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醫藥大學老科協“銀發天團”:老有所為譜新篇
發佈時間:2023-07-18 17:02:2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魏豪 趙會傑 | 責任編輯:喬沐學校老科協開展系列紅色教育活動
“聽黨號召、退而不休,以極強的政治責任感和極大的工作熱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河南中醫藥大學老科協代表在河南省老科協第四屆五次理事會上的硬核發言,也是全校400余名離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聲。
普及科學技術、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助力企業科技創新和鄉村振興發展……近年來,學校老科協人老驥伏櫪,無私奉獻,在一次次傳技術、送資訊、供服務、護健康中發展成為一支重量級的專家團隊,一支老當益壯的“銀發天團”。
學校老科協開展系列紅色教育活動
黨建引領,發揮餘熱建新功
思想覺悟沒有退休時。在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之際,全校老科協人堅持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始終將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工作首位,強化政治引領,凝聚奮鬥合力。
設立黨支部,增補秘書長、增設專委會,完善組織體系,建強組織保障。
開展專題輔導,組織座談交流、實施到府送學,確保會員理論學習“不掉隊”“不掉線”。
創新學習形式、豐富學習載體、活用紅色資源,通過以“展”促學、以“賽”促研等,推動理論學習有聲有色、入腦入心。
學以致用,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做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老科協人是學校老科協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著力培養‘德技雙馨’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榮獲2023年度中國老科協先進個人獎的學校老科協會長徐玉芳教授常年致力黨的教育事業研究,盡心盡力、筆耕不輟,其《健康護佑人才培養的搖籃》《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雙高”建設譜新篇》等指導性文章先後被河南日報、中國教育報等權威媒體刊發轉載。
“凡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有利的事,就應盡全力去做。”榮獲2020年度中國老科協先進個人獎的老科協人段振離教授、成為首批入選河南省科學報告團的正式團員老科協人王憲齡教授以此為標準,謹記黨的教誨,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積極作為、默默耕耘,自覺把個人追求和人生價值同國家富強、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人民幸福聯繫起來。
2021年,學校老科協以顯著成績和突出業績榮獲“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先進集體獎”,是河南省唯一受表彰的單位……
一份榮譽,一份責任。學校老科協人正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風雨兼程,奮鬥不息,用實際行動交出了老科協人的精彩答卷。
學校老科協開展系列義診送健康活動
科技為民,保駕護航促健康
牢記為民初心,不忘健康使命是學校老科協人傳承不變的精神基因。
“我年老體衰、耳聾眼花、腰痛腿瘸,不能親赴前線戰鬥,僅呈此方做參考。”疫情吃緊階段,學校老科技工作者、90多歲高齡的國醫大師張磊教授堅持參與抗疫工作,所獻良方被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確定為防疫用方。
李發枝、鄭玉玲、洪素蘭等多年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老科協教授日日心繫人民安危,紛紛挺身而出,發揮專業優勢,投身抗疫一線、指導臨床實踐,築牢疫情“防線”。
老驥伏櫪獻餘熱,晚霞生輝別樣紅。用科技護航人民生命健康“銀發天團”一直在路上。
徐玉芳、謝世平等一批老科協教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科學研究,以“獲得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河南省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建設研究》《HIV/AIDS中醫基本證候系統生物學研究》的科研成果為人民健康事業加油賦能。
奮鬥在醫療工作領域的老科協人懷著醫者仁心深入基層一線,行義診、做科普、送溫暖,以科學有益的醫學知識,精準專業的醫療技術呵護群眾健康,提高居民幸福感。
今年6月,學校老科協積極聯合衛生健康領域的主流媒體《生命時報》開展數字報進校園活動,普及科學醫療知識、傳播科學養生觀念。“醫媒攜手”,共同為中醫藥人才培養,為推動社會健康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學校召開2023年度老科協工作會議
建言獻策,精準方略助發展
調研、建言一直是老科技工作者的強項。
近年來,學校老科協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抓住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重點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向地方政府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
王憲齡、張振淩、董誠明等一批批心繫鄉村事業振興發展的老科協教授深入農村一線,走基層、找問題、想辦法、促發展,實地調查研究、科學嚴謹考辨,撰寫了一篇篇有深度、有見解的高品質調研報告,推出了一系列助農、富農的有效做法和經驗。
《舞鋼姬莊村振興中醫藥文化産業園綜合體建設項目報告》《科技驅動“中國藥谷”中藥産業種植基地調研的指導意見》等調研報告先後得到了地市政府的採納,在實踐中探索出的“政府協調+企業主導+村兩委負責+農戶入股+科技支撐”的中藥産業提質增效致富新模式和“龜鹿養殖+生態農業+科普基地+觀光+旅遊”為核心的經營新模式,使駐馬店西平、確山、新蔡、上蔡、泌陽等地農民受益頗多,種植中藥材戶均收入過萬元。
王裕銘教授深入“羚銳制藥”開展調研指導,其嘔心制定的《生産新工藝和品質標準》,有效推動羚銳制藥産業創新和産品品質提升,促進企業增智賦能快速發展。
學校老科協會長徐玉芳教授在《生命時報》數字報贈閱儀式上發言
著書立説,各顯其能作傳承
促進文化交流、傳承文化基因是學校老科協的工作重點。
近年來,學校老科協人以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以挖掘和傳播中原中醫藥文化為重點,著書立説、走進校園,竭誠當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傳承人。
2017年,一本歷時5年,由許敬生教授帶領研究團隊走遍全省30多個中醫藥文化遺跡,包含眾多文化遺跡保護與開發利用真知灼見的中醫藥文化的著作——《中醫藥文化尋源一中原中醫藥文化遺跡考察記》成功出版。這是我省第一部系統整理、研究中原中醫藥文化的科學論著,也是學校老科協人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2020年,張振淩教授成為首批河南省科技文化遺産傳承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段振離、李成文、謝世平等眾多老科協人辛苦耕耘、潛心創作,相繼推出《醫説三國》《醫説紅樓》《愛提問的噹噹》《中醫健康技術服務與管理》等上百部兼具思想性、科普性和大眾性的文化著作,以嘔心之作推動文化傳播、文化育人。
王琳等一位位老科協人走進中小學,將胸懷祖國、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將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瑰寶帶進校園,讓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種子,在校園生根,在課堂發芽,和廣大祖國接班人一起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新的趕考路上,學校400余名老科協人將繼續發揮“老字號”優勢,退而不休、初心不改,為推進學校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品質發展匯聚“銀發智慧”,貢獻“銀發力量”。(圖文:魏豪 趙會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