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打造雙迴圈下的經濟“硬實力”

發佈時間:2022-09-14 15:38:2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任編輯:喬沐

2022年9月7-8日,由FOFWEEKLY、廈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建發集團、金圓集團、廈門國際銀行聯合主辦,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廈門市國資委、廈門市會議展覽局支援的「第四屆中國母基金峰會暨第三屆鷺江創投論壇」在廈門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辦。峰會攜手知名母基金與機構LP、産業集團再次齊聚廈門,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與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共同開啟大國週期下的資本變革。

9月8日上午,峰會平行論壇-硬科技投資論壇同期舉行。當前,科技創新成為重點投資方向,資本助力科技發展,引領創新趨勢進一步提升,鑄就新的時代機遇。該論壇集中探討了不同領域的硬科技創新趨勢,以及股權投資如何促進硬科技産業協同發展、助力技術成果落地等核心問題。

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眭國瑜

廈門火炬高新區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近年來高新區引進了寧德時代等一大批百億量級的項目;組建了總規模30億元的火炬高新區産業引導基金。

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眭國瑜表示,截止目前,通過高新區産業引導基金批復的子基金共8隻,總規模超160億元。通過基金引進的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超過了130億元。火炬高新區始終聚焦硬科技,服務硬科技,通過基金與産業的結合,不斷推進高新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發展。近幾年高新區更加重視基金項目落地,劃定區域,出臺政策,以基金招商帶動産業招商。

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肖峰

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肖峰介紹,集美是跨島發展戰略的先行者、排頭兵,2021年集美經濟總量接近900億。當前集美正立足打造區域創新中心,致力於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數字創意、智慧製造、新材料與新能源等新興産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此外,集美剛剛發佈了新的股權投資扶持政策,希望以更大的力度激發金融市場活力,更好的服務基金、服務産業發展。

火炬産投執行董事付嘉玲

火炬産投執行董事付嘉玲在政策解讀中提到:廈門火炬高新區作為廈門硬科技發展的主要承載地,當前主抓的兩件事就是招商引資與企業服務,並從産業發展情況、政策支援、政府引導基金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火炬高新區的發展現狀、産業與營商環境等。此外,付嘉玲還介紹了高新區在新能源、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兩條重要産業鏈上的佈局,以及高新區産業基金的規模、特色等。

集美産投投資部總經理王金偉

集美産投投資部總經理王金偉則提出基金是支援實體經濟和産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手段,目前集美區産業引導基金已經設立了28隻,總規模大概566億元。王金偉詳細解讀了集美區的私募基金相關政策。他表示集美區在杏林灣打造基金聚集區,在政策、配套、服務三方面,為基金落地提供支援。

方廣資本創始合夥人洪天峰

主題演講環節,方廣資本創始合夥人洪天峰在《硬科技創新者的大航海時代》的分享中明確了“IT創新加速造就了新時代的科技巨頭,IT仍是技術創新的核心區域”這一核心觀點。他認為中國發展IT産業有得天獨厚的要素競爭優勢,包括資金、人才、市場和産業鏈配套四個方面。當前全球IT産業鏈和價值鏈持續向中國轉移,而IT技術的8大技術能力要素——計算、連接、存儲、感知、數據、智慧、安全和交互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前景,“我們身處硬科技創新者的大航海時代,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都是長期的事情,一個組織要想取得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一套可重復、可積累、可持續改進的組織體系,以確定的規則應對結果的不確定和未來的不確定性。”

在圓桌環節,“硬科技時代的産業協同發展之路”及“硬科技時代的創新與變革”兩場討論都貢獻了滿滿的幹貨。

其中,《硬科技時代的産業協同發展之路》圓桌由聯和資本董事長黃國謙主持,沃衍資本合夥人金鼎、君實資産總經理郎朗、橡果資本管理合夥人任鵬、遠瞻資本合夥人秦崗、張家港産業資本投資公司副總經理高彥探討了如何在異常複雜的全球環境下佈局硬科技産業鏈並推動和促進産業鏈協同等核心問題。

嘉賓認為,在當今大變局之下,科技創新是價值鏈整合、産業變革的必備要素,包含著巨大的投資機會,股權投資也會幫助科技企業實現快速的轉型。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已經或正在涌入硬科技賽道,競爭更加激烈,對GP的專業度和服務水準要求更高。投資要以終局思維來看現狀,以場景為考量,服務LP與被投企業,組建産業發展聯盟,推動實現産業鏈的融合互動,實現産業資源的賦能,讓專業技術儘快成熟落地,完成商業化應用。

臨芯投資董事長李亞軍、川流投資管理合夥人時雪松、精確資本合夥人王佳、復星集團科創合夥人唐紹媛共同出席了圓桌《硬科技時代的創新與變革》,圓桌由廈門建發新興産業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先進製造部負責人李岩主持。

幾位嘉賓表示,當前硬科技投資的邏輯正在發生變化。從資源型産業、房地産、工業化、網際網路到硬科技,投資迎來了第五波浪潮,是與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態相匹配的。當下,我們更需要做一些自主創新的事情,實現晶片、半導體與積體電路等高端科技的本土化發展,專注並深挖賽道,構建産業生態,才能更好地把握機會,穿越週期。同時機構要更有耐心,在早期給企業更強的包容度,幫助和陪伴優秀的硬科技企業成長。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雙迴圈的發展格局,硬科技進一步發展是支撐國內大迴圈的關鍵因素,技術創新、科技發展不僅是國家戰略發展的方向,也是機構尋找增長點的必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