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磚墻鎮周城村:宗祠文化傳千古 孝德延綿潤今朝

發佈時間:2024-06-19 16:05:2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喬沐

山嵐起伏,碧水縈繞,潤澤著高淳磚墻鎮周城村這片古老而充滿蓬勃生機的土地。翠樹掩映間,一尊雕刻著東吳名將周瑜的高大石像英姿颯爽、威風凜凜。

“三國周郎府,兩朝駙馬家。”周城村依水而生、水田相間,是高淳傳統文化保存較為完整、聞名全省的古村落。自三國周瑜秣馬厲兵相國圩,周循初建周城以來,悠悠一千餘年,泱泱數千余眾,厚重的文化底蘊穿越流轉的時光,千百年來生生不息。

依山傍水古韻悠長百年宗祠孝道傳

周氏宗祠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用於祭祀周省及歷代祖宗。後歷經戰亂一度損毀,現存的周氏宗祠僅一軒及後進,建築高大,用料講究,木雕精美,為周氏後人籌資復建。

走進周氏宗祠,便能感受到整座建築的雕梁畫棟、巧奪天工。橫樑上的雕刻凝練完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木雕藝術特點。“祠堂的橫樑也叫跨海梁,用整棵粗大的文梓木雕成,長十一米,橫跨三間,這樣的結構在江蘇省內古建築中找不到第二家。”磚墻鎮周城村工作人員説道。

再往兩側看去,宗祠墻上介紹著周氏名人的豐功偉績,記錄著周氏家族傳承的歷史過程,無聲地講述著周氏族人綿延至今的家學家風。“宗祠文化不僅承載著周氏家族的歷史,也傳承著周氏‘尊老敬老、孝老愛老’的孝文化家風與‘在家盡孝、為國盡忠’的家國情懷。好的家風如化雨春風,護著家,也護著國。”

行至周氏宗祠旁的街道,但見一座莊重肅穆的石牌坊矗立,牌匾上寫著“孝子坊”。據工作人員介紹,孝子坊建於井巷之南,是為褒揚孝子周良遇而建。周良遇幼時喪父,和母親、祖母相依為命,長大後十分孝敬祖母和母親。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聞説周良遇孝行,於是敕建孝子坊,並口諭,文官遇此下轎,武官遇此下馬。現如今,每逢村裏辦白事,都會走過孝子坊,以此表達對於孝道文化的傳承。

古村鄉情流風遺韻 孝親宣傳民心暖

周氏宗祠是周城村的“形”,傳承下來的歷史文化、孝道觀念凝聚成了周城村的“魂”。

周城村以周氏宗祠為載體,打造了以周氏歷史、孝文化為主題的周氏忠孝文化陳列館,為村民及遊客提供了觀光、手作、研學等獨具特色的新體驗,並成功入選2023年度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最美公共文化空間”。

每月在宗祠內開展國學課堂,教授中國歷代的國學大師、國學典籍、國學文化等知識,並深入挖掘《周氏宗譜》中的傳統文化內涵,開展孝道文化教育,弘揚周氏家族家風家訓,厚植孝德基因,扣緊扣實青少年學生感恩成長的“第一粒扣子”,讓“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文化基因歷久彌新、世代相傳。

漫步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旁的孝文化長廊,一幅幅關於新二十四孝的墻繪吸引著過路人的目光,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將孝道文化傳遞到村莊的各個角落。

“墻繪的形式非常生動,將新二十四孝的故事逐一道來,令人印象深刻,學到了很多孝道文化和移風易俗的知識。”過往的村民紛紛駐足稱讚,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周城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文化彩繪墻將鄉風文明、孝道文化融入其中,成為傳播文明的窗口、教育村民的陣地、美化家園的‘活教材’,在耳濡目染中引導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孝道,以實際行動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行善舉為老之心 慈孝圖景合力繪

以“孝”立身,以“德”塑本,周城村的精神脈絡裏,深植源遠流長的孝道文化。從古至今,村子裏有很多孝老敬老的典型事跡,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孝文化的家風深入千家萬戶,讓村民們深刻感受到身邊孝道文化的溫暖和真情。

“母親不善言辭,但身教勝於言傳。她用悉心孝敬婆婆、盡心撫育子女的善行,教會我們要善待長輩,相親相愛。”談及母親的故事,一位在村子里長大的周氏後裔不禁淚濕了眼眶。她的父親長年在外工作,母親承擔起了照顧婆婆和兒女的重擔,幾十年如一日關照婆婆的生活起居,在婆婆患病時細心陪護,譜寫了孝老愛親的動人之歌。

“孝”是善德之源。近年來,周城村將周氏家族一以貫之的孝道家風與鄉村發展相結合,打造一站式“微治理”服務中心,踐行為老之心,不僅讓老年人感受到溫暖和舒心,更是在年輕人心中播撒下“孝”的種子,帶動孝行善舉“星火燎原”,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自從服務中心建好之後,我們就經常來這裡活動,又熱鬧氛圍又好,我們老人們都很喜歡。”談及村裏的服務中心,一位來自磚墻鎮的老人不禁喜笑顏開。

磚墻鎮周城村工作人員介紹,“周城村的‘微治理’服務中心包含了老年人多功能活動室、助老用餐服務點、殘疾人之家等公共活動場所,日常開展惠民義診、健康知識宣講等一系列公益志願活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孝文化。”

孝道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基因,是家家戶戶幸福的泉源,更是社會和諧文明的基石。自古至今,中國人一直把孝視為個人立身之本、家庭和睦之本、社會安康之本和人類延續之本。如今的周城村,以新的方式詮釋和踐行著孝德之義,讓孝德理念內化於心,外化為一種文化自覺,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走出一條彰顯鄉土本色、獨具周城風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李佳慧 通訊員 徐麗萍)

查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