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榜樣·支援合作先鋒】中藜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苦寒之地藜花開,農民增收展新顏

發佈時間:2024-01-22 13:33:5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丁可

濃濃京蒙情,協作促雙贏。深化京蒙東西部協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京蒙協作新時代的重要工作。在北京市通州區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辦以及翁牛特旗挂職團隊的幫助指導下,中藜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來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開展藜麥産業幫扶工作,打造了1.7萬畝藜麥産業化種植示範基地,推動翁牛特旗脫貧地區農産品的銷售從“輸血式幫扶”變為“造血式協作”,為進一步鞏固拓展全縣脫貧攻堅成果貢獻京企力量。

風雪盼君來 為民謀希望

2020年3月,在北京市通州區的幫扶下,翁牛特旗退出國家級貧困旗縣序列。為推進翁旗農牧業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發展,通州區攜手旗政府深入開展農牧業産業扶貧工作,從産業選擇到産業扶持,再到市場培育,讓眾多産業扶貧項目順利落地。

作為通州幫扶企業,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下,中藜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來到內蒙古翁牛特旗,經過前期深入調研,公司團隊發現了藜麥這種超級太空食物能助力翁牛特旗鄉村産業振興。藜麥具有很強的耐逆性(耐鹽鹼、耐乾旱、耐低溫、耐貧瘠),非常適合在翁牛特旗西部高寒曼甸旱地缺水地區種植,藜麥良好的經濟效益結合耐逆性屬性使藜麥具有極強的扶貧産品基因,能打造受援地區藜麥産業幫扶新名片,支援鄉村振興戰略,踐行兩山理論。

翁牛特旗總面積約11882平方千米,地廣人稀。為了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找到一處適合藜麥産業紮根的土壤,中藜高科的工作團隊在當地調研了很久都沒有找到滿意的地方。此時路邊一位花甲之年的老支書吸引了團隊的目光。

中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裁曹海良説:“當時是2月份,冰天雪地的,老支書就在路邊等著我們,看見我們來了,就立馬迎了上來,問我們能不能去他們的村子看看,當時氣溫已經到零下了。”

曹海良口中的這位老支書就是旱泡子村村支書史振全。旱泡子村是高寒區的欠發達村,全村兩萬多畝耕地只能種一季莜麥,幾乎是翁牛特旗最貧窮的一個村子,全村2000多個村民,將近一半都選擇了外出務工。為了改變村民們的生活,茫茫雪地中,老支書堅定的背影感動了所有人。

2022年3月,中藜高科帶著團隊進入旱泡子村,在副中心挂職團隊的指導幫助下,開展藜麥幫扶總動員,給廣大村民授課講解藜麥全營養軟黃金價值,動員村民參與藜麥産業幫扶事業,小小的會議室裏擠滿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暢想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一個月後,還是在這間會議室,中藜高科和翁牛特旗正式簽約建立“萬畝藜麥産業化示範基地”,並同步啟動藜麥播種技術培訓,讓農民向種植産業工人轉型,雇用本地農民組裝機械設備,推動村民積極參與藜麥播種,搶抓播種時機。

藜花遍地開 農民展笑顏

在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援和配合下,2022年,中藜高科在翁牛特旗打造的1.7萬畝藜麥産業化種植示範基地,是目前全世界規模第一的藜麥種植基地,其規模遠大於藜麥原産地秘魯和玻利維亞的農場種植模式。翁牛特旗種植的藜麥籽粒飽滿,色澤白皙,品相品質是國內最高品級,為打造翁牛特旗藜麥城市名片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規模的藜麥種植也為藜麥種植的機械化作業、科學化田間管理、智慧化生長監控、集約化成本優勢打下基礎,從而快速建立翁牛特旗地區藜麥種植的全國和全球比較優勢,藜麥一産持續穩健的發展和種業科技的持續賦能,為打造赤峰翁牛特旗成為全國和全球最大的藜麥産業化基地奠定基礎,從而吸引大批優質企業落戶翁旗,依託中國最大的藜麥産業化基地開發藜麥系列化精深加工産品,環環相扣形成合力,助推翁牛特旗實現農業産業的工業化進程。

産業化的形成也為當地百姓鋪設了一條致富之路。今年四月份,旱泡子村種下藜麥的時候,不少在家的村民被雇來打工,每天都能掙到80—100元。村民宋玉武是脫貧戶,他家的100多畝地被流轉後,用3萬元流轉費購買了一套耕種設備。藜麥種植最忙的時候,宋玉武開著他的拖拉機、旋耕機大顯身手。從前期拉貨、後期種植、田間管理,宋玉武就掙到了近20萬元的勞務收入。這讓他很高興,專門殺了只羊請全村吃席。

看著金色的麥田,那個曾站在風雪中的老支書臉上滿是笑容,“我們旱泡子村和西場村今年有了藜麥産業,解決了我們兩個村村民不用離家出走去外地務工,實現了居家就能務工,在家還能照顧家裏的老人和孩子。這是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夢寐以求的想法,今年在我們兩個村終於實現了!”

目前,藜麥二産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已陸續落戶翁牛特旗,藜麥産業鏈的不斷完善也為人才發揮價值搭建了舞臺。曹海良至今還記得來公司應聘的一個女孩——張艷傑。“她畢業于內蒙古農業大學,自我介紹完,我才知道她老家就是旱泡子村的,因為我們公司當時才剛剛進來,我很驚訝于她是怎麼知道我們公司的,她告訴我,是她父親叮囑她説村子裏來了一家很好的企業,如果他們招聘人才,你一定要去這個公司。”曹海良回憶説。如今,張艷傑已經成為中藜高科種業科技公司的資深育種技術員,在家門口實現了夢想。

曹海良表示,“整個內蒙古有8000萬畝旱地,僅赤峰市就有1600萬畝,下一步,中藜高科計劃推進旱地藜麥的研發,打造旱地藜麥産業集群,帶動更多百姓邁向共同富裕。”

中國大約有6億畝鹽鹼地,傳統農作物在這裡寸草不生,但藜麥可以。去年中藜高科在旱泡子村種了500畝鹽鹼地藜麥,長勢良好。接下來,公司將重點探索研究鹽鹼地藜麥,藏糧于地,助力我國實現糧食安全。

從一粒粒七彩藜麥的播種到千家萬戶的致富增收;從翁旗的藜麥豐收到世界最大的藜麥種業基地的打造,藜麥項目帶給翁旗西部地區的不僅僅是一個能夠改變農業結構的農作物,更是當地百姓增收的希望。隨著藜麥之花的一朵朵綻放,政府市場齊聯動、援受雙方多互動、多方協同打配合,“人人皆可為、人人皆願為、人人皆能為”的藜麥産業幫扶參與格局逐漸形成,讓更加科學、規範、有序、可持續發展的藜麥産業幫扶成為鄉村振業偉業中的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