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羊産業奏響鄉村振興新“牧歌”

發佈時間:2024-06-25 15:51:0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喬沐

這裡,山嵐瑰麗,沃野錦繡。巍巍烏蘭山與滔滔黃河水在這裡相遇,孕育出一顆璀璨的黃河明珠——靖遠。

靖遠縣地處北緯36°,是寒暑交界的黃金地帶,母親河穿城而過,境內山川綿延,水草豐茂,礦物富集,這裡的羊羔日食藥草,夜飲礦泉,造就了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的靖遠羊羔肉,早在2002年就通過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並探索出爆炒、紅燒、黃燜、清燉、燒烤、手抓等20多種做法,配以30多種調料、10多種藥材相佐,贏得了“香引五湖四海客、名揚西北三千里”的美譽,2016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認證,2020年入選“甘味”區域公用品牌。

龍頭帶動、品種改良、鏈條延伸、品牌打造……一系列“組合拳”,讓靖遠羊産業做足“身價”文章,擦亮“金字招牌”,産業發展質效齊升。

走進靖遠羊羔肉主産區石門鄉,在哈思山百順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遠遠就聽到羊舍內此起彼伏的“咩咩”叫聲,成群健碩的羯山羊正盼著它們的“午餐”,合作社負責人劉生雷正沿著圈舍將草料逐一倒入料槽內,讓他家的羊兒們一飽口福。

“我們這個地方羊羔肉特別出名,價格也特別好,我們合作社正常情況下每年的收入就是十幾萬塊錢,石門的山羊肉品質算是一種地方特色,雖然做養殖的平時比較辛苦,但收入還是蠻可以的。”劉生雷説道。

來到靖遠縣永新鄉甘肅哈思特生態牧場,乾淨整齊的圈舍內,膘肥體壯、毛色順亮的羊只正悠閒地吃著草料。“我們牧場出欄的一個羊羔,平均下來800元左右,下一步打算再建設3到5個擴繁廠,形成産供銷一條龍服務。”甘肅哈斯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遂興對未來的養殖前景信心滿滿。在該公司的帶動下,永新鄉緊緊圍繞群眾持續增收致富這一主線,紮實推進肉羊産業發展,形成了區域示範、幫扶戶代養、代幫扶戶養殖、村集體經濟入股分紅、就業增收等模式,持續促進群眾致富增收。

品牌強,則産業旺;産業旺,則鄉村興。近年來,靖遠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堅持“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的發展思路,突出發揮“靖遠羊羔肉”品牌優勢,持續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上發力,著力在培育、壯大、做優、做強肉羊養殖業上下功夫,鼓勵和引導群眾走集約化、規模化、産業化發展之路,實現了羊産業從小到大、從零散到規模的重要轉變,全力推動畜牧業高品質發展,讓靖遠羊羔肉産業成為群眾致富路上的香餑餑。

做足“羊”文章,做活“羊”經濟。全縣規劃建設了哈思山、屈吳山、若笠垣、黃家洼4個天然生態牧場,先後建成烏蘭、糜灘、大蘆、劉川、北灘、靖安、高灣、東升、五合、石門十個優質肉羊生産基地,重點打造建設了肉羊屠宰、加工、分割、物流為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産業園,通過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 健全産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註冊了“雪玲瓏”“隴上九牧源”等羊羔肉品牌,通過各種方式聯結帶動農戶8000多戶,讓群眾“羊”起了致富風帆。

截至目前,全縣養羊專業戶達1萬多戶,其中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合作社400多家,全縣羊只飼養量達到125.2萬隻,存欄58.9萬隻,出欄66.3萬隻,年産羔羊約52萬隻,羊肉8169噸,羊毛産量778.95噸,産值達到7億元,佔全縣畜牧業總産值的60%,已形成一有龍頭企業、二有協會、三有基地、四有餐飲業和毛皮加工業、五有行銷組織、六有市場的産業化經營格局,奏響鄉村振興的“牧羊曲”。

“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作為靖遠縣標誌性産業,靖遠羊羔肉享譽隴上,聞名全國,2023年入選全省地理標誌助力鄉村振興富農興農典型案例。靖遠縣積極利用境內豐富的農耕文化、黃河文化等特色文化,通過鄉村旅遊、黃河風情遊等活動,對“靖遠羊羔肉”品牌開展了系列宣傳推介,努力擴大訂單生産,提高羊産業經濟效益。如今,在省內外專營“靖遠羊羔肉”的餐館多達上千家,營運戶400多戶,日上市羊只1600余只,日上市羊肉6000多公斤,“靖遠羊羔肉”已然發展為全省最負盛名的農牧業拳頭産品和飲譽全國的地方美食品牌,成為了靖遠縣一張絢麗的“金名片”。

大河之畔,水田林網、阡陌縱橫,饒谷多畜、瓜果豐盈,水的靈性、地的肥沃,人的勤勞,賦予了靖遠這片土地的多彩與妖嬈。現如今,佔地5598平方公里的靖遠縣,廣大群眾“眾口一詞念羊經,一心一意興羊業,千家萬戶發羊財”,實現以“産業興旺”領航“鄉村振興”,靖遠的“羊”光大道正“風光”無限好,“牧歌”傳四方。(馮文強

查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