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全産業鏈加強聯動才能互補短板

發佈時間:2022-09-16 14:15:35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趙學毅 | 責任編輯:喬沐

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重回50萬元/噸大關,年內上漲近80%,與去年年初相比更是上漲近8倍。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高不高?會不會繼續上漲?下游企業怎麼辦?

從供給方來看,資源端及冶煉端在2021年12月份至2022年2月份期間檢修情況頻現,疊加疫情影響下物流運輸受限、鋰礦開採進度低於預期等,加劇了市場供求緊張現象;從需求方來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呈現爆髮式增長,並且新能源電池廠商産線升級、産能擴張,加大了碳酸鋰的需求。

碳酸鋰供應在短、中期內繼續處於較為緊張的局面,這從供需雙方的規模擴張上管窺一斑:

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激增59.35%;當年,我國碳酸鋰産量增長37.98%。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幅遠遠超過碳酸鋰産量的增幅,且目前電池原材料及電池的整體供給偏緊的情況仍未改變。這意味著,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雖然高企,但還可能繼續上漲。

怎樣改變這種供求失衡呢?

筆者認為,應發揮産業鏈相關企業主動性,主動求變,搶抓機遇,加強上下游聯動,加快一體化佈局。

碳酸鋰生産企業,一方面通過攻堅克難實現技術升級,提高碳酸鋰産能;另一方面通過收購礦産、參股公司等方式,推進礦産資源開採項目佈局,實現碳酸鋰擴産。尤其是後者,需要企業在生産碳酸鋰的同時,適度將公司業務延伸至上游鋰礦資源。通過佈局上游鋰礦資源,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生産成本,並且在碳酸鋰短缺的當下極大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在這方面,天齊鋰業、中礦資源、贛鋒鋰業等走在了前頭,不斷提升碳酸鋰生産能力和推進鋰礦資源開採工作,增加鋰鹽自給率。

對於下游企業,新能源企業為了擺脫巨大的成本壓力,除了通過提高電池産品價格轉移部分成本壓力外,更重要的是應加大上游原材料佈局,通過上下游聯動實現互補短板。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均以參股、合資等形式佈局上游鋰資源,下半年起新增産能陸續釋放,一體化佈局初顯成效,預計將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

我們相信,隨著鋰資源供應提速,再加上電池回收帶來的供應補充,原先因供需錯配帶來的需求缺口將得以彌補。屆時,鋰價或將隨供需結構修正而逐步回歸理性,下游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壓力也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