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在京成立
發佈時間:2024-07-15 16:24:5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喬沐7月15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指導、中交集團主辦的中央企業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成立大會在京召開。中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創新聯合體總指揮王彤宙出席大會並致辭。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副局長王曉亮,科學技術部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司副司長秦浩源,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二司副司長李毅,自然資源部海域海島管理司司長何廣順、科技發展司二級巡視員高學民,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中國科學院張經院士、翦知湣院士,中國工程院丁德文院士、歐進萍院士、丁榮軍院士、張建民院士、張喜剛院士參加會議。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創新聯合體副總指揮裴岷山主持創新聯合體成立儀式。
本次大會以“向海圖強,逐夢未來”為主題,國家有關部委、高校院所、學會協會等與會嘉賓、院士專家深入交流,共話推進海洋工程技術發展,共謀海洋強國建設。
王彤宙表示,中交集團因水而生、向海圖強,已有近130年的歷史。長期以來,中交集團立足“海洋基礎設施的先行者”定位,堅持以核心科技為先導,組建了疏浚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研究院、深遠海工程技術裝備研發中心等一批科研平臺,形成了離岸深水港建設、島礁快速成陸、海上風電施工、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等一系列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打造了以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為代表的一批大國重器,建設了港珠澳大橋、深中跨海通道等為代表的一批世界級海洋工程,培養了一批高水準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打造了具有中交特色的海洋工程全産業鏈發展模式,為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貢獻了中交方案。組建創新聯合體是國務院國資委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最高層級科技創新行動。中交集團擔任牽頭單位,一是要深刻認識建設海洋強國對於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意義,義不容辭扛起歷史使命,以新作為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二是要深刻認識國資央企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自覺彰顯“國家隊”和“主力軍”作用,強化創新主體地位,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再立新功;三是要深刻認識創新聯合體是我國新型舉國體制的重要實踐,必須全力以赴開新局、譜新篇。王彤宙代表牽頭單位,提出四點倡議:一是聚力踐行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全産業鏈和綜合一體化服務優勢,依託在重大工程建設中積澱的一流技術、先進裝備、成熟經驗,圍繞海洋強國建設提供硬核支撐;二是聚力推進科技創新,積極發揮總牽頭作用,全力帶動創新聯合體各成員單位同向發力、通力協作,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磅突破;三是聚力創新成果轉化,搭建更多務實高效的合作平臺,加快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發展新質生産力,促進我國海洋經濟邁上更高臺階;四是聚力完善協作機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項決策、協同攻關、人才培養激勵、開放共用、成果轉化、利益共用分配等工作機制,圍繞創新聯合體一體化配置項目、基地、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確保創新聯合體發揮出最大效能。
徐文強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洋工程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水準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規模迅速壯大,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夯實。交通運輸部將從加快構築有組織科技攻關機制、加強海洋工程與載運裝備技術研發應用、推動交通工程專業軟體和系統研發等三個方面服務支撐海洋工程技術發展。他希望,一是擔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新使命,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部署,樹立正確導向,培育創新氛圍,産出階段成果,發揮好創新引領作用;二是努力促進創新聯合體,爭做國家重大科技攻關的主力軍;三是努力促進創新聯合體,成為産學研良性互動的先行者。
何廣順在致辭中表示,組建中央企業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既能緊盯當前制約高品質發展的堵點、難點精準發力,也能瞄準海洋工程前沿領域和前瞻技術發展新業態、新技術、新産品,推進實現海洋工程技術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意義重大,也是踐行海洋強國戰略的必然要求。他希望,一是堅持科技創新,持續提高重大海洋裝備技術和製造能力,以前瞻性海洋科技創新成果支撐海洋強國發展,發展海洋工程技術新質生産力;二是堅持密切合作,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打通創新鏈,融合産業鏈,實現全産業鏈一體化協同運轉;三是探索制定標準,推進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標準化,以高標準引領海洋工程技術高品質發展;四是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並舉,科學開發、高品質利用海洋資源。
王曉亮在致辭中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堅決貫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進科技創新頭號工程,推動中央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和可靠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他希望創新聯合體,一是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牽頭企業要主動作為,積極爭取,帶動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系統謀劃,爭取承擔更多任務。二是更優完善運作機制。加強聯合體的指揮部建設,建立完善符合市場規律、充分考慮各方貢獻、有利於技術交流的運作機制,打造利益共同體;三是更深加強協同創新。進一步強化産學研深度融合,加強與國家實驗室、科學院所的長期穩定合作,實現大兵團作戰,有序推進從基礎研究到産業化的全鏈條創新,打造聯合體升級版。
秦浩源在致辭中表示,科學技術部將一如既往共同支援中央企業不斷優化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推動中央企業成為我國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他強調,一是支援中央企業加快建設科技領軍企業;二是支援中央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三是支援中央企業積極建設國家級平臺基地;四是支援中央企業進一步加強“産學研”深度融合。
李毅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工業和資訊化部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産業高品質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他希望,一是強化重大戰略和重大需求牽引;二是強化産業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主體地位;三是強化高效協同産業創新生態。
會議舉辦了中央企業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成立啟動儀式,宣佈了創新聯合體戰略諮詢委員會和專家諮詢委員會名單並頒發證書。翦知湣、歐進萍、張喜剛、丁榮軍4位院士作主旨報告,8位行業專家在舉辦的學術論壇上作交流。中交集團總工程師汪雙傑主持院士主旨報告,中交疏浚有關負責人主持學術論壇。
創新聯合體由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指導,中交集團等10家行業領軍的海洋工程中央企業為核心,聯合清華大學等24傢具有海洋學科優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12家大型企事業單位及民營龍頭企業,集中優勢力量組建而成。組建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旨在踐行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支撐國家重大工程、重大裝備以及産業發展需求,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創新聯合體將集中優勢力量快速突破“卡脖子”問題,完善自主保障體系,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海洋工程領域創新能力進入世界前列,引領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建設本領域最頂尖的高效協同創新平臺,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彰顯央企主體地位和作用;形成高效協同、良性互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推動海洋工程産業鏈優化升級;完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壯大海洋産業集群,促進海洋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
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總體思路是在國務院國資委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央企國家隊的創新引領作用,積極踐行海洋強國戰略,以海洋工程優勢企業為核心,以國家重點工程、重大裝備需求為牽引,以夯實自主創新體系薄弱環節為重點,共同組織開展海洋工程産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科研攻關,共同推進海洋工程産業重大成果轉移轉化,共建共用海洋工程創新平臺載體,推進國內外海洋工程科技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海洋工程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實現海洋工程關鍵核心技術、材料、裝備和系統的創新突破。
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主要瞄準海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海洋風電光伏工程施工、海岸帶海灣保護修復與開發利用、島礁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深海鋪管鋪纜5大領域攻關方向。近期確定了深遠海域大容量風力工程施工新體系與關鍵技術裝備、3500噸深水大型海上風電安裝平臺、5000噸全回轉起重船、3萬方等級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沉管運安一體船等重點任務,積極搶佔海洋工程領域的創新發展主動權。
為確保海洋工程創新聯合體高效運轉,聯合體成立了指揮部,設立了聯合體辦公室、戰略諮詢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聯合體技術組。此外,聯合體指揮部還建立了工作調度機制、收益共用機制、風險共擔機制、技術交流機制、任務動態評估調整機制。
作為創新聯合體的牽頭單位,中交集團在海洋工程技術領域優勢明顯,集中體現在8個方面,一是在港口航道工程方面,研發、設計、施工方面都處於國內領先、世界前列;二是在疏浚吹填工程方面,中交疏浚等單位自主研製了以“天鯤號”為代表的一系列國之重器,技術攻關能力世界領先。疏浚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擁有世界規模最大、試驗條件領先的疏浚技術研發試驗基地,可以開展疏浚行業全産業鏈技術服務。三是在跨海通道工程方面,擁有公路長大橋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了長大橋梁安全長壽與健康運維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國際上率先開拓“智慧橋梁”産業發展方向,為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100余項國內外重大工程的高品質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四是在裝備製造方面,旗下擁有重型裝備製造行業知名企業上海振華重工,連續20餘年保持集裝箱岸橋全球市場份額第一;五是海上風光能源工程建設方面,公司已累計參建海上風電項目60余個,包括亞洲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場工程,佔領了目前國內海上風電市場50%左右的份額;六是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具有多項海岸帶修復關鍵技術,技術攻關能力強;七是在海洋牧場建設方面,具備一定行業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多次參與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八是在海上浮式設施方面,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研究院,整合中交內外優勢資源,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
創新聯合體參與企業、高校院所代表共計200余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