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羽毛球專業人才培養實踐研究

發佈時間:2024-06-27 11:16:2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喬沐

近年來在全民健身、奧運爭光等國家戰略的引領下羽毛球運動呈現井噴式發展。2022年全國羽毛球註冊人口已突破2000萬,中國羽毛球聯賽商業價值攀升,一批中外頂尖賽事精彩紛呈。在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社會對複合型羽毛球人才的需求也水漲船高。四川旅遊學院作為西南地區知名的開設休閒體育專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近年來在羽毛球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嘗試,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一、校企合作在羽毛球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傳統的“唯論文、唯帽子”培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羽毛球産業的人才需求。四川旅遊學院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率先引入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引企入教”,及時把握産業發展趨勢,調整人才培養定位,優化課程設置。提升人才培養的目標適配性、內容針對性,通過産教互動,高校教師可深入一線鍛鍊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學生通過在企業實訓實習可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二、四川省內羽毛球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縱觀羽毛球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不難發現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兩張皮”問題突出。表現為課程內容更新滯後未能緊跟羽毛球運動發展的新趨勢前沿性、應用性不足、課程體系偏重理論、教學實踐課程比重偏低、學生動手能力難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訓練。課程設置普遍缺乏行業、企業參與,未能充分反映用人單位實際需求,學用落差明顯。高校辦學理念滯後,對行業發展趨勢把握不夠,缺乏校企協同開發課程的機制,課程脫離市場,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脫節,難免導致學生“學非所用”,削弱就業競爭力。

實踐教學環節不足。羽毛球專選方向是一套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體系,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然而當前羽毛球專業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實踐教學環節不足的問題。表現為實驗實訓課時偏少、內容設置脫離生産實際缺乏系統性、校外實習基地匱乏、學生實習流於形式“遊走式”、“觀光式”現象突出、創新創業教育缺位學生動手實踐、創新實踐的平臺不夠。受高校資金、場地等辦學條件制約,自身難以獨立構建高品質實踐教學平臺,學校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實踐教學管理流於形式。

教師實踐經驗欠缺。教師是人才培養的“第一資源”,然而受高校教師“五唯”評價傾向的影響,羽毛球專業教師往往專注于“寫論文、評職稱”,而忽視自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普遍存在實踐經驗欠缺的問題。青年教師大多“從學校到學校”缺乏産業一線工作經歷,難以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脫節。受編制、經費等限制,教師與行業企業互動交流不足,對市場需求變化與學生就業方向缺乏敏銳洞察。

學生就業方向單一。就業是人才培養的落腳點,然而當前羽毛球專業學生就業方向普遍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體育教師、教練員、運動員等傳統崗位,在俱樂部管理、賽事運營、體育傳媒、健身指導等新興領域開拓不足。高校對羽毛球産業鏈認識不清,人才培養定位不準,欠缺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意識。學校就業指導滯後,缺乏市場需求調研和就業政策解讀就業服務,無法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就業渠道狹窄,不僅局限了學生的職業發展空間,也使人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創新實踐:四川旅遊學院的“四步走”戰略

共建實訓基地:搭建産教融合“橋梁”。四川旅遊學院深知實踐教學對於羽毛球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因此積極與成都市多家知名羽毛球俱樂部展開闔作,尤其是成都未來星羽毛球俱樂部,共同建立了多個羽毛球專項實訓實踐基地,校企合作模式發揮了雙的優勢。學院憑藉其雄厚的學術背景和研究能力,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援和技術指導,包括實訓基地的整體規劃、功能定位、教學體系設計等。企業用其豐富的行業資源和實踐經驗為實訓基地建設提供資金支援、羽毛球訓練器材和真實的教學環境。四川旅遊學院在這一過程中引進了國內領先的賽事數據分析系統和智慧教學設備,提升實訓基地的科技含量和教學效果。基於這些先進設備,學院開發了一系列貼近實際工作場景的情境化實訓項目,使學生能在近乎真實的職業環境中掌握專業技能培養職業素養。創新實訓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實訓基地年培訓量突破600人次,滿足本校學生實踐需求,吸引眾多其他院校學生和社會人士前來學習,成長為西南地區羽毛球人才培養重要基地。通過這種深度的校企合作,四川旅遊學院成功搭建起了連接學校教育和企業需求的“橋梁”,為推動羽毛球專業教育的産教融合做出了積極貢獻。

訂單式培養:量身定制“私人訂制”。為了更好地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就業率,四川旅遊學院創新性地推出了“訂單式培養”模式。學院主動與多家羽毛球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尤其是在成都規模位居前三的成都未來星羽毛球俱樂部,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量身定制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這種“私人訂制”式的培養模式實現了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例如針對成都未來星羽毛球俱樂部提出的特殊人才需求“訂單”,學院專門開設了俱樂部運營與管理方向的課程。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過程中,學校與企業緊密協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校內教師負責傳授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企業專家帶來第一手行業經驗和實踐案例,兩者優勢互補,確保教學內容前沿性和實用性。這種訂單式培養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學以致用”,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到未來工作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做到“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據統計參與訂單式培養項目的學生就業率高達96.6%,遠超全國平均水準,充分證明了這一模式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就業品質,也為企業儲備了急需的專業人才實現了校企雙贏。

雙導師制:打造“理論+實踐”育人新格局。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彌合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之間的鴻溝,四川旅遊學院運動與休閒學院創新性地推出了“雙導師制”。這一制度的核心在於為每位羽毛球專項學生配備兩名導師:一名是校內專業教師,另一名則是來自企業的行業專家。學院廣泛聯繫業界資源成功聘請了多位國家隊教練、知名俱樂部經理等業界精英,擔任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組成強大的導師團隊。雙導師定期召開碰頭會,共同研討人才培養方案,為每位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成長目標和發展路徑。在具體的指導過程中,學生在校內導師的帶領下,夯實專業理論基礎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同時在校外導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企業實際項目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理論+實踐”的立體化育人模式,不僅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還培養了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雙導師制”的實施有效地推動了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深度融合,為羽毛球專業人才培養開闢了一條新路徑。

共建羽毛球俱樂部:打造産教融合“試驗田”。為了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實現教育資源與産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四川旅遊學院運動與休閒學院設想在不久將來與多家在業內頗具影響力的知名羽毛球俱樂部展開了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了“羽毛球産業學院”。如果能夠實現,這一創新舉措標誌著學院在推動産教融合方面邁出關鍵一步。羽毛球産業學院將採取“研發平臺、創業孵化、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運作機制,為羽毛球專業人才的全方位成長搭建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們不僅能參與到運動訓練、賽事組織、市場開發等實際工作中,還能得到創業孵化方面的全方位支援。學院充分利用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在人才培養方面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開發專業課程,組建“雙師型”教師團隊,確保教學內容緊跟行業發展前沿。

總之,四川旅遊學院的創新實踐為羽毛球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全新思路。學院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繼續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企業參與度,打造過硬的師資隊伍,實現羽毛球專業教學水準的全面提升。”

作者:翁喆,四川旅遊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新興休閒體育;本文係2023年第三期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立項項目“校企合作背景下羽毛球專業人才培養實踐研究”(編號:2023122374274)研究成果。

查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