成功演出,拍攝的移風易俗微電影三部曲第一部《冬花燦燃》成功刊播,拍攝製作移風易俗短視頻20余部,不斷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爭做新時代文明有禮的府谷人。
從衣食住行到社交娛樂,網路已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共同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已成為文明發展的重要課題。為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的網路文明,府谷縣在縣級各主流媒體平臺開設理論宣傳專題專欄50余個,打造“雲圖有聲”“數字圖書館”等線上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持續開展書畫作品線上展覽、好書推薦、普法視頻展播、文藝活動直播等網路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優秀網路文化産品供給,以好聲音、正能量引領網路空間,逐步增強群眾安全上網、文明上網意識。
社會風尚越來越“好”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在府谷,好人故事繪就出元氣滿滿的“好人畫卷”,讓這座城市流淌著沁人心扉的暖意。
府谷縣每年評選表彰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評選出“府谷好人”54人、“身邊好人”478人,積極推薦選送中、省、市道德模範,8人榮獲“中國好人”,18人榮獲“陜西好人”,96人榮獲“榆林好人”。廣泛開展先進事跡展播、報告會宣傳模範事跡,推動全社會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凝聚了新征程上昂揚奮鬥、向上向善的力量之源,鼓舞了全縣幹群士氣,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同時,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基地共計221個,拓建文明實踐點15個、文明實踐廣場19個、文明實踐小區“友鄰驛站”6個、“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15個,推出“海紅果”文明實踐宣講小分隊、“一宏心語”“黃金一刻鐘”“老劉説事室”“慈善童樂園”“愛心微田園”等20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項目,每年各所開展新民風表彰活動20余場次,全縣組建志願服務隊169支,註冊志願者45396人,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2000余場次,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
在府谷縣各個村落,新思想、新理論、新政策、新知識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小喇叭,傳遍村頭巷尾、田間地頭,直抵群眾心田……
老百姓的感受是文明創建的晴雨錶,是回答“效果如何”的最終評價。府谷縣充分利用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書記留言板、縣長信箱,暢通社情民意,聽取市民意見,件件抓落實、事事有回音,切切實實為群眾排憂解難。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4589條,全部受理、全部公開、全部回復,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援。
人民群眾滿意了,創文的效果就達到了。如今走在府谷縣城,棟棟高樓鱗次櫛比,街頭巷尾乾淨整潔,公園綠地風景如畫,文明禮讓蔚然成風,志願服務溫暖人心……生活在這裡的群眾,正感受著現代化的社會文明新風尚,沉浸在小城市的幸福之中。(吳傑 李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