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六大篇章 抓好本科教育

發佈時間:2023-07-11 17:00:5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靖

本科人才培養是立校之基,發展之源。近年來,西安科技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以思政教育為魂,以專業建設為基,以課堂品質為要,以創新融合為翼,加快完善具有行業特色的高水準人才培養體系,著力打造具有西科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為國家和行業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

抓好思政工作生命線,寫好育人鑄魂篇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育為先”,推進“五育並舉”,以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為抓手,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制定《關於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實施方案》及10大育人體系實施辦法,深入開展“四好”思政課創優行動,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打造思政“金課”。依託校史館、地質博物館、徐精彩先進事跡展覽館等實踐教育基地,教育引導青年學生踐行能源報國的時代擔當。

配齊建強思政工作“三支隊伍”,近年來,2名教師在全國思政課教學展示中獲獎,19名教師在省級思政課教師“大練兵”中獲獎,8名輔導員獲全國全省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榮譽表彰,1個學院在省屬高校中首家獲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學校榮獲“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抓好專業建設著力點,寫好育人內涵篇

堅持“四新”引領,主動聚焦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佈局以及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通過撤、增、鍛、塑,建立健全本科專業動態調整長效機制,進一步優化了專業結構佈局、增強了學校服務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的能力。

一是動態調整專業,近五年,新增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應急技術與管理等8個本科專業,撤減旅遊管理等5個專業,持續優化專業佈局。

二是升級改造專業,完成安全工程等7個專業卓越計劃2.0升級改造,獲批國家級新工科項目3個、省級8個。

三是創新開設微專業,建成礦壓智慧檢測、零碳建造、智慧車輛等9個微專業,目前已結業289人。

四是強化專業認證,實現各專業從“要我認證”向“我要認證”轉變,在2010年較早啟動專業認證(評估)工作,對每個認證專業投入專項建設經費。

目前已有19個專業通過認證(評估),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第6,實現認證專業工科學院全覆蓋。學校現有60個本科專業,其中20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9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擁有1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倣真實驗教學中心)。

抓好課堂建設主陣地,寫好育人品質篇

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堅持OBE理念,完善品質標準和多元參與機制,建立品質監控與保障長效機制,構建了以持續改進為核心的品質保障體系。

一是明確教學評價導向。制定《基於專業認證要求的教師應承擔責任及履行職責》,明確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承擔的職責。

二是強化課程特色。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碳中和與新能源技術概論》《應急管理概論》《資訊技術與人工智慧概論》等10門特色通識課程,有效拓寬學生知識視野。

三是建強基層教學組織。推行“三三配置”,組建1600多個課程團隊,定期開展集體備課、集中研討,有效發揮課程團隊在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改革中的主力軍作用。

四是開展課堂革命行動。組織教師參加課堂教學創新大賽、課程思政大練兵、教學觀摩等,24位教師在省級教學創新大賽中獲獎。

五是強化課堂教學激勵。加大教學成果獎勵力度,單列教學型副教授職稱評審,每年投入200萬元設立“課堂教學品質獎”。

學校建成國家級一流課程17門,1門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精品資源共用課,省級一流課程35門。

抓好改革創新驅動力,寫好育人融合篇

學校明確本科人才培養類型從“以應用型為主”向“以學術型為主”轉型,制定《推動學術型人才培養促進本科教育教學高品質發展落實措施》,著力促進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課堂教學與學科競賽、資訊技術與教學手段深度融合,加快推動人才培養向學術型為主轉變。

一是制定實施《科研成果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管理辦法》,明確了科研反哺教學的5條實施路徑,建成科研成果等教學案例庫60個,獲批陜西省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陜西省綠色智慧礦山産業學院、陜西省煤礦智慧化産業學院。

二是以科研為驅動、以競賽為手段、以學分置換為激勵,將企業技術問題轉化為學生訓練項目、競賽課題,形成了“單科—技能—專業綜合—創新創業”全貫通、遞進式的訓練與競賽模式,學生在省級以上競賽中年均獲獎1213項。從2006年起開辦課外創新班、實驗班,畢業生創辦發展良好的科技型企業38個。

三是建成智慧教室108間,提升資訊化教學水準,擁有煤礦綜採綜掘機械、礦山建設工程等2個國家級和煤炭清潔加工與利用等11個省級虛擬倣真實驗教學中心,開設虛擬倣真試驗項目150余項,為智慧化、沉浸式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抓好科教融合關鍵處,寫好育人奮進篇

探索産業鏈、創新鏈、教育鏈與人才鏈有效銜接機制,構建基於以“産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為培養路徑、以省級未來技術學院和現代産業學院為培養載體的人才培養新發展格局,促進多主體協同育人,培育多元化人才。

學校的學科專業與陜西能源化工等支柱産業高度契合,牽頭成立“西部煤炭科技創新創業雁塔聯盟”等平臺,與陜煤集團等60余個國有大中型煤炭企業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幫助企業解決了一大批生産技術難題。

王雙明院士主持的“小保當煤礦試採損害監測及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研究”項目,破解了禁採區淺水資源保護開採難題,為榆神礦區綠色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王曉利教授發明瞭“煤礦柔模複合材料支護安全高回收開採成套技術與裝備”,破解了複雜條件下巷道支護難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馬宏偉教授主持的“煤礦智慧掘進機器人系統”項目,將掘進效率提升了60%,破解了煤礦“採”“掘”失調的矛盾。

伍永平教授帶領難採煤層創新團隊,破解了大傾角、急傾斜煤層智慧化開採技術難題,成果推廣應用至國內20多座礦井,並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引進。

抓好以文化人軟實力,寫好育人奉獻篇

學校在百餘年辦學歷史中鑄就了“勵志圖存、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累計培養輸送了18萬餘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70%畢業生在西部煤炭及相關行業就業,一大批校友紮根西部,為學校贏得了“西部煤炭工程師搖籃”的美譽。“感動中國十大礦工”陳蘇社,“全國工人先鋒號”獲得者,大學生採煤班班長董剛等一批校友長期紮根基層,服務煤炭行業,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青藏鐵路“探路者”劉爭平校友,攻克多年凍土和地熱隧道等世界性難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兩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學校安全學科文虎教授帶領西部礦山救援團隊,累計參與國內外百餘次礦難救援,在建黨百年之際榮獲“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國務院副總理、時任省委書記劉國中同志對其事跡專門批示肯定。

展望未來,學校將順應高等教育資訊化、綜合化、多樣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完善具有西科特色的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主動適應、引領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開拓創新、凝心聚力,努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為建設能源、安全領域世界一流大學作出新貢獻。

(文/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