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家生物醫藥企業雲集 創業板“聚光燈”效應凸顯
發佈時間:2022-08-23 10:27:42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林木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兩週年在即。作為創新企業的聚集地,創業板在培育、孵化生物醫藥企業,促進生物醫藥産業做優做強方面成效顯著。近年來,一大批“優創新、高成長”的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等多種方式實現了快速發展並不斷壯大。來自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31日,共計96家生物醫藥企業在創業板上市,佔深市生物醫藥企業數量近六成,總市值為1.73萬億元,覆蓋了從化學藥劑到中藥飲片、從基因檢測到體外診斷、從生物疫苗到血液製品、從醫療器械到醫療服務等的全産業鏈體系。
聚焦“三創”“四新”板塊定位,創新創業企業上市渠道進一步拓寬,創業板上市公司整體行業結構更加多元包容。伴隨著註冊制新上市企業的加入,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産業在創業板集群化發展趨勢更加凸顯。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生物醫藥産業具有技術密集、創新驅動的特點,同時具有高門檻、高風險、長週期的突出特徵。而資本市場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特徵正好與生物醫藥産業相匹配,成為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創新的關鍵助力器。深交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創業板生物醫藥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7.73%、29.68%和22.98%,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為19.68%。2021年,整體實現營業收入2134.89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453.55億元。
“生物醫藥産業作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創新驅動型行業,具有‘研發週期長、投入金額大、研發成果不確定’的特性,在發展前期普遍收益小、風險大。註冊制實施前,許多創新藥研發企業無法滿足A股市場在盈利等方面為企業設置的‘門檻’,最終無法借助資本市場獲得充足的資金以突破研發瓶頸與成長困局。”貝達藥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註冊制改革後,精簡優化了發行條件,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凈利潤等指標,為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的上市路徑,以支援不同成長階段、不同類型企業上市需求。註冊制極大提高了對生物醫藥企業的包容性,為生物醫藥創新提供了巨大助力。再融資方面,深交所對融資額度不超過3億元,不超過凈資産30%的上市公司實施快速審核機制也大大提高了再融資效率。
研發創新、技術升級是醫藥企業的長久生命線。近年來,在國家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藥品監管改革,醫保制度改革和科技金融創新的合力助推下,創業板醫藥企業研發成果豐碩。
生物制藥領域,智飛生物堅持以創新為驅動,通過對研發創新能力的持續打造和提升,不斷完善産品佈局,加快在研管線項目推進速度。公司2021年研發投入金額為8.14億元,同比增長69.4%,目前有用資助研發管線29個,形成結核、狂犬病、呼吸道病毒、肺炎、腸道疾病和腦膜炎等多項産品類別。沃森生物在研發創新上則對標全球佈局生物醫藥行業前沿技術,2019年至今累計研發投入已達20億元,公司已上市的八個人用疫苗産品(12個品規)均為自主研發生産,其中,2019年自主研發的“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是國內研發的首個該品類肺炎疫苗。
醫療器械領域,在收入體量快速增長的過程中,邁瑞醫療保持對研發的高投入,是構成公司內生增長常年穩健的核心所在。多年來,該公司每年堅持將營收的10%左右投入研發,2021年的研發投入高達27億元。至2021年末,邁瑞醫療擁有約3500名研發工程師,積累了7400多項專利儲備,其中發明專利5300余項,不斷拓展醫療器械的創新邊界。
“對於已經上市的創新型企業來説,創業板註冊制在再融資、並購重組及股權激勵三大資本工具上的諸多創新,為公司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主機板相比,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和換手率更高,更有利於企業的首發融資、並購重組和股權轉讓。我們通過創業板高效的再融資制度,特別是‘小而快’的私募機制,進一步提高再融資效率,為新藥研發‘補充彈藥’。”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表示,創業板著重服務於戰略性新興産業,深交所的培育、服務和監管與民營企業的創新、成長和壯大形成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