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何相聚 紀錄片《龍遊石窟:無盡之洞》Discovery 探索頻道全球首映
中國網 2024-03-31 17:37:42

洞窟之內,光與影交織,每一個字,每一次節拍,每一種音與樂,都在古老的石壁間久久回蕩。長龍被舞起,鱗片伴隨昏黃的燈光閃爍著光芒。鄉村老藝人舒展筋骨,落下的鼓槌卻依著説唱的鼓點,歌鼓共舞,龍鱗翻滾。家人、朋友、祖先;過去、現在,神話,因這古老而神秘的洞窟全部糅合在一起。

《龍遊石窟:無盡之洞》近日起在德國、日本、東南亞展開全球首映,該片是Discovery探索頻道與中國湘西小城文旅行銷的一次全新嘗試,通過紀錄片以創新的形式,賦予旅遊目的地龍遊石窟嶄新的體驗和無盡的想像空間,吸引觀眾尤其年輕人來打卡龍遊。

紀錄片裏,説唱歌手小老虎和美籍音樂家梁開倫,聯合龍遊的民間藝人,在浙江衢州龍遊石窟中開展的一場別開生面的新媒體演出。曾經深藏水下的巨大石窟群,開鑿年代和功能用途至今仍無定論,引發了人們無盡的猜想。

節目沒有探究石窟存在的原因,而是把嚴謹的學者與天馬行空的説唱歌手組合到一起,使兩個完全不同,彼此看似沒有可交集的領域産生碰撞交融,嚴肅的科學與任性的自由發揮相會,各種奇思妙想不斷涌現。

小老虎唱:

龍啊請你無盡地遊

無盡地歌無盡地舞

村童們和:

龍遊龍遊石窟

每一個生命都可以加入

洞窟從來都是神秘的,黑暗能夠激發人的思考,象徵著無限的潛力與想像。似乎,這裡與外邊的世界有很大不同,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洞窟卻是人們最早相聚的地方。

為何要相聚在這裡?

洞窟是人類擁有的第一個永久性容器,將老幼病弱、工具食物,乃至人的思想全部收納其中。迄今為止最原始的人類居住地,是在泥土地下挖開的一個空洞,經風吹日曬如磚一般堅硬。洞窟還是一個絕佳的祭祀祭神之所,對死去同類的敬重心理,比實際生活更有力地促使人們尋找一個固定的聚匯地點。從廟宇到天文觀測,從劇場到大學,都發端于先古時代人類圍繞著古冢或岩洞壁畫舉行的那些古老聚會之中。在人們集中聚合的過程中,帝王逐漸佔據中心位置,成為磁鐵的磁極,洞窟也因此見證了人類的朝代更疊,經歷了無數次的腥風血雨。

任職于敦煌研究院的美國考古學家史瀚文也希望加入這場在龍遊的相聚。自從1990年代村民發現了眾多水下洞窟,龍遊引發了考古學界的熱烈討論:這是誰造的,為什麼而造,又該如何使用?

內部寬闊的石窟看起來就會是天然的貯藏空間,而其間那為數不多的石刻,類似于新石器時期的鳥與馬,不也正如原始人類以天馬行空之形裝飾的祭祀之所?密集分佈的大小洞窟,又似一片地下金字塔群,與世界現存的許多巨石遺跡一樣,激發著人們對於遠古甚至外太空文明的無盡想像。然而,史瀚文的想像更建立在實物證據之上。他關注到的是窟頂規整如刀片的一道道鑿痕,窟內三角扇面圍合而成的高大立柱,以及在元代天井、明代城墻中散落著的紅砂岩證據。遍訪村落,民宅墻壁小畫中講述的徐偃王藏兵是否也會成為另一種歷史證據?

小老虎的歌聲在史瀚文的耳畔響起:

洞中聽雨時寶劍出鞘

第一劍斬月光包紮傷口

第二劍斬星光點亮眼睛

第三劍斬斷風中言語

……

鍛造武器,煮熟粟米

和龍一起潛伏於此地

貯藏説、祭神説、採石説、藏兵説……究竟有多少代人曾經和龍一起潛伏於此地?每代文明都從一個充滿活力的核心開始,而結束于一片枯骨狼藉。然而,合作和情感相通的積極力量還是一次次使人們重返殘破不堪的廢墟,重建被毀掉的家園。從耶路撒冷到雅典,從長安到洛陽,歷史上的千年古城正是因為人們的相聚得以永生。千回百轉中,龍遊石窟變換著不同的功能,是否只為將人們聚在一起,只為讓這裡的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得到一次次復生?

許多動物為了生存都需要群居,然而人類的相聚在生存之上,更是多了一層精神之需。看似空空如也的龍遊石窟,卻充盈著厚重的歷史之氣,它就像一個文化場,發生在其間的每一次交流、切磋、紛爭,都為這古老洞窟又刻上了清晰的一筆。而這一次的相遇是那麼奇特,曾經隱匿于山間鮮為人知的浙西小鎮,竟促成了一場考古學家與説唱歌手的同遊!既然電子樂器能夠與傳統大鼓合奏,中國遊龍第一次和上了嘻哈的節拍,在龍遊,又有什麼不可能?

龍遊石窟是一個巨大的容器,科學、藝術、鄉野、摩登、過去、未來……它在吸納著一切,也在冒出更多新鮮的創造。當日常映照出歷史的影子,人們在古老的石窟中再次相聚,也會永遠相聚。

全新紀錄片《龍遊石窟:無盡之洞》即日起起在Discovery探索頻道全球首映,全球觀眾加入小老虎和史瀚文的腳步,探索屬於龍遊的真實神話,相聚一起。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