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雲亮相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

發佈時間:2022-08-03 14:10:01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陳沐

“從社區到城市,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基礎設施的數字化,也不只是政府部門的數字化轉型,更是城市主人——市民的數字化。”7月29日,作為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配套活動之一,由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北京有限公司主辦的“數字社區與未來生活”論壇在京召開,京東科技城市群數字生活業務部解決方案負責人袁黎江受邀出席,並作“數字化技術帶來社區生活服務轉型”主題演講。

(京東科技城市群數字生活業務部解決方案負責人袁黎江做主題演講) 

服務數字化 設備智慧化 數智産業化 助力社區生活轉型升級 

資訊數字時代,有了“雲上”功能的城市,不再被物理時空局限。“社區”因此涵蓋了“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的雙重維度,社區居民也隨之享受到了數智便利。 

家住天津河西區的80歲獨居老人翁淑琴,因為有了智慧外呼,“彷彿吃下了定心丸”。搭建在河西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上的智慧外呼機器人,每天早上9點會給轄區內5000名獨居老人撥打問候電話,一旦電話無人接聽,人工智慧系統將立即通知家屬和社區網格員到府,有效避免突發狀況。 

翁奶奶的故事,是數字技術助力居民社區生活服務轉型的側影。服務數字化、設備智慧化、數智産業化,是其中最美的注腳。 

袁黎江介紹,智慧外呼機器人的訪問以及每日的通話日誌,替代了複雜低效的人工坐席,彰顯了服務數字化,用新場景滿足原需求。社區活動中心添置的京智康智慧健康驛站,每日體測、線上醫生健康諮詢,實現了設施智慧化,用戶場景産生新需求。河西區智慧養老服務管理平臺將需求與供給進行有效連接,激發區內市場化養老服務機構産業升級,則形成了數智産業化,用新場景孵化新需求。 

來自河西區的資料顯示,2020年京東科技服務河西區搭建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整合公安、醫療、社保、民政等多部門資源,有效滿足區域內20余萬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為區級管理人員、14個街道、150個社區提供高效的日常工作的管理工具,連接全區十大服務商、60多個服務中心。 

一站式社會服務平臺 讓居民獲得安全感 獲得感 幸福感 

2021年5月,商務部、發改委、民政部等12部委發佈了《關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作為更懂産業的雲,京東雲基於自身科技與供應鏈優勢,與各地合作開展了豐富多元的創新探索,緊貼居民需求,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一站式社區生活服務平臺。 

這一智慧社區服務平臺,可整合本地商戶資源,接入購物、餐飲、休閒、文化、養老、托育、家政等線上功能,提供周邊商品和服務搜索、資訊查詢、生活繳費、地理導航及線上發券、線下兌換等免費服務,打造集約式發展生態圈。

拿京東科技承接的“北京市便民數字化社區示範工程”來説,就針對社區資源供需部平臺、業商政三方決策低效等現狀需求,研發于動態需求演變的社區供需匹配預測模型,讓居民獲得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不僅如此,智慧社區服務平臺,釋放數智供應鏈生態,不僅提供街道服務、物業服務,還接入超市便利、生鮮菜籃子、社區大藥房、家政保潔、維修安裝等市場服務,讓居民足不出戶享受數字生活服務。其中,京東雲為北京經開區搭建的“尚亦城”APP,既是經開區官方資訊服務、公共服務、産業服務的官方通道,也是社區服務、生活服務、便民服務等便捷入口。 

“數字市民”構建“數字城市”最後一公里 

“社區”是“城市”的最後一公里。在以人為中心的現代城市,“數字市民”則成了“數字城市”的最後一公里。一庫、一鏈、一端的“數字市民”體系,串聯智慧城市N場景——一庫是市民檔案庫,讓城市記住你;一鏈是數字身份鏈,讓城市認識你;一端是城市APP端,讓城市服務你。

袁黎江介紹,“數字市民”,以市民實名身份為基礎,整合各類數字化便民基礎設施身份認證介面,實現市民銀行賬戶、信用賬戶、積分賬戶、身份賬戶等貫通,讓市民便捷享有包含政務服務權益、公共服務權益、商業服務權益在內的城市權益。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憑證及數字化便民基礎設施服務市民,形成海量市民行為數據沉澱,反向構建數字勳章體系形成城市治理激勵閉環。 

數字經濟時代,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就如同進入了同一個“朋友圈”,形成快捷、高效的互動閉環,數字化的知識和資訊成為關鍵生産要素,數字化平臺成為重要載體,數字技術成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未來已來,政府、企業、市民,正共建數字經濟平臺、共治數字經濟市場、共用數字經濟成果。以人為本、數智為器,京東雲也將繼續攜各方合作力量,共赴數字城市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