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將完成造林種草等國土綠化5億畝

發佈時間:2022-09-16 11:04:20 | 來源:法治日報 | 作者:徐強 | 責任編輯:喬沐

林草興則生態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國土綠化。

全國綠化委員會近期編制印發《全國國土綠化規劃綱要(2022—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全面佈局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國土綠化工作,為科學推進國土綠化事業高品質發展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

《綱要》明確“十四五”期間主要目標,規劃完成造林種草等國土綠化5億畝,治理沙化土地面積1.0億畝。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2%。生態系統固碳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態安全屏障作用顯著發揮,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到2030年,自然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不斷提高,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治理穩步推進,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明顯提升,生態産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狀況持續好轉。

形成國土綠化合力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張煒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全面推行林長制,國土綠化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截至2021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達到194.93億立方米,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完成種草改良6.11億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草原持續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完成防沙治沙3億畝,土地沙化程度和風沙危害持續減輕,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不斷提高,全社會生態意識明顯增強,為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綱要》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我國國土綠化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將在推動國土綠化事業高品質發展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張煒説,《綱要》注重落實科學綠化要求,堅持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之路,著力解決“在哪造”“造什麼”“怎麼造”“怎麼管”的關鍵問題。注重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進系統治理從單要素單系統向多要素多系統轉變,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注重做好與國家“十四五”規劃、“雙重”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緊密銜接,著力構建佈局合理、體系完善、協調推進的國土綠化新格局。注重協同推進部門綠化,統籌安排部署各有關部門和系統綠化任務,著力形成國土綠化工作合力。

科學推進落地上圖

《綱要》強調,要重點做好合理安排綠化空間、持續開展造林綠化、全面加強城鄉綠化、強化草原生態修復、推進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鞏固提升綠化品質、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強化支撐能力建設8個方面工作,全面推行林長制,充分調動各方力量,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嚴格督導考核、完善政策機制、營造良好氛圍等保障措施,協同推進國土綠化。

記者注意到,在合理安排綠化空間方面,《綱要》明確,開展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將規劃造林綠化空間明確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中,並上圖入庫、統一管理。要科學合理安排年度綠化任務,實現落地上圖。合理增加城市綠化面積,統籌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嚴禁違規佔用耕地造林綠化。

據悉,綠化用地問題是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關鍵,經過幾十年的大規模植樹綠化和生態治理,可造林綠化空間日益減少,國土綠化的態勢和區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據張煒介紹,國家林草局黨組高度重視國土綠化用地問題,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精神,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先後會同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落實國土綠化用地空間。一是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造林綠化空間。二是帶位置精準安排造林綠化任務。三是積極增加綠化面積。四是加強農田防護林建設管理。

今年5月,國家林草局會同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農田防護林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堅持為農業生産服務,遵循因害設防、因地制宜、節約用地的原則,在符合相關規劃和標準前提下,結合生態保護修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統籌開展農田防護林建設。

張煒表示,“我們將認真落實科學綠化的理念和要求,依據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的造林綠化空間,科學推進國土綠化,一張藍圖繪到底,為美麗中國建設譜寫新的篇章”。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

記者還注意到,在全面加強城鄉綠化方面,《綱要》明確,推進美麗宜居城鄉建設,持續開展森林城市、園林城市示範創建。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不得隨意遷移砍伐大樹老樹。

古樹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對於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發佈《綱要》的同一天,國家林草局還發佈了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

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範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包括散生122.13萬株和群狀386.06萬株。散生古樹名木中,古樹121.4865萬株、名木5235株、古樹且名木1186株;群狀古樹分佈在18585處古樹群中。分佈在城市的有24.66萬株,分佈在鄉村的有483.53萬株。全國散生古樹名木中數量較多的樹種有樟樹、柏樹、銀杏、松樹、國槐等。通過本次資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本底狀況,建立了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檔案和數據庫。

如何運用普查結果,做好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讓古樹名木“活”起來?張煒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推進古樹名木掛牌保護,實施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加快推進古樹名木保護法治建設,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專題宣傳,增強全民保護意識,切實保護好中華大地上的古樹名木資源。

據悉,下一步將加快出臺國務院古樹名木保護的行政法規,推進森林法實施條例修訂工作,進一步細化古樹名木保護法律責任,形成依法保護古樹名木的長效機制。組織開展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以圖片展、宣傳片、專題報道、普法活動、推出古樹遊線、打造古樹公園等形式,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增強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意識和熱情,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和監督,形成古樹名木保護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