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校友徐慧霞:40歲重回校園,永葆好奇與好學之心
發佈時間:2024-07-15 14:36:0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喬沐對於許多人而言,畢業標誌著學生時代的終結,而對於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校友徐慧霞,畢業季則是人生的新起點。
“我希望在未來,能同復旦大學有更多的故事,一起書寫新的篇章,”徐慧霞滿懷希望地説。這不僅是她對個人職業發展的期待,也是她對未來探索和人生理想不懈追求的體現。
徐慧霞 2024屆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畢業生
保持好奇心與主動換賽道的勇氣
時間回溯到2003年,這一年徐慧霞從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導遊專業畢業。按照原計劃,她將成為一名國際導遊,但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打亂了徐慧霞的就業計劃。面對旅遊業,尤其是國際旅遊業務萎縮的重創,當時在上海華亭海外旅行社實習了半年的徐慧霞不得不轉行。
通過分析自己的優勢,她發現自己的英語能力極具競爭力,於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擺在了她的面前:一條是去學校擔任英語老師,另一條則是進入外企工作。“我從小就很嚮往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徐慧霞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轉行成為了一家外企公司的招聘專員。
當時中國剛剛加入WTO,市場上極其缺乏英語出色的人才。憑藉一口流利的英語,徐慧霞除了完成本職的招聘工作外,還承擔了英語文書、翻譯等額外的任務,並由此接觸到了公司其他崗位,了解到了不同部門之間的差異,成為了公司成長最快的年輕人之一。
至今,老領導們回憶起徐慧霞,都對她當時的表現讚不絕口,稱讚她“好奇心強”、“適應力強”、“腳踏實地”。也正是這段經歷,讓徐慧霞意識到,在職場上想要取得進步,就必須以開放的心態,敢於探索,突破舒適區,接受具有挑戰的任務,在幹中學,在學中乾,實現自我成長。
“保持一顆好奇心!”徐慧霞強調,她養成了“邊做邊學”的職業習慣,而這個習慣也賦能她在職場上多次實現了突破。
2018年,剛生完二胎的徐慧霞被任命為路博潤集團日本分公司的人事經理。“其實我當時也並不完全清楚日本方面的情況,”徐慧霞回憶道,但她秉持著“多做一點額外的事情,總會有收穫”的態度,不僅完成了人事經理的職責,還深入了解了日本公司的業務,積極融入當地文化,最終贏得了日本分公司管理團隊和員工們的信任,幫助總部和日本分公司重新建立了溝通橋梁。
我渴望的是成長和突破自我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2022年,在職場上已經打拼了18年的徐慧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頸期。這一年,她深刻感受到人力資源工作在公司戰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同時也面臨著大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
“無論公司如何轉型,其核心都是將業務戰略轉化為人力資源戰略,通過多維度短期及長期舉措構建相應的文化,增強組織能力,以成功實施業務戰略。”
這個轉化過程需要系統而全面的管理理論基礎作為支撐,徐慧霞清楚地看到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學習變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創新之路沒有確切的答案。變革過程中,公司內部也呈現出一種混沌狀態。面對這種不確定性,徐慧霞也陷入了深深的憂慮,她害怕自己停滯不前,害怕失去成長的動力。
“難道我就要在這樣的內卷中停止成長嗎?”有一天在晨會後,她站在窗前問自己,而內心給了她堅定的回答。“我渴望成長,我要突破自我。”就在那一刻,去讀EMBA的念頭在她的腦海中變得無比強烈。她當即打開電腦,填寫完了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的申請。
選擇這個項目,徐慧霞有著清晰的認知。現代管理學誕生於工業革命時期,英美作為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其管理學起步早、更完備,而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課程恰是原汁原味的課程,不出國就接觸到最先進的課程體系。
徐慧霞從小喜愛鑽研和探索感興趣的領域,希望能知行合一,將所學融會貫通,開創自己的事業,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她特別欣賞復旦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EMBA課程對她來説,只是一個開始。她希望能夠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理論水準和實踐能力,通過復旦的平臺不斷完善自己,實現人生理想。
她還記得自己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老闆特地發來祝福以表示支援,自己的孩子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自豪感,這一切都讓她感受到久違的安心。對於徐慧霞來説,這次重回校園,既是充電,也是重構人生的方式。
告別困惑,找到人生的答案
重回復旦校園時,徐慧霞40歲,恰是“四十不惑”的年齡。“不惑”來源於對自我的清晰認知,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這一點在徐慧霞的求學經歷中體現得淋漓盡致。18門課程幾乎每門課都有厚厚的預習資料和參考書籍,有些書籍多達幾百頁。徐慧霞總是提前預習,將不懂之處做好標記,以便能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與教授、同學討論互動,與團隊配合順利完成小組任務,課後認真回顧總結,嚴謹地完成課後論文,充分吸收知識。
18個月的求學生涯,徐慧霞不曾缺席一堂課,她的堅持與努力讓她在知識的海洋中乘風破浪。畢業時她被授予Beta Gamma Sigma(BGS)國際商學學會榮譽會員。
隨著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徐慧霞不再為職場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系統性的學習增強了她的管理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使她對公司整體戰略規劃以及業務運營有更深入的理解,結合自身紮實的人力資源專業知識,為業務部門提出洞見,制定有效的人才策略。
EMBA課程還開闊了她的視野。來自不同行業的EMBA同學們一起參與企業參訪、案例討論、做小組作業,這種跨領域的交流讓她理解了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策略,也開始從更高維度思考工作。
在復旦管院求學期間,學校組織的兩次遊學——德國與美國的學術之旅,更是讓她受益匪淺。在德國,徐慧霞與同學們白天學習,晚上則結伴外出,享受音樂與美酒,重拾大學時光的無拘無束與快樂。而在美國,她參與了布魯金斯學院的多個講座,聆聽了來自不同領域的資深專家分享的見解,有機會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這段經歷更深化了她的信念“國際視野和人生格局是全球管理人才成功的基石”。
“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堅定不移地追逐自己的夢想離不開許多人的支援和幫助,尤其是我的家人。”徐慧霞對那些在求學之路上給予她支援和幫助的人深懷感恩。那些“並肩奮戰”的同學們也成了人生的新朋友和合作夥伴。
徐慧霞的求學之旅,不僅讓她自己收穫了成長,也成為了公司許多女性同事的榜樣。她鼓勵她們繼續深造,追求自我提升,成為最好的自己。作為母親,她的孩子們也耳濡目染,被她的勇氣和執著所感染。
這段求學之旅的寶貴之處還在於,讓徐慧霞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她相信,現代人需要精神層面的支援,而這正是復旦所倡導的文化。她説:“説是來讀書,其實許多職場人士也是在復旦治愈自己、找到人生答案。”而她也決定利用復旦的平臺,繼續探索關於“人”的深層知識。
也正是因為這18個月的難忘時光,徐慧霞將“赤子之心,至誠之道,知行合一,彼岸之橋”作為了畢業贈言送給學弟學妹。她相信,懷一顆赤誠之心,腳踏實地實踐,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