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的糾偏與提升:價值引領、實踐深化、協作融合

發佈時間:2024-07-03 16:59:3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丁可

自全面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以來,各地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應當注意到在學校層面,勞動教育的具體實施還存在著單一、表面化和機械化等問題,這對於勞動教育的實際效果産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從三個方面對當前的勞動教育進行糾偏,以確保其真正發揮育人的實際效果。

思想認識糾偏:正確看待勞動教育的價值取向。就勞動教育的實施情況而言,學生對於全面推行勞動教育存在諸多誤解,有些學生甚至錯誤地認為學校利用勞動教育來轉嫁縮減環衛開支的責任。因此,要解決學生對於勞動教育的誤解,關鍵在於解決其思想認識問題。如果學生的思想認識不正確,他們將無法對勞動教育抱有高度的理解和深入的領悟,從而無法充分消化所學,往往在勞動過程中抱怨不已、敷衍了事,嚴重違背了勞動教育的初衷。思想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思想認識正確,學生才會自覺地行動起來,思想通則行動通、方法通。

勞動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和提高未來公民的基本素養,並在此過程中發揮人的潛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從勞動教育的本質而言,勞動只是一種手段,培養人才是其根本目的。因此,學校不能機械地、強迫地推行勞動教育,也不能簡單地將環境衛生、耕種工作、志願服務等與勞動教育等同起來。推行勞動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勞動來培養學生,讓他們在實際的勞動過程中深刻認識到勞動的價值,體驗到勞動的不易以及勞動者的辛勤付出。通過參與勞動,學生能夠養成尊重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信念。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尊重他人的勞動付出,形成人人參與勞動、人人熱愛勞動、人人珍惜勞動、人人習慣勞動、人人以勞動為榮的社會風尚。學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必須充分尊重其主體性。隨著學生主體性的覺醒,可以明顯感覺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過於強調師生權威和強制性約束已經越來越不受歡迎,過度的壓力和逼迫只會引發更強烈的抵抗。因此,推行勞動教育首先要確保學生能夠客觀、全面、正確地看待勞動教育,打開思想之門,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從“為何要我勞動”轉變為“我要主動勞動”的過程。

流程過程糾偏:全面深化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當前,我國勞動教育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存在形式單一的普遍現象。勞動教育往往過於注重形式,而對於內容的重視程度較低。內容設置和考核方法單一,既缺乏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也沒有專業的勞動教育教師。勞動教育呈現出功利化、娛樂化和表面化的傾向,往往忽視了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思想感悟和知識獲取。表面上看,勞動教育好像是熱火朝天、充滿生機的,然而實際上背離了勞動教育應有的增智、樹德、強體和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因地制宜地根據各地區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在自然、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條件,充分利用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資源,靈活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勞動教育,避免採用一刀切的做法。同時,應結合學生的年齡階段、生理特點、身心發展和個體差異,設計多樣化豐富的勞動課程內容,積極探索適應不同學生需求的多樣化勞動方式,以提高勞動教育的針對性、參與性、教育性和趣味性。需要不斷加強綜合施策,重視豐富勞動教育的內容,將勞動教育融入學校的綜合教學中。必須同時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並豐富課程形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靈活選擇,結合專業特色和學生個人偏好,開展類型豐富、形式靈活、有趣味性的勞動實踐活動,實現勞動教育內容與學生課堂學習及課外活動的全程和各個環節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需要主動與校外和社會連接,不僅局限于學校內部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和活動,還應主動走出學校,與社會接觸,了解社會變化,滿足社會需求。根據社會實際變化,及時調整學校勞動教育目標,適應社會對學生生活能力和勞動技能掌握需求的變化,形成課內課外相輔相成、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和實踐體系。

運作機制糾偏:融合推進勞動教育的多元協作。育人是一個涉及多個方面的長期性任務,家庭、學校和社會需要共同參與、互相協助、持之以恒。然而,在勞動教育方面,從實際情況來看,三方之間普遍缺乏切實可行的協同運作機制,具體表現為家庭勞動教育的缺失、學校勞動教育地位的偏離以及社會勞動教育的脫節。

要達到勞動鍛鍊意志、培養自身素養的目標,必須集結各方的力量,共同努力、協同配合,不可偏廢。這三個“做”的起點應該從家庭勞動教育開始,家長應該抓住家庭生活中各種勞動實踐的機會,不斷培養提升孩子的勞動技能和生活技能,讓孩子養成從小就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而不是用關愛和過度關注學習的藉口讓孩子養成“被養成主義”的習慣。家庭必須要支援並配合學校的勞動教育,避免勞動教育的“1+1=0”、“5+2=0”現象。學校作為勞動教育的主導者,應該明確學校勞動教育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特徵,科學設計,對接需求,充分發揮連接家庭勞動教育和社會勞動教育的橋梁作用,統籌安排課內和課外的勞動時間和校內外的勞動教育資源,創造一切機會和平臺讓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積極參與勞動教育。社會各界應積極支援勞動教育的開展,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援,為學生接受勞動教育創造機會、平臺和便利條件,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勞動的成長、收穫和幸福。

(本文係湖南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張磊博士的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質提升工程資助項目——“地方應用型高校勞動教育價值觀塑造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3C29)

查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