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疇:紅色“聯帶”搭起農村群眾就近“就業橋”
發佈時間:2024-07-15 17:30:2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喬沐近年來,西疇縣以黨建引領促進群眾就業增收工作,立足本土資源,堅持“與市場聯結、與基地聯結、與項目聯結、與大戶聯結、與企業和農戶聯結”的聯農帶農工作思路,通過建立平臺帶、創新機制帶、引導群眾帶群眾等措施,帶動2.46萬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滿足群眾“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
整合資源建好平臺,肥沃就近就業土壤。各鄉鎮積極探索“黨組織+村集體+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黨員進入決策層把穩發展方向,合作社作為股東帶動探索跨區域多村聯營模式,抱團多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成立村集體經濟公司。通過建設産業園區、訂單收購、車間生産、冷庫出租、倉儲物流等方式搭建就業平臺,縣級部門成立零工市場,村黨支部成立就業協會,全方位“聯結”需求雙方,已吸引107個企業入駐,實現月提供就近崗位700余個,月服務人數120余人,月平均工資3000元以上。同時,推動技能培訓與就業崗位,産業發展與培訓需求間的精準對接,做到“應培盡培、願培盡培”,消除農村群眾“本領恐慌”,2024年來開展技能培訓1100余人次。
立足紅色資源稟賦,創新多方共贏機制。全縣弘揚“西疇精神”發展背景,以東升村為試點,探索創新升級版“工分制”。一方面,縣級部門牽線搭橋,與相關高等院校、實力雄厚的企業進行合作,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農業文化、休閒康養等資源,著力發展田園觀光、農耕體驗、紅色教育等業態,走出一條休閒農業、幹部培訓、研學旅行等緊密連接的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多崗位。另一方面,在建設産學研示範基地過程中,將基地周邊戶農戶連片土地一併流轉發展,群眾以土地租賃的方式增加收入,任何到農業産業基地務工的農戶,除了獲得應發工資,根據工作總量、品質和收入總量進行考核,合格者每天記5分積分,公司、合作社在收入利潤中預留10%利潤作為農戶多勞多得“搶工分”的兌現資金,多戶群眾實現抱團及利益二次分配。
夯實勞務四帶模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充分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人及種養殖大戶的帶動作用,聚焦就近就業和勞務輸出兩條主線,建強“一帶十”“親帶親”“鄰帶鄰”“村帶村”的勞務“四帶”模式。一方面,從全縣“土專家”“田秀才”等黨員中遴選30名(戶)成為農村黨員實訓戶,實訓戶手把手、面對面舉“實例”、弄“農具”,破解農村群眾“聽不懂、學不會”難題。同時,通過大戶牽線,以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家門口務工等方式,帶動更多農民深度參與全産業鏈發展,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另一方面,組織全村適宜勞動力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務工,創造“食宿全免、配備設備、所得即收入”的務工環境,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致富的方式讓務工者心有所依。其中,董馬鄉10余位致富帶頭人積極與多家企業建立訂單、承接項目,安排同鄉110余名群眾集體就近務工,參與“消防安居”工程施工,帶動群眾每人平均年增收6萬至7萬餘元。(作者:鄭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