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碳匯開發和交易的探索與思考

發佈時間:2022-09-14 15:45:20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董忠雲 彭海蘭 陳翼 | 責任編輯:喬沐

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是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為8.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8%。如果加上農業生産、農村生活用能,農業農村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國排放總量的15%左右。農業農村溫室氣體排放體量大、分量重,如何開發農業農村碳匯資産、推動農業“雙碳”目標是亟待研究探索的課題。

一、農林碳匯開發和交易面臨的難題

農林碳匯資産開發、交易和衍生金融服務有廣闊前景。但是當前碳匯資産開發的方法學不足、開發成本較高、交易尚不成熟等問題限制了農林碳匯的快速發展。

(1)農林碳匯開發方法學有待完善。比如林業碳匯作為重要的碳匯開發領域,目前,清潔發展機制涉及林業的只有4個方法學,而能源産業的再生能源類就有50個方法學。此外,現有的國內外林業碳匯方法學強調森林固碳額外增量。對於一些森林覆蓋率較高的區域,靠額外提高森林固碳就不太現實。因此,雖然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漸成潮流,需求旺盛,但林業碳匯供給不足,市場難於找到可開發的碳匯項目。

(2)農林碳匯開發成本收益不相匹配。碳匯開發中間服務成本居高,缺乏有效行業標準與政府投資支援。碳匯開發服務專業化公司,一般最小開發林業碳匯面積是1萬畝林地起,每噸林業碳匯開發成本40-50元,有的根據項目條件、差旅成本及技術支援(包括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衛星圖片對比技術、無人機測量監測技術等)可能費用還會更高。目前,國內經核證的減排量項目林業碳匯市場交易價均價在40元左右,價值比較低,不能完全抵消碳匯開發成本。

(3)碳匯交易尚不成熟。雖然我國碳匯交易發展迅猛,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上市一年累計成交量超1.94億噸,累計成交額近85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碳市場首位。但是碳匯整體交易量相較于債券、股票、期貨合約等成熟金融品種百萬億元級別的成交量還有較大差距,這就給碳匯資産的流動性價值打了折扣。另外,全國和地方碳匯交易的價格存在明顯的差異,比如2022年年初以來的整體成交情況看,廣東碳排放配額和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均價相差4倍之多。此外,部分地區成交價波動很大。年初以來,福建碳市場碳價格在7-42元/噸區間大幅波動。流動性不好、價格地區差異和波動較大都影響了碳匯金融資産的交易價值。

二、當前農林碳匯開發的主要路徑

目前,國內外主要的碳匯框架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框架內的清潔發展機制和中國核證自願減排機制。以清潔發展機制為例,農業林業領域當前主要有以下幾個碳匯開發路徑。

(1)消除農業溫室氣體:該路徑項下有“AM0073”“ACM0010”“AMS-III.D”“AMS-III.R”4個碳匯開發的方法學,主要適用於農業養殖中動物糞污等廢棄物處理、回收等應用場景。

(2)避免溫室氣體排放:該路徑項下有“AMS-III.A”“AMS-III.AU”“AMS-III.BE”“AMS-III.BF”4個碳匯開發的方法學,主要適用於農業生産過程中通過豆草輪作、水稻灌溉改良、施用氮高效種子等手段來避免溫室氣體排放的應用場景。

(3)農業溫室氣體回收利用:該路徑項下有1個碳匯開發的方法學:“AMS-III.R”,即家庭/小型農場農業活動中的甲烷回收,主要適用於從肥料和農業廢棄物中回收和銷毀甲烷,改變有機廢物或原料達到可控的厭氧消化。

(4)農業溫室氣體清除:該路徑項下有“AR-AM0014”“AR-ACM0003”“AR-AMS0003”“AR-AMS0007”4個碳匯開發的方法學,主要適用於在退化紅樹林、濕地和其他土地上通過再造林來達到吸收溫室氣體固碳的目的。

這些碳匯資産開發的方法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人們可在實際應用領域不斷挖掘,提煉方法學進行認可和推廣。未來,農業林業領域將有更多的路徑開發碳匯資産,讓産業更興旺、讓農民更富足。

三、農林碳匯開發的創新做法

農林碳匯開發不僅可以通過交易變現為農民帶來財富,還能以碳匯資産為基礎嫁接金融服務,通過質押信貸、碳匯證券化、碳匯保險、碳匯期貨及衍生品等方式,幫助農民融通資金,創造價值。針對農林碳匯開發中的難點,各地已經做了一些有借鑒意義的積極探索與思考。

(1)創新農林碳匯開發方法學。例如,減少林木商業採伐是重要的保護存量林業資源、增加固碳的途徑,但傳統方法學並不支援。2015年以來,福建在全國創新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試點工作,組織專家論證開發了“森林停止商業性採伐”碳匯項目方法學,目前已報請備案,待方法學備案發佈後,此類項目就能上市交易,填補國內空白。

(2)引入碳票降低開發成本。在林業領域,引入林業碳票制度,將區域內權屬清晰的林業資源,依據簡明的計量方法,經第三方機構監測核算、專家審查、相關部門審定備案簽發碳減排量收益權憑證,實現碳匯資産開發。目前,在國內林業資源豐富的區域已有試點。碳票制度優勢明顯:一是降低時間成本,目前,中國核證減排量林業碳匯項目審定和減排量簽發需分兩次申報,從項目生成到備案簽發一般需1.5-2年時間。而福建三明試點碳票,從生成到備案簽發只需30個工作日。二是降低開發成本,傳統每噸林業碳匯開發成本數十元,而三明林業碳票開發成本約2元/噸。

(3)運用金融手段規避交易價格波動的風險。當前各地碳匯交易雖然尚待發展和成熟,但基本形成了良好的交易環境和價格形成機制。通過期貨和保險手段,規避市場可能的波動,可以幫助農民鎖定收益、分散風險。2021年,人保財險福建省順昌支公司與順昌縣國有林場簽訂全國首單《“碳匯保”商業性林業碳匯價格保險協議》,為南平市順昌縣國有林場提供林業碳匯價格損失風險保障。

(董忠雲係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海蘭係中航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陳翼係中航證券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