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搖籃裏對話:第五屆華人國學大典甘肅論壇聚焦伏羲文化

發佈時間:2023-06-25 11:18:2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鳳凰網 | 責任編輯:丁可

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屆華人國學大典甘肅論壇在天水師範學院音樂廳舉辦。

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屆華人國學大典甘肅論壇在天水師範學院音樂廳舉辦。

同根伏羲,四海如一。2023年6月21日下午,由鳳凰網與天水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屆華人國學大典甘肅論壇”,在羲皇故里甘肅天水成功舉辦。此次論壇是2023(癸卯)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2屆伏羲文化旅遊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共天水市委宣傳部、鳳凰網甘肅頻道、天水師範學院聯合承辦,主題聚焦于“天一生水——伏羲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國際傳播”。甘肅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馬玉萍與鳳凰衛視編委、鳳凰網副總裁、總編輯鄒明在開幕環節上致辭。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王震中、國際易學聯合會名譽會長張其成、台灣孔子協會創會理事長孔維勤等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與跨界精英同臺論道,闡釋伏羲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時代意義,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市場轉化與國際傳播策略。西北根源音樂人張尕慫現場彈唱《黃河尕謠》,濃濃西北風,勾起無數人對故鄉故土的眷戀。

這場被稱為“文明搖籃裏的對話”,通過鳳凰網直播矩陣及相關媒體的傳播,吸引了海內外150萬人次線上收看。

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屆華人國學大典甘肅論壇在天水舉辦。

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屆華人國學大典甘肅論壇在天水舉辦。

馬玉萍:伏羲文化生動體現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傳承弘揚義不容辭

論壇開幕環節由中共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文東主持。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馬玉萍在開幕致辭中説,甘肅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是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歷史底蘊深厚、文化遺址眾多,史前文化遺址多達7000多處。伏羲文化博大精深、文理融通、道術並濟,蘊含著中華文明繁榮興盛的基因密碼,成為海內外華人心靈相通、血脈相融的精神紐帶,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激勵我們勇於追求、守正創新、剛健進取,不斷開創新的偉大事業。伏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典範,是守望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進“兩個結合”的寶貴資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時代,傳承弘揚好伏羲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

馬玉萍指出,“華人國學大典”是鳳凰網品牌活動,先後在故宮等中華文化地標成功舉辦,在海內外華人中具有廣泛影響。本屆活動落地甘肅,是對甘肅文化底蘊的高度認可,也是推動伏羲文化更好傳承弘揚發展的難得機遇。她期望參加論壇的專家學者激蕩思想火花、發表真知灼見,為伏羲文化傳承發展建言獻策,不斷增強伏羲文化的生命力感召力影響力。

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馬玉萍在論壇開幕環節致辭。

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馬玉萍在論壇開幕環節致辭。

鄒明:在搖籃裏的對話歷史的星空自有南箕北斗

鳳凰網總編輯鄒明代表主辦方和華人國學大典組委會致辭。他介紹,華人國學大典是鳳凰網自2014年發起主辦的大型文化公益傳播活動,迄今已主辦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擔任總顧問,十年來,鳳凰網攜手岳麓書院、敦和基金會以及十多家知名學術機構,聯合兩岸三地以及海外各界華人精英,一起傳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譽為“華語世界獨樹一幟的文化盛宴”。鄒明説,此次論壇,是華人國學大典首次在甘肅落地的重磅活動,這既是“與搖籃的對話”,又是“在搖籃裏的對話”。“一畫開天”的伏羲,代表了走出蒙昧的華夏先民,他們奠定了民族與文明的基礎,開創了同心圓式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和極具特色的文明方法論。因此尋根伏羲,就是回到源頭來親近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正因為有根有魂,一代代華人才有底氣在暗夜時代追逐光明,在多元社會和諧共生,在變化世界行穩致遠。

鄒明認為,在激蕩的時代、激蕩的世界,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回到源頭看未來,“歷史的星空裏,自有南箕北斗,指引我們堅定信念,凝聚力量,開創未來。”他希望通過講好中華文明的源頭故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國際傳播,以凝聚海內外華人的共識,吸引越來越多朋友到“交響絲路,如意甘肅”來打卡。

鳳凰衛視編委、鳳凰網副總裁、總編輯鄒明在論壇開幕環節致辭。

鳳凰衛視編委、鳳凰網副總裁、總編輯鄒明在論壇開幕環節致辭。

名家解碼伏羲文化:源流縱橫點亮經典

隨後的主旨演講與圓桌對話環節,由知名主持人蔡紫擔綱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副主任、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震中,國際易學聯合會名譽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張其成,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甘肅黃河書院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克恭,天水市博物館原館長、文博研究館員李寧民,先後發表主旨演講,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副主任、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震中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副主任、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震中發表主旨演講。

王震中的主旨演講以“溯本求源:伏羲在中華文化史上的地位”為題,用翔實的文獻和考古材料,對作為“三皇”之一的伏羲、伏羲時代的界定,以及史前八卦文化、伏羲與太昊及女媧的關係等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王震中認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要特別融入科學文化。伏羲文化是“萬年文化史”的首端,代表了由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過渡,年代約為距今1.5萬年到1萬年間,這在中華文化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國際易學聯合會名譽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張其成發表主旨演講。

國際易學聯合會名譽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張其成發表主旨演講。

張其成圍繞“道術並濟:從伏羲八卦到《黃帝內經》”的主題,生動闡釋了伏羲八卦所蘊含的中華文化精神密碼。他認為,伏羲作八卦的意義,在於奠定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伏羲八卦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蘊含中華文化的精神密碼。從伏羲八卦到《周易》,開創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促成了中華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決定了中國人特有的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第一部中醫學經典、養生學寶典、生命百科全書《黃帝內經》,就是易學象數思維的智慧結晶。

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甘肅黃河書院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克恭發表主旨演講。

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甘肅黃河書院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克恭發表主旨演講。

陳克恭的主旨演講,更像一堂生動的科普課。他以“融通文理:用科學方法點亮周易經典”為題,從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這個時代命題出發,用數學幾何、特別是畢氏定理來闡釋“陰陽”、“八卦”等概念,強調“以現代科學方法點亮古代經典、以經典的光芒照亮未來”的重要性。

天水市博物館原館長、文博研究館員李寧民發表主旨演講。

天水市博物館原館長、文博研究館員李寧民發表主旨演講。

李寧民的講題是“內體外用:伏羲文化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他以考古資料和史料為基礎,梳理了伏羲文化的起源、伏羲祭祀的歷史演變,認為伏羲文化既是中華文化的本源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又是中華哲學體系、神秘文化與民間民俗文化之寶庫,其內涵還將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

孔維勤、孫若風、鄒明、張尕慫、崔又心、蔡紫展開多元對話。

孔維勤、孫若風、鄒明、張尕慫、崔又心、蔡紫展開多元對話。

西北根源音樂人張尕慫現場彈唱《黃河尕謠》。

西北根源音樂人張尕慫現場彈唱《黃河尕謠》。

多元對話:創新傳承與傳播伏羲文化路在何方?

如何將伏羲文化的傳承發展落到現實生活中,通過年輕化、生活化、國際化等策略,激活傳統,回應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如何向海內外華人及國際友人講好伏羲故事,傳播好伏羲文化?在多元對話環節,主持人蔡紫從必要性、傳播性與市場性三個維度發問,鳳凰網總編輯鄒明與台灣孔子協會創會理事長、台灣孔子學院院長、孔子第七十八代後人孔維勤,全國旅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文化和旅遊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長孫若風,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負責人、甘肅文博資訊産業發展總經理崔又心,同臺展開頭腦風暴,分享實踐體會與創新策略。(圖文: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