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答案!避免落入超千萬失信人的困境:《現代企業信用管理》推介

發佈時間:2024-01-22 13:19:0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丁可

近日,汪育明、周莉、高思偉撰寫的《現代企業信用管理》一書由新華出版社出版。該書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社會治理與智慧社會(平安中國)”重點專項“市場主體失信資訊融合與信用風險預警技術研究及應用”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也是繼2020年11月汪育明出版《社會信用管理——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與實踐》專著之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項學術創新成果。

通過社會信用理論創新回答企業之問、時代之問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並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2002年11月,我國正式開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新生事物,什麼是信用、什麼是社會信用體系、為什麼要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什麼是信用監管、什麼是信用主體、什麼是失信行為、什麼是失信懲戒或失信聯合懲戒、什麼是信用承諾、什麼是信用修復、什麼是信用資訊、企業作為信用監管的重點對象該如何加強自身的信譽管理、如何保護企業正當權益等一系列問題,即是企業之問,也是時代之問,迫切需要學術界、實踐界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積極開展探索研究,及時給出科學合理的答案。

商務誠信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之一。因此,作為商務活動主體的企業必然成為信用監管的重點對象。從社會總體來看,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及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是解決誠信缺失問題,遏制失信行為的治本之策,從根本上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但是,從企業個體來講,在信用監管環境下,尤其是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的作用下,企業的信用狀況將決定其在市場體系中的生存與發展。在商務誠信建設過程中,政府加強信用監管已經成為企業必須直接面對的客觀現實和必然趨勢,以實際行動勾選“守信”或者“失信”已經成為擺在所有企業面前的必答題,並且因各自不同的答案而獲得不同的結果,有的企業贏得重大機遇,有的企業則面臨嚴峻挑戰,有的企業甚至遭遇生存危機。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該書作者秉持“保護企業正當權益,就是保護社會生産力”的理念,力圖呼應企業的合理訴求、吻合企業的視角維度、維護企業的正當權益,堅持以企業信譽管理與國家商務誠信建設相融合,以企業信用管理與政府信用監管相統一,以企業切身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相契合,通過宏觀與微觀相銜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部與外部相貫通實現理論創新,以期回答有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系列企業之問、時代之問,為企業答疑解惑。

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的重要意義,高思偉表示,新的實踐需要新的理論,新的實踐呼喚新的理論,新的實踐必然産生新的理論,新的理論又會反作用於新的實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然要求積極開展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堅持以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為兩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才能鵬程萬里;堅持以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為雙輪,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才能行穩致遠。

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研究的科學理念與科學方法,高思偉表示,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必須高度重視相關理論建設。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研究過程中,應當秉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的理念,面對紛繁複雜的事物、尖銳複雜的矛盾、錯綜複雜的關係,積極探求社會信用體系的內在聯繫、本質特徵和運作規律,努力把握事物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必然性、發現事物的趨勢性。堅持以深刻的學理揭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的真理性、以嚴謹的邏輯論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的科學性、以完整的架構展現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的體系化,讓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更有説服力、更具指導性,促進人們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域達成廣泛共識,營造有利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的辯證關係,高思偉表示,堅持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緊密結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的創立與發展,需要從實踐中汲取豐富實際經驗和理論創新智慧,不斷提出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理念、合理思路、有效方法,進而將其凝結成思想精華,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乃至科學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構建科學的理論體系,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援。然後,再將原理性理論成果運用、融入到實踐中去,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踐進行科學指導,用以幫助解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既保持實踐的探索性、創新性,又防止實踐可能出現盲目性、無序性。與此同時,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成果經受實踐的嚴格檢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斷豐富完善理論認識。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品質發展。

《現代企業信用管理》的主要特點以及重要內容

《現代企業信用管理》是一部在全面歸納總結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特別是商務誠信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系統闡述現代企業信用管理的應用型專業理論著作,其主要特點是:突出實踐性、實務性、實用性,兼顧理論性、學術性、專業性。全書共十章,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包括營商信用環境、社會信用立法、信用監管體系、涉企信用監管、企業信用資訊、涉企信用服務、企業信譽管理、企業品牌信譽、規避信用陷阱、企業權益保護。該書以優化信用環境為目標,以信用監管措施與企業應對策略為主軸循序展開,既全面、深入地闡釋了信用監管措施,又具體、明確地提出了企業應對策略。

首先,提出優良的信用環境是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基石。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融入營商環境。在詮釋營商環境的基礎上,系統闡釋信用環境,提出信用環境決定營商環境,揭示信用生態系統基本功能,並導引出信用監管環境;將“信用”、“信用經濟”、“社會信用體系”等抽象概念融入企業從事經濟和社會活動的“現實場景”加以釋義,闡釋狹義信用概念、廣義信用概念的時代特徵;提出開展信用環境評價,促進信用環境優化的構想;引導企業正確認識信用環境、更好適應信用環境、積極利用信用環境、參與優化信用環境,促進企業更好地生存、更快地發展。

其次,全面、準確、細緻地刻畫出信用監管環境的真實樣貌。從理論上對政府部門開展的信用監管進行系統概括提煉,論述信用監管體系、信用監管模式、信用監管機制、信用監管主體、信用監管對象、信用監管規則、包容審慎監管、智慧信用監管、失信行為界定、失信行為懲戒、企業信用承諾、企業信用修復,概述市場、稅務、環境、海關、欠薪信用監管以及安全生産、網路交易、智慧財産權信用監管。指出信用監管應當正確處理規範與發展之間的關係,既要規範企業的信用行為,又要保護企業的正當權益,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司法機關應當加強企業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

再次,提出企業面對信用監管環境應當採取的正確應對策略。優良的信譽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制勝法寶。商行天下、貨暢其流,憑的就是優良的商業信譽。企業信譽優良,可以提高其競爭能量、提升其資産總值、增強其融資能力、降低其交易成本。加強企業信譽管理,構建“誠信文化建設、依法治理企業、以德治理企業”三位一體的科學自治體系。建立企業內部外部信任關係,包括建立和維護企業內部人員之間信任關係、建立和維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信任關係、建立和維護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任關係、建立和維護消費者對於企業的信任關係。加強企業信譽危機公關,有效防範、規避、控制、化解信譽危機。企業應當加強品牌建設,將品質誠信作為核心元素植入品牌,建立和維護品牌優良信譽,增強品牌的知名度、信任度、美譽度和忠誠度;企業應當與政府、媒體、顧客共同構建完善的品牌信用體系和優良的品牌生態系統。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失信行為造成的危害,防範違法、失德、違約等失信風險;加強信用風險防控,規避“老賴”陷阱造成的困境,防止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導致名譽受損、權益受限、機遇喪失。企業應當提高依法維權意識,措施,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第四,作出開展信用環境評價的總體設計促進信用環境優化。信用環境評價是指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依託第三方評價機構,依據相關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相應評價方式方法,對全國範圍或者局部區域的信用環境狀況進行綜合評估的專業活動。良好的信用環境是經濟和社會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基本保證。開展信用環境評價是改善信用環境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對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來説,既能産生壓力,又能激發動力;既能加強督導,又能促進優化。通過運用科學方法對信用環境開展全面系統、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揭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先進經驗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建設性意見,是十分必要、迫切需要的。國家建立和完善以經營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信用環境評價體系,發揮信用環境評價對優化信用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達到“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的實際效果。

第五,提出將“數據可信”治理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範疇。數據可信是指數據是可以相信、可以信賴的。數據可信是建設數字中國的必要條件。數字時代,數據作為新型生産要素,正在迅速融入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數據作為新型生活要素,正在迅速沁入學習、工作、生活各個層面;數據作為新型政務要素,正在迅速嵌入國家治理、社會治理的各個領域。人類利用數字技術能夠將現實世界映射到全新的數字世界,與此同時,如何治理數字世界,也對人類提出了新的挑戰。有效治理數字世界,關鍵在於要在數字世界建立起信任關係。而數據可信是建立數字世界信任關係的牢固紐帶,是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數據處理、數據開發、數據交易、數據使用的前提條件,是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的堅固基石,是建設數字中國的必然要求。為此,該書提出構建數據信用體系的主要路徑和方法。

《現代企業信用管理》一書適用於廣大讀者群體

近年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包括信用監管不斷創新發展,但也存在理論研究滯後的問題。該書以監管與被監管的對立統一為思想基石構建信用監管的理論體系,既為信用監管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援,同時,也為現代企業信用管理提供理論根據和實踐基礎,促進信用監管部門與信用監管對象共同推動實現“規範”與“發展”的辯證統一。該書可作為社會培訓機構對各類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學員開展企業信用管理培訓,或者面向社會開展信用管理師職業培訓的專業課程教材;也可作為企業單位、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的企業信用管理相關自修書籍;還可作為社會信用管理部門包括信用監管部門公務員,以及其他社會各界人士自我研修企業信用管理知識的業務工具用書;並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企業管理專業、信用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基礎教材,或者作為經濟類、管理類專業,尤其是信用管理專業、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參考用書。

附件:

《社會信用管理——中國社會信用信用體系建設理論與實踐》一書的出版,填補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基礎理論空白

2020年11月1日,汪育明著述的《社會信用管理——中國社會信用信用體系建設理論與實踐》一書,由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一部全面、系統闡述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理論著作,注重學術性、實踐性、時代性和前瞻性,具有創新性、專業性、針對性、實用性以及一定的權威性等特點,初步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信用管理學理論框架。

該書出版之際,2020年11月12日,新華社以《〈社會信用管理——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與實踐〉出版》為題目作了專門報道,指出:“近年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也存在理論研究滯後和規範性不足等問題。該書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根據和紮實的實踐基礎,全面概括了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現實狀況,展望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未來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前瞻性,對於從事社會信用管理和學習研究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人員均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管的“學習強國”網站連結推介了該書。除此之外,2022年4月23日,重慶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聞門戶網站——華龍網,在《世界讀書日:你有一份“誠信書單”請查收》中推薦了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