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東市“三抓三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發佈時間:2024-06-03 16:13:3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羅程、鄧祎可 | 責任編輯:夏竹

湖南省邵東市作為46個民族聚居的和諧家園,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著力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推出“三抓三築”工作法,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力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高品質發展。

抓宣傳強意識,築牢民族團結之魂。完善工作機制。成立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領導小組,統籌全市創建工作的開展。出臺《邵東市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實施方案》等文件19個,召開工作講評會4次,形成“一月一督導、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講評、一月一通報”工作機制。建立民族工作協調機制和外來少數民族服務管理機制,利用元宵節、開齋節、古邦節等各民族傳統節日開展走訪慰問,幫助解決子女入學、就醫等實際困難20余個。深度融入教育。在全市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講300余場,編印《邵東市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知識手冊》2萬餘冊。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黨校主體班教學內容,邀請省委黨校教授進行專題授課。在全市各級黨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黨日活動,引導黨員幹部增強“四個與共”“五個認同”思想自覺。全面營造氛圍。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向全市各族群眾發放民族團結進步文創手袋5000余個、宣傳手冊2萬餘份、短信5萬餘條。深入挖掘、整理身邊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充分發揮電子屏、宣傳欄、新媒體、村村響等載體作用進行廣泛宣傳。組織開展“石榴籽·心連心”書法攝影作品展,聯合“邵東政務”官方直播間開設“民族團結進步”特別專場,凝聚起增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廣泛共識。

抓交流促交往,築牢民族團結之情。加強經濟互嵌促共富。實施“一戶一産業工人”培養工程,帶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舉辦大型現場招聘會27場,提供4.98萬個就業崗位,吸引7.68萬餘名求職者進場應聘。聯合醇龍箱包、陽光箱包等企業在四川、貴州等地開展省際勞務協作,向民族地區各族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加強社會互嵌促共進。突出政策惠民,出臺各類政策10余條。抓好抓實“民族團結進步進社區”工作,培育一批“紅石榴”示範小區,積極引導各族群眾共同參與小區治理和社會志願服務活動。開辦外來少數民族培訓班3期,幫助來邵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邵東。加強文化互嵌促認同。深入挖掘身邊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和本地三交史實,在“邵東石榴籽”微信公眾號設置“民族故事”“讓歷史説話”等專欄進行廣泛宣傳,拓展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和深度。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演講、繪畫比賽、主題班隊日等系列活動500余場,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青少年心間。打造“民俗鬧元宵,文化進萬家”“四季村晚”等品牌活動,開展“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演出190場次,通過文化交流增進各民族了解和信任。

抓産業助振興,築牢民族團結之本。堅持政策引領。出臺了“實體産業發展50條”“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30條”“支援鄉賢建家鄉政策清單45條”“邵東人才行動計劃”等系列支援政策,鼓勵各族邵商回鄉投資興業。開展“千人援千企”“一企一專家”“民營企業家接待日”等活動,建立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掛牌監察制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發揮鄉賢優勢。充分發揮邵商和各類人才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大力開展“迎鄉賢建家鄉”活動,近三年登記在冊鄉賢3.2萬餘名,認領項目6200多個,投入鄉賢資金112億元。在長沙、成都、廣州等地設立醫療鄉賢工作站,組織7批次230名醫療鄉賢回鄉開展義診和學科建設活動,惠及家鄉各族群眾2.1萬人。推進打火機、小五金、中藥材、箱包鞋業等輕工産業下游産業鏈進農村,積極參與現代農業産業園、特色農産品優勢區等項目建設,吸納各族群眾就業1.1萬人,幫助各族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堅持互助共贏。堅持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與民族團結進步同頻共振,積極引導邵商助力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曾小山在新疆創辦天山鋁業有限公司,開辦石河子天山鋁業職業培訓學校,解決近6000人就業。鄧偉明創立的中偉控股集團在貴州、廣西等地投資,吸納各族職工超過1萬人。陳書奇投資3億多元成立貴州省東億電器有限公司,解決當地就業2000余人,上繳國家利稅3000余萬元。(通訊員  羅程、鄧祎可)

查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