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的意義及對策探究

發佈時間:2024-05-17 11:31:2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胡若靜 | 責任編輯:喬沐

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而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自身的憂患意識、家國情懷和國防素養,直接關係著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的前途,所以,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是,縱觀當前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和高校的國防教育現狀,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方法陳舊、頻次有限、吸引力不足等。所以,為全面貫徹落實各項國防法規,探討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的常態化對策則顯得至關重要。

一、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的概念界定

國防教育是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對全體公民所進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內容的教育活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的第四條內容,“國防教育貫徹全民參與、長期堅持、講求實效的方針,實行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針對不同對象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分類組織實施。”

由此可知“國防教育常態化”就是要將國防教育納入國家和國民日常工作的範疇,使之經常化、制度化,避免國防教育活動邊緣化、隨意化。這意味著要實現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既要建立有效的高校常態化機制,將國防教育各指標落到實處,還要避免應付的態度,又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和標準。

二、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的意義

(一)國防教育常態化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三條規定: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2]根據此規定,國防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承擔著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所以説,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按照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當代大學生應該注重全面發展,不僅包括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人文道德素質、創新創造素質等。只有具備了全面的綜合素質,才能在未來的人才競爭和國家建設中贏得主動。但現實生活中,部分學生從自身興趣出發,注重知識的單一性或專一性,出現了重業務、輕政治;重技能,輕人文;重書本知識,輕實踐鍛鍊等傾向,久而久之,形成自身素質的畸形狀態。這既不符合時代發展要求,也不利於自身成長。

而國防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他們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擔當精神,其涉及知識面廣,授課形式多樣,不僅包括軍事理論,還包括軍事技能,既能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還能強化大學生不畏困難的樂觀精神。而推動國防教育常態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大學生的素質短板,將極大有助於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二)國防教育常態化有助於實現新時代強軍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其中指出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是: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圍繞著繞著強軍目標和時代要求,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則可以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中國的國防實力大幅提升,一大批高精尖武器相繼投入裝備部隊,但先進的武器急需要配備高素質的軍隊人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二章第十三條規定“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八周歲的男性公民,都應當進行兵役登記。”第四章第二十六條規定:“現役軍官可以選拔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的國防生和其他應屆優秀畢業生補充。”而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青年代表,絕大多數人都到了服兵役的年齡,所以全面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不僅能夠激發其愛國情懷,還能吸引大量優秀分子徵兵入伍。自2013年起,全國徵兵時間調整後,大學生新兵比例大幅提高。作為我國國防後備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擴充了高素質兵員隊伍,也為實現強軍夢中國夢輸送了優秀人才。

三、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的對策探究

(一)結合“校園活動”,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宣傳參與常態化”

學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主環境,而多彩的校園活動既豐富了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也促進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因此,借助校園活動的常態化,將國防教育的內涵融入其中,必能推動其“宣傳參與常態化”,具體可以從文化墻、社團、徵文、演講比賽、話劇表演入手,全面調動學生參與國防教育活動。

一是在校園的櫥窗、教室、樓道、展板等處張貼國防知識海報,在校園的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國防宣傳片,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料展示國防的重要性。二是成立學生國防社團,借助社團的主體性作用,引導學生策劃國防教育活動,比如軍事技能訓練、軍事知識競賽、觀看愛國影視劇等,在團體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感染,從而打造校園國防風景線。三是定期舉辦全校的國防主題徵文和演講比賽,讓更多學生宣傳國防、了解國防,進而增強大學生參與國防建設的群體意識。四是借助學校的藝術團,組織學生編排出演經典歷史話劇,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回顧國防歷史,感悟人物心得。

(二)結合“課堂講壇”,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影響滲透常態化”

課堂教學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的主渠道,對大學生德育、智育等綜合素質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要推動國防教育“影響滲透的常態化,不僅要抓好國防教育主課堂,還要試著在其他一些課堂內滲透國防思想。

國防教育學從學科歸屬來看,既屬於教育學,也屬於軍事學,從學科內容來看,涵蓋了歷史、科技、人文等內容,所以説國防教育學屬於典型的交叉學科。這就決定了國防教育不僅能在軍事理論主課堂上開展,也可以穿插在其他一些專業課堂上滲透。比如,理工科專業教師可以結合本專業的學科發展前景,引導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實現報國理想,比如人文社科教師可以結合豐富的文史知識去引導學生思考關注國家的前途,比如經管科教師可以結合經濟、管理知識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的經濟建設,畢竟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等。

除去課堂外,高校還可以定期邀請一些國防教育先進個人、軍事理論名家等來校舉辦事跡報告會和高水準講壇,通過典型事跡宣講、名家思想魅力等,來影響學生關注了解國防,從而達到高校國防教育“影響滲透的常態化。”

(三)結合“新媒體”,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學習關注常態化”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新媒體異軍突起。簡單説,新媒體是一種環境,嚴格説,它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由於個性化強、互動性即時的突出特點,它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資訊的主要媒介。那麼面對此環境,新時代的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理應及時的借助新媒體技術,推動高校大學生對國防知識的“學習關注常態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國防資訊來源廣泛,傳播迅速,但與此同時,資訊的真實性、輿論導向的片面性也極具挑戰,這就要求國防教育工作者要具備政治敏感性和甄別洞察力,先對收集的資訊進行篩選,再通過群、空間等渠道引導學生學習關注。軍事理論課教師還可以把“戰壕”“國防教育線上”上的優質內容引入課堂,引導學生發起討論或辯論。這就把教師、發佈資訊者和學生,緊密的連在了一起,無形中促進了學習關注的常態化。

由於新媒體廣受歡迎,高校國防工作者還可嘗試學習了解新媒體技術,在該領域建立自己的教育陣地。比如創辦公眾號,刊發或轉載官方國防資訊、焦點國家新聞,開闢國防教育專欄,組織學生進行線上答題競賽,鼓勵學生撰寫愛國情懷類文章,調動學生傳播國防知識的熱情。借助新媒體技術,這可以使教師和學生從教授者、學習者轉變為推廣者和參與者,極大地推動高校國防教育的“學習關注常態化”。

(四)結合“參觀走訪”,推動高校國防教育“感知感想常態化”

新生代大學生興趣廣泛,需求多元,喜歡表現和參與。但受傳統課堂課時和形式的局限,國防教育並不能滿足學生深刻的體驗感。因此,為激發大學生的強烈愛國熱情,培養大學生的全民國防意識,高校可以利用當地的一些便利條件,整合資源,積極組織參觀走訪類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增強國防教育的感知感想能力。

一是結合“抗戰勝利日”“全民國防教育日”等重要節點,高校國防教育工作者組織學生參觀國防教育基地、革命聖地、專題展覽等,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回顧歷史,對比現在。二是在寒暑假,高校國防教育工作者組織學生走訪英雄和老黨員,通過聽取他們的口述歷史,了解真實的過去,啟發他們撰寫心得感受。三是高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參觀軍營、軍事夏令營等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親眼所見、親身參與部隊實況,來感受軍人的風采和責任。這些舉措,既能強化大學生的身心直觀體悟,又能推動高校大學生對國防教育的“感知感想常態化”。

國防看似高於個人層面,但是,從家國共同體來説,沒有強大的國家做後盾,個人根本不可能有更好的發展前途。當學生在參觀走訪實踐中不斷強化這種意識後,他們才會真正把自己的前途和國家的前途連在一起,才會主動關心了解國防,積極維護國防各項權益。

總之,系統的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工作不僅有助於全面落實各項國防法規,提高大學生的全民國防意識,強化愛國觀念,還有助於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創新國防教育手段,促進國防知識傳播。此外,我國正處於崛起強大的關鍵時期,面對著國際戰略環境日趨複雜的大背景,積極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常態化工作,還會增強當前大學生的全球化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徵兵入伍,從而為國家的社會穩定夯實基礎,為培養未來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作者:胡若靜,女,保定學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劉玉金,女,保定學院教師,講師。張雯潔,女,保定學院教師,助教。

查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