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別成為老者的“數字鴻溝”
發佈時間:2022-08-03 10:36:11 | 來源:央視新聞 | 作者: | 責任編輯:劉生乘車需要“健康碼”,沒有手機、沒有微信,不會操作,只有老人機怎麼辦?無錫火車站為無健康碼乘客開通專用通道的做法,收穫網友一片點讚。叫車、支付、網購、掛號,年輕人輕車熟路的數字生活,卻成為了很多老年人難以逾越的障礙。《新聞1+1》今日連線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共同關注:數字化時代,別成為老者的“數字鴻溝”。
一張照片,配文三個字,為何引發19萬網友點讚?
當健康碼成為旅客出行必不可少的證明,無錫火車站為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專門開闢一個服務通道。有網友為其點讚:一座城市的溫度體現在,它是如何對待哪些被遺忘的少數人。從9月20日起,無錫火車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組設置的這項服務,如今已經實行了19天,近一萬人應用到這項服務。
如何看待一張照片所引發的關注?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這張照片引發了各方面對特殊群體,特別是老年人的關注,尤其是在智慧化的時代下,我們怎樣對老年人這個特殊群體,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務?我覺得無錫相關部門體現了溫度,網民體現了對特殊群體的關懷,但從更深層次上來看,這個問題襯托了在智慧化時代,特別是防疫常態化下,有些公共政策,兼顧到特殊群體,老年人包括一些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他們的一些權利和需求。
數字化時代,如何保障老年人不成為“局外人”?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我覺得您提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怎樣重視老年人群體,我覺得制定所有的公共政策,特別是在智慧化時代,應該立足兩個方面。①應該善待特殊群體,所有的政策不是趨同和“一刀切”的,應該有所差異的,為無錫點讚就是因為他們採取了差異化的方式進行防疫。②老年人怎樣融入時代,主動去參與,我們需要能夠更多提供一些給他們自身學習的機會,終身學習融入社會,能夠共用數字時代所帶來的一些紅利。
老年人是否也有不學習新技術的權利?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我們現在有老年人口2.54億,還有一部分高齡老人,他們的學習能力相對喪失比較快,對這一部分老年人,我覺得我們更多的要採取國際上的應對老齡化的措施,參與保障,包括自主和有尊嚴的提供各種權利,這是各個部門包括全社會所應該倡導的一種風尚。
對於老年人來説,“數字鴻溝”能否變為數字紅利?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政府和全社會,包括社會組織社區治理、市場等等,都應該考慮怎樣能縮小這個“鴻溝”。因為在智慧化時代中,年輕人是數字化的“原住民”,中年包括年輕老人是數字化的“移民”,老年人就數字化的一種“難民”,怎樣在多元的社會中,提倡年齡包容,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出發點。
數字化生活,不能忽視老年人的需求
數字化時代,最需要社會提供便利的老年人群體,卻常常感受到的是不便。不久前,一位老年人因無法出示健康碼,就被擋在了地鐵站外。今年8月,一名要乘坐公交車的老人,同樣因為無法使用智慧手機掃描健康碼,兩次被請下了公交。除此之外,超市掃碼支付、醫院預約掛號等等,數字化帶來的便利都成為老人生活的不便。如何讓老年人也能分享數字紅利?如何把更多的“溫度”變成“制度”?
“數字鴻溝”下的老者,需要溫度,更需要制度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從溫度想到制度,我覺得制度更需要長遠的設計和安排。截至去年,我國老年人口有2.54億,2022年,60年代出生的開始進入老年,老年人增長速度會比以往更快。這提示我們,不僅是在一個細微細小的事情上去融入溫度,更多是在制度設計中,能夠考慮到特殊的群體,所以我想老年人友好型社會,很重要的初衷就是消除老年人參與家庭、社區、社會生活的種種障礙,能夠給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規避風險的整個的一個社會環境,這是老年人友好型社會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和目標。
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需要“軟硬兼施”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中國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發展中國家,二是老年人口在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最多。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老年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應該著重兩個方面:①硬體的建設,整個適老設備的改造,包括小區、家庭,包括城市、農村整個環境更適合老年人的安全和便捷需求。②社會建設和民生建設方面,怎樣能夠建立公共政策尊老、愛老、孝老,能夠體現我們對老年人的關懷、關愛和關心,這是我們未來下一步在制度設計上所要側重的兩個方面。
全齡化社會,更需要科技向善考慮更多人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我們應該想到每個家庭都有老人,每個人都會老,我們今天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不僅是為老年人,也是為未來的老年人,包括未來年輕人也會老的,怎樣建立一種全齡的社會?科技在進步,我們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智慧大數據時代,科技如何向善,不僅要考慮今天的年輕人,也考慮老年人和特殊的群體。
在這個智慧大數據的時代
我們不僅要不斷地進步
更重要的是讓不同年齡段的人
都能適應科技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