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華視點|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十個“新”看中國經濟走勢

發佈時間:2024-03-06 15:51:50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喬沐

新質生産力、新型基礎設施、新型消費、新型能源體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新”引人關注。

“新華視點”記者從報告中選取十個“新”,採訪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和業界專家,解讀這些“新”折射出的中國經濟發展嶄新趨向與強勁動能。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高度重視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報告的一大看點。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産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培育新興産業、搶佔發展新賽道,是國家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部署。

【一、新質生産力】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有別於傳統生産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創新在其中起主導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科技廳廳長宋德雄説,新質生産力的提出,順應了我國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大趨勢。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説,發展新質生産力,重點在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要加快形成支援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把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二、新興産業】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説,新興産業與未來産業代表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方向。比如,量子技術和生命科學就有望成為未來産業新賽道。

中國鐵塔董事長張志勇代表建議,完善新型舉國體制,攻克“卡脖子”難題;著力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增強在重點領域的自主掌控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強化數字賦能,加速推動産業數字化轉型。

【三、新型能源體系】報告提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現在的白城市,只要有風刮過、有太陽升起,就會有財富産生。”吉林省白城市市長楊大勇代表説,白城市素有“風沙城”的稱號,近年來,白城市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成為東北首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城市。

“新型能源體系最主要特徵是安全高效、綠色低碳。”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資訊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洪明委員説,要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産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産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報告提出,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曲永義委員説,數字經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強化數字經濟專業人才培養,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創造更多的適用場景。

安徽海螺建材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總經理周金波代表説,當前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滲透廣泛,水泥等傳統行業也要進行數字化轉型,海螺集團已在安徽全椒建成水泥全流程智慧工廠。

瞄準擴內需穩外貿有效著力點

當前我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和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經濟如何進一步鞏固回升向好基礎?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擴內需、穩外貿,增強經濟動能的有效舉措。

【五、新型基礎設施】報告提出,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是報告提出的重點支援的領域。

“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已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前階段,通用人工智慧將推動工業網際網路進入全新階段,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顯得尤為重要。”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代表説。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認為,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我國應大力推進“數網融合”,構建以數聯網為代表的數據流通基礎設施;推進“算網融合”,實現通算、智算、超算等各類算力資源的統籌運用;推進“智網融合”,體系化佈局5G-A和6G網路研發,暢通萬物智聯“大動脈”。

【六、新型消費】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

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軍平代表認為,與傳統消費相比,新型消費更加注重生産者與消費者的互動,具有數字化、智慧化、場景體驗化等特點。比如,在文旅消費領域,旅遊直播、虛擬景區、沉浸式場館等數字文旅産品不斷涌現。

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委員説,報告還提出,積極培育智慧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提振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産品等大宗消費。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改善生活需要,還能以消費升級引領産業升級。

【七、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報告提出,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認為,過去發展外貿,不少企業往往依靠價低取勝。走出低價競爭模式,一要依靠核心技術提高産品附加值,二要有品牌意識,三要創新行銷模式。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韋朝暉説,我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必須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報告提出,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一系列高水準開放政策,有利於促進經濟深層次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

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2023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66.16%。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利於拉動消費和投資、持續釋放內需潛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代表委員們也紛紛建言獻策。



【八、新型城鎮化】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城鎮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和引擎。”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原院長秦榮生委員説,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發展不平衡,要進一步利用其蘊藏的城鄉融合發展潛力,提高城鎮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代表認為,隨著各類資源要素進一步向城市集聚,要實施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著力優化城市産業生態,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更優質更充裕的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讓城市真正能夠吸引人、留住人、發展人。

【九、房地産發展新模式】報告提出,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今後住房消費市場將對建築品質提出更高要求。”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衛國代表認為,房地産行業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探索新增長點,從過去高週轉、高杠桿、高負債的舊“三高”模式,向高品質、新科技、好服務等方向轉變,更精準地滿足人民群眾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優居”的升級需求。

北京大學房地産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説,要努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問題。報告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隨著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的逐步建立,房地産行業將邁入全新發展階段。

【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報告提出,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培養用好鄉村人才。

江蘇省鎮江市鎮江新區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巧代表建議,出臺扶持政策,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新農人”行列,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準,解決“未來誰來種地”的問題。

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委員説,現在各地涌現出很多農業服務平臺,可以像組織工廠生産一樣組織種田,分工也越來越細,育秧、機插、收割、烘乾都實現了機械化。農民的主要精力放在做好田間管理上,有的夫妻兩人就可以種五六百畝田。

     記者:陳玉明、熊爭艷、高亢、王優玲、劉美子、賴星


  製圖:朱舜


查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