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綠色環抱“小縣大城” 浙江開化著力建設國家公園城市

發佈時間:2024-06-25 14:09:1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嚴格

群山環繞,綠意盎然;碧水清流,如詩如畫。在浙江開化,這裡的森林覆蓋率達到80.96%,被譽為“華東綠肺”;這裡的老百姓從砍樹為生轉變為大山守護者;這裡還有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創建區錢江源園區(以下簡稱“錢江源”)。

近年來,錢江源所在的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與其相得益彰,探索實踐特色産業形態和發展之路,持續深化“小縣大城、富民安居”工程和城市有機更新,著力建設現代化國家公園城市,推動山區縣城鄉協調發展。

源頭保護 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位於浙皖贛三省交界處的錢江源,涓涓細流從這裡出發,匯聚成浙江的母親河錢塘江,養育著世代在此生息的人民。

(圖為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創建區錢江源園區一景新華社記者沈寅飛攝)

錢江源位於經濟發達地區。如何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當地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多年來,把錢江源頭的生態環境保護好,成為了當地的一項重要工作。據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汪長林介紹,“錢江源地處中國東部,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類活動強度大、範圍廣。但目前錢江源仍保存著大面積、集中分佈、呈原始狀態的中亞熱帶低海拔常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被譽為‘北緯30度線上的翡翠’。”

2016年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啟動,錢江源被納入首批試點。

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分別於2018年和2020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集體林地和農村承包土地地役權改革,在不改變土地權屬的基礎上,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和社區共管機制,實現了國家公園範圍內重要自然資源的統一監管。

“錢江源通過集體土地地役權改革和相關配套機制的建立,實現了百姓從‘要我保護’到‘我要保護’的重要轉變。”汪長林説,自2018年以來,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已累計投入近1億元資金,用於改善當地居民生産生活條件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

錢江源的建設與管理,不僅保護著當地的生態環境,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與觀念。

群山深處、雲霧繚繞,穿過蜿蜒的山路,58歲的當地農民賴正淦幾乎每個工作日都會來到錢江源森林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上班。他從事錢江源生態保護和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已有13年。在他印象裏,以前當地老百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很多人以砍樹、燒炭為生,現在卻自覺成為了大山的守護者。

“2023年以來,全縣生態類警情同比下降13.6%。百姓的生態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了。”開化縣公安局蘇莊派出所所長方祥文介紹説,在當地公安部門的推動下,生態保護職能部門組建多支“生態先鋒”隊伍,各鄉鎮還建成了2700余人的“生態義警”隊伍,形成了“錢江源衛士”特色保護團隊。

多方呵護下的錢江源,山更綠、水更清,或將很快迎來從“試點”到“轉正”的時刻。在2023年8月舉行的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中,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關志鷗表示,我國將穩妥有序推進設立黃河口、錢江源—百山祖、卡拉麥裏等新的國家公園。

融合發展 著力打造現代化國家公園城市

從錢江源緣溪而下,開化縣齊溪鎮一家農家樂老闆張衛中講述著這些年的變化,“以前很多人以伐木為生,然而生活過得並不富裕。現在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來這裡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經營農家樂,發展特色旅遊,大家的收入明顯提高了。”

齊溪鎮文旅部門數據顯示,該鎮旅遊收入由2003年324萬元增長至2023年5960萬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5.67%;遊客數量由3.34萬人次增長至39.3萬人次,年均增長率達到13.12%。

(圖為開化縣齊溪鎮的一家湖邊魚味館開化縣齊溪鎮人民政府供圖)

“變‘種種砍砍’為‘走走看看’”是齊溪鎮這些年的“致富經”,而“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則在開化縣華埠鎮有著深刻體現。

依山傍水,馬金溪在華埠鎮金星村沿村而過,最終匯入錢塘江。2006年以來,金星村全面開展“養山富山”,森林覆蓋率由過去的不到70%,到現在超過98%,並率先開展宅基地活權試點改革,探索農房使用權融資新路徑,發放農房抵押貸款,讓宅基地的功能從單一的居住拓展到電商、民宿等新業態。

如今的金星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06年的不到1萬元,發展到2023年的337萬元;村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不到6000元,提高到46151元。

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給開化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目前,“培育做強錢江源區域公用品牌”已經被列入浙江省共同富裕“一縣一策”試點,錢江源品牌産品銷售額超3億元,産品溢價率超30%。

與此同時,從開化縣相關部門獲悉,按照“全域景區化、城鄉生態化、産城融合化”的思路,開化縣將國家公園的建設理念與城鄉融合發展進行有機結合,持續深化“小縣大城”戰略,打造現代化國家公園城市。錢江源也正成為推動開化高品質綠色發展的強勁引擎。(沈寅飛)

查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