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構建數字友好世界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必然選擇
中國網 2024-02-16 20:38:33

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指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動能。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佈局産業鏈,科學佈局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中央對“新質生産力”的最新定義是: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從定義上來看,上述幾個關聯詞也有密切聯繫,比如“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

“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綠色發展”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以及WTO《世界貿易報告》關於“再全球化”、“經濟、“安全”、“普惠”、“環保”,特別是“數字技術將改變全球經濟和貿易”等的趨勢論斷互相呼應。數字文明時代,數據已成為重要生産要素,新的生産要素催生新的生産關係,新的生産關係催生新的社會契約,堅持以人為本的社會生態和以數據驅動的數字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建立新的數字友好社會契約和數字友好全球共識,是創新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內涵,昇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認知和推動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探索。

一、數字友好與新質生産力的辯證關係。

WTO《世界貿易報告》歷來以其前瞻性、科學性、實證性的論述,使得其對於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世界貿易報告》2018年主題為數字貿易、數字連接成為新的經濟增量,降低數字貿易壁壘和數字鴻溝。2019年主題為服務貿易,分銷和金融可以提高經濟體和企業競爭力。2020年主題為政府在數字時代應當制定數據激勵政策,建立知識中心,避免數據壁壘。2021年主題為多邊貿易增強災害應對和經濟韌性。2022年主題為氣候變化與國際貿易,降低碳排放的高科技技術促進經濟增長。2023年主題為再全球化、普惠、安全、綠色的發展趨勢。世界貿易報告未能提及的是媒體平權化及Web3.0技術到來之後,使得世界的政治和媒體參與人口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張,這使得相應的政治參與、安全、媒體觀都會呈現全新的形態,可能會出現新的社會契約變革。結合歷年的《世界貿易報告》,我們深入總結出了數字文明時代新的社會契約:數字友好社會契約。數字友好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創新內涵,是一種人與數字化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和數字文明趨勢,其核心內涵是以人為本的人類生産生活和以數據驅動的數字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並遵循科學實證不斷進化和改善,最終實現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狀態。

新質生産力是指在數字化、智慧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通過採用先進的科技、管理和制度創新,提高生産過程和産出,實現更為智慧、高效、環保、可持續的生産方式。這一概念強調生産力的品質和效益,而不僅僅是數量。在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指引下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巴黎協定的要求下,新質生産力是新時代黨領導下先進生産力的具體表現形式,包括但不限於人才強國、交叉創新、高品質發展的生産力培育方向;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必然産物,包括但不限于從傳統的人力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生産性服務業産業密集型的業態轉變;是引領全球創新性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宜商化、安全化、綠色化、智慧化、集群化、人文化等關鍵方向。

因此數字友好與新質生産力是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生産關係與生産力、發展思想與發展要素的對立統一關係,綱舉目張,殊途同歸。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數字友好社會必然發展路徑。

二、推動構建數字友好社會是新質生産力的發展目標。

人類正在從工業文明進入數字文明時代,技術改變了經濟,經濟改變了社會。在這場長期的變革中,有幾個根本性的問題需要解決:數字文明時代的創新和技術演進路徑是怎樣的?數字文明時代的經濟形態和經濟增長是怎樣的?數字文明時代的社會治理結構是怎樣的?數字文明時代複合型國際化創新人才、青年領軍人物如何培養?如何建立起數字友好統一戰線和全球大迴圈?數字鴻溝和數字倫理等問題如何破局?數字經濟如何測算?數字經濟學理論如何重構?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變局之中我們該怎麼做?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專業委員會(“CWTO數貿會”)全球首倡數字友好公理系統,倡議發起“世界數字友好日”,組織舉辦世界數字友好大會,並於2022年8月18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數字友好大會上發佈《世界數字友好共識二十條》全球倡議。

1.制定數字化策略和營造數字化環境,遵循開放、公平、透明、無歧視的價值和原則。

2.提供普遍、安全、可負擔的數字網路服務、設備和基礎設施。

3.培養複合型數字友好人才,改善獲得數字友好人才的機會。

4.促進國際合作,促進提高人權、包容性、普惠性、多樣性、創新性的數字業態發展。

5.彌合數字鴻溝,尤其關注性別平等、年齡平等、健康平等,為兒童和職業教育提供數據要素培養機會,增加對於中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數字友好度關注,增加對消費者數字經濟意識和權利的保護,增加對於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支援。

6.基於數字友好,建設金融平等、金融安全、金融效率和金融普惠。

7.促進數據要素的確權、定價、轉讓和保護機制,改善數據要素融資,提高數據要素貢獻、服務實體經濟的比重,改善數字産業生態和傳統産業融合。

8.提供非排他性數字技術和數據作為公共産品,加強數字産品政府採購、促進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內生增長,鼓勵數字知識經濟,促進和培養開源技術,良性激勵創作者和創新者。

9.促進數字友好關鍵標準和測評方法制定、共用與實施,開放數字友好法規。

10.促進信任、安全、可控的國內及跨境數據自由流轉。

11.促進正當、合法、必要、包容的數據治理和敏捷監管。

12.促進不同主體、地域、制度和法律體系下的數據互操性。

13.促進法域內或者跨法域數字化司法、司法協助與救濟、問責制及程式正義。

14.在反壟斷策略、保護隱私、提高安全性、建立信任方面提供建設性意見,構建全國統一數字化市場和廣為廣泛的國際數字化市場。

15.促進可信的數據技術、計算技術和流轉技術、提高數字系統魯棒性和數字化透明度,保障身份、安全、隱私、財産和秘密。

16.發展數字友好的技術、工藝、産品和服務,建設符合數字要素條件的生産力佈局和全要素生産率改善方案。

17.建設數字化包容度高的産業結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産業,強化産業鏈。

18.促進貨物貿易數字化、服務貿易數字化,智慧財産權和數字權利交易,建設數字化海外倉、數貿港、和貿易金融結算機制,構建經濟增長新增量,匹配供需,改善就業。

19.促進數字友好的綠色經濟、迴圈經濟、高效經濟、移動出行産業。

20.建設數字友好城市、園區、社區、鄉村,跨境合作等新型交流機制,促進形成具有國際向心力、促進中國統一、同胞心靈契合、人人關愛、鼓勵、維護數字友好的社會風尚和文化氛圍。

當前重點提及的發展新質生産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化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等,使得企業和組織能夠更好地管理資訊、優化決策,提高生産效率,從而實現新質生産力的提升。

2.智慧化製造和自動化技術:引入智慧化製造和自動化技術,通過機器學習、自動化控制系統等手段,提高生産線的靈活性和智慧化水準,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3.綠色生産和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注重環境可持續性,通過採用清潔能源、降低廢棄物排放、優化資源利用等方式,推動生産過程更加環保和可持續。

4.人力資本的提升:新質生産力發展需要具備高素質、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通過教育、培訓等手段提升整體人力資本水準,使勞動力更適應知識經濟和技術變革。

5.創新驅動:鼓勵創新,提高科技水準,推動新産品、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的涌現,從而推動整個産業鏈的升級。

總體而言,新質生産力發展旨在實現更高品質、更高效益的生産方式,通過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提升整個社會的綜合生産力水準,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強調不僅要追求産出的增加,更要關注資源的合理利用、環境的保護以及人類生活品質的提高。因此新質生産力的發展目標和結果,最終會實現《世界數字友好共識》所倡議的數字友好社會形態。新質生産力的新質是要素,最終實現的數字友好社會契約。

三、數字友好是彌合數字鴻溝、消除數字貧困、解決數字壟斷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必由路徑。

數字友好作為數字文明時代的新社會契約,其包含對於彌合數字鴻溝、消除數字貧困、解決數字壟斷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科學判斷和內在要求,通過指引、預測、教育、評價功能和實施,促進社會包容性、維護公平競爭環境、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從而實現經濟增長和數字文明社會福祉的雙贏。其實現方式具體體現在:

普及數字技術:數字友好的政策和舉措有助於普及數字技術,使更多人能夠獲得和運用數字基礎設施、工具、平臺和知識。通過提高人們的數字素養和技能水準,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參與數字化社會和經濟,減少由於技術能力不足而導致的不平等現象。

促進社會包容性:數字友好可以消除數字貧困,即縮小由於數字技能和資源不足而導致的貧困鴻溝。通過提供培訓、支援和資源,可以幫助貧困群體、弱勢群體如老人、婦女、兒童、殘疾者、少數族裔、低受教育程度者更好地適應數字化社會,並分享數字化帶來的機遇和福利,從而促進社會的包容性增長。

維護公平競爭環境:數字友好有助於解決數字壟斷問題,通過加強監管、加強立法、維護公平競爭環境,防止少數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提供社會準公共産品的企業壟斷市場,導致資訊不對稱、創新受限、公民基本權利受侵犯等問題。這有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創新和競爭,推動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助於防止壟斷者濫用權利、尋租造成利益俘獲來限制其他經營者發展。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數字友好的政策有助於推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即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提高生産力和經濟效益。數字化可以促進産業升級、創造新的增長點和就業機會,提高生産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數字友好是構建數字倫理、厘清數字化和人工智慧發展邊界的核心要素和內在要求。

數字友好強調人本主義、公平正義、透明責任、技術與人類關係以及道德創新等方面的重要性,從而為科技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框架。具體而言:

強調人本主義:數字友好強調以人為本,將人的福祉和權益置於數字化發展的核心位置。通過尊重個體的隱私、自主權和尊嚴,有助於建立起以人為中心的數字倫理,引導和規範科技發展朝著更加人性化和助力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方向發展。

確保公平和正義:數字友好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確保數字科技的發展不會加劇社會不平等,或者導致新的倫理道德問題出現。這包括避免演算法偏見、數據歧視、具有數字技能優勢的主體獲得違法利益等問題,以及促進數字技術的普及和包容,以減少數字鴻溝和數字貧困。

維護透明和責任:數字友好的原則要求數字科技的發展應該具有透明性和責任性。這意味著科技公司和開發者應該對他們的産品和演算法負責,必須提供清晰的解釋和回溯機制,確保決策和行為的透明性,以便公眾能夠監督和評估其影響,並影響立法政策。

探索技術與人類關係:數字友好的理念也涉及到重新審視技術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這包括對人工智慧在人類生活中的角色和影響進行深入思考,以及厘清技術的發展邊界,避免技術濫用或者對人類自主權造成不良影響。

推動道德創新:數字友好的倡導者強調道德創新的重要性。這意味著在科技發展過程中,應該重視倫理原則和價值觀的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技術環境,從而保障個人權利和社會公正。

五、數字友好城市是新質生産力的創新母體。

社群是人類發展的容器,然而當前的經濟理論研究還主要側重於企業、個人的效用最大化,缺乏對於經濟中承載公平、環境、幸福、法治的容器:城市、鄉村、園區、港區、自由貿易區和企業家精神的研究。正如科斯就對這種效用經濟研究提出了尖銳的批判,沒有人性的消費者,沒有組織的企業,沒有市場的交換(we have consumers without humanity, firms without organization, and even exchange without markets)。過去智慧城市研究側重於提高城市的資訊化、處理事務的敏捷性,卻忽視從以人為本的角度構建更多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法治、公平等利益相關者要素和重視程式正義,缺乏應有的人性溫度和對人的尊重。在對於如上經濟社會研究理論缺陷的敏銳判斷基礎上,CWTO數貿會匯集多方力量,深入開展數字友好公理系統和《數字友好城市評價規範》標準的研究、制定和推廣。

《數字友好城市評價規範》立足於國際趨勢和中國現狀。當前,中國的經貿現狀則出現了三大變化:一是貿易結構改善。形成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為主的外貿出口新格局,這與2022年《世界貿易報告》是一致的;二是吸引外資規模進一步加大。中國加快統一大市場建設,可以有效攤薄固定成本及採購、研發、銷售、物流、法律和司法成本,這也是勞動生産力提高的表現。廉價勞動力不是中國的比較優勢,但是規模化之後,中國製造産品依舊比國際産品便宜30%。三是內迴圈為主、外迴圈為輔的新發展格局。2010年中國外向經濟,進出口總額佔GDP70%;到了2022年進出口總額佔GDP的35%,也就是1/3左右。未來20年可能基本上也是這個比例,這就是供給側改革、統一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所取得的成就。

所以,貿易結構、外商投資和內迴圈這三大現狀就是我們在中國視角下討論促進數字友好城市的物質基礎。片面討論城市結對子沒有務實的意義。發達國家製造業環境增值佔比不到40%,服務業增值佔比超過60%。利用服務業對製造業數字化、綠色化和智慧化的支撐作用,把製造業的研發、物流、檢驗、金融、售後、環保、賦能、外包、電子商務、品牌、法律服務都包含進去,這樣才能真正佔據國際利潤的大頭。如此,産業鏈的龍頭企業就起到了強勢帶頭作用。龍頭企業集群化,既是製造業技術、生産線的發明者和組織者,也是産業鏈標準和供應鏈組織的領導者,成為鏈主企業,這將為我國技術密集型製造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如果一個城市製造業規模很大,但生産性服務業比重很低,這座城市的製造業一定是二三流的低附加值製造業。如果這個城市的産品在全球的附加值很高,那麼這座城市産品中所鑲嵌的服務業一定不是這座城市做出來的,而是其他地區的企業將大量的生産性服務業和專利技術等輸入到了這個城市。

通過數字友好城市評價,引導城市逐步提高生産服務業比重,朝著數字化、服務化、集群化、宜商化、安全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這樣就構成了數字友好城市新的評價指導標準。排除價值觀的偏見,多用經貿、技術的語言進一步在全球各國城市發展中取得共識,就構成了CWTO數貿會正在主持、吸納各界意見參與制定《數字友好城市評價規範》的大綱,這樣才能夠真正形成指導城市數字友好轉型和幫助城市在再全球化歷史性變局中取得先機的指南。數字友好城市的實質應當是通過數字友好城市的評價和國內外傳播,引導更多的城市、主體發展新質生産力,參與到新的數字化産業鏈、新的安全價值、新的服務溢價和用戶粘性、改善數字鴻溝的普惠式參與、學習和發展、以環境保護為價值引導、促進高科技産品出口和改善環境。

六、推動構建基於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的新型國際關係和數字經濟貿易體系

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是指在數字文明時代,利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數據要素和人力資本等因素改善産品品質和服務水準的能力和水準,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增長和數字社會福祉的雙贏。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的實現需要國內外的政府、企業、學術界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建立合作機制、推動技術創新等方式促進數字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推動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科技創新,包括資訊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創新應用,以提升生産效率、降低成本、改進産品和服務等。具體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區塊鏈等,這些技術可以提高生産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創新等。

模式創新:通過改變傳統的生産方式和經營模式,探索適應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的新型商業模式,例如共用經濟、平臺經濟等。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包括數字化生産流程、供應鏈管理、行銷推廣等方面,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産品升級:注重産品的創新和升級,通過提高産品的品質、功能、設計等方面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

服務優化:強調服務的優化和個性化定制,通過利用數據分析、智慧化技術等手段,提供更高品質、更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生産關係重構:生産關係的重構,即企業與員工、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重新調整和優化,以適應新的生産模式和市場需求。

人力資本提升: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需要具備高素質的人力資本,即具備數字技能、創新能力和適應變化的能力。因此,數字教育改革和數字友好人才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數據資源整合: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要充分利用數據資源,包括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等,通過數據整合、分析和挖掘,發現新的商業模式和數字友好增量經濟模式。

創新和智慧財産權保護: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鼓勵創新和智慧財産權保護,通過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動經濟結構的升級和産業的轉型。

社會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應關注社會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即在數字化進程中考慮到不同群體的利益和需求,實現經濟的增長與社會的公平。

在實現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廣泛發展的同時,新型國際關係和世界經濟貿易體系變革正在同步演進。這需要政府、企業和國際組織等依據WTO世界貿易報告、世界銀行報告等多方建議共同努力,通過加強合作與交流、制定相關政策和規範、推動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式共同推動世界數字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實現共贏共用的目標。

國際合作與標準制定:各國應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制定數字化領域的國際標準和規範,包括數據安全、隱私保護、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數字貿易、跨境數據流動、跨境物流、災害應對、碳中和激勵等方面。這有助於構建共同的數字友好框架,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的互通互信。

數字技術和貿易政策:各國政府可根據數字友好原則制定和調整相關的貿易政策,包括促進數字貿易、消除數字貿易壁壘、支援數字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等。此外,還可以加強跨國合作,共同應對數字經濟中的挑戰和機遇。

跨國企業合作與交流:企業應加強跨國合作與交流,共同探索數字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推動數字化生産和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同時,企業還可以加強與國際組織和行業協會的合作,共同制定行業標準和開展産業實踐。

數字友好教育和人才培養:各國應加強數字友好教育和人才培養,培養適應數字文明時代需要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這包括在全球範圍內培養具有數字友好要素、以人為本的價值和以數據驅動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要素人才,並提供數字技能培訓、支援科技創新人才的成長,以及促進跨國人才流動與合作。

國際合作與發展援助:發達國家應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數字化發展援助力度,幫助其建立數字基礎設施、提升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從而實現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的共同發展。

技術安全與隱私保護:國際社會應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合作,建立跨國數據流動的安全機制和規範,以確保數據在跨境傳輸和共用過程中的安全可控。為新興技術立法,建立符合以人為本和數字經濟貿易特點的監管和治理機制。

數字友好與新質生産力互為掎角,CWTO數貿會在制定《數字友好城市評價規範》及其他數字友好評價規範過程和指標設計框架是既可以城市自己評價,也可以和友好城市互相評價,以及和數字化與經貿交流、國際化與對外開放、友好型與可持續發展等有機結合。在再全球化語境中,凡是促進中國産品與國際産品互通、中國服務與國際服務對標、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評價指標就是我們探索制訂《數字友好城市評價規範》和深度參與再全球化、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最終形成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核心要義:推動構建普惠、安全、環保的數字友好世界經濟貿易體系。

七、探索與建議

通過對數字友好和新質生産力及其創新母體研究,要求我們既要研究數字化和新質生産力本身,又要研究産生數字友好社會契約和新質生産力的科學性。從科學、前瞻、及實證的角度形成評價體系,並且在發展數字友好新質生産力和推動構建數字友好社會中,要充分與用戶、企業、社群、國際資源交互、實踐,取得最大的共識。

1.數字化和智慧化驅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化技術和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通過大數據分析、物聯網、雲計算等先進技術,企業能夠更好地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提高決策效率和生産效率。

2.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企業通過採用清潔能源、減少廢物排放、推動迴圈經濟等方式,追求在生産中最大程度上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3.以人為本、為技術立法:面對加速演進的技術變革,要採取既鼓勵科學技術創新,又不能損害以人為本和讓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價值追求。暢通立法途徑,為高新科學技術進行立法,為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技術平臺進行立法,防止其對公民基本權利進行侵害,防止其對人類社會造成不可控的傷害。

4.創新和人才培養:新質生産力的推動需要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激發創新創業的活力,是實現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5.靈活性和適應性: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新質生産力強調企業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智慧化製造,企業能夠更迅速地調整生産線,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6.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新質生産力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雇傭合理待遇、關心員工的身心健康、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等方面。對於新型用工關係群體、平臺經濟用工群體,暢通其代表發生渠道,運用多元機制重點關注權利保障。要求企業在追求效益的同時,也要考慮社會的全面利益,防止其鑽法律變革滯後的漏洞。

7.新的安全觀:獨立、自主、可控、法治、和而不同,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價值鏈中。

8.生産性服務業:把製造業的研發、物流、檢驗、金融、售後、環保、賦能、外包、電子商務、品牌、法律服務都包含進去。

9.宜商環境:增強法律的可預期性、國際性、可執行性。維護自然正義、尊重程式價值、尊重和保護産權、企業家産權,不同産權一視同仁,統一大市場。

10.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弘揚企業家精神:踐行和定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家精神。

(作者: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專業委員會主任楊勇)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