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江西九江:農文旅融合發展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來源:中國網 編輯:楊丹 人氣: 發佈時間:2025-01-27 14:18:00
摘要: 江西九江八里湖新區農文旅融合發展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image.png

隆冬臘月,走進江西九江八里湖新區賽城湖街道塔水橋村,鄉村道路平坦寬闊,農家院落乾淨整潔,村莊環境優美舒適,一幅風景如畫的和美鄉村畫面躍然眼前。

這裡曾是隱匿于城區西邊的鄉村,林木蔥郁、風景秀麗,如今已成為市民遊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近年來,塔水橋精準定位,依託獨特的資源稟賦,聚焦資産盤活、資源整合,發展鄉村研學,踏上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的發展之路。

大路通小路,小路通農家。新修的縱一路直通村口,“塔水橋研學基地”招牌映入眼簾。放眼望去,上百畝農田延伸至視野的盡頭,一壟壟整齊的菜畦裏,各種果蔬長勢喜人。

該研學基地佔地面積80000平方米,2022年村集體投資近300萬元將原來閒置的村小學校舍進行改造提升,打造出集親子教育、勞動實踐、農業科普、休閒娛樂、素質拓展、非遺文化傳承、鐵路安全教育、民俗美食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實踐基地。2023年,研學基地被列為九江市第四批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研學以農耕為主題,圍繞‘春種、夏耘、秋收、冬藏’開展各類活動,趣味性十足,又寓教于樂、融學于遊。”塔水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程衛民説,“2024年我們已成功舉辦十多場農旅研學活動,累計吸引3000余名學生參與,贏得了師生和家長的廣泛讚譽。”

此外,塔水橋村還在研學基地內搞起了共用菜園。整齊劃一的菜園被分成400多塊,由村裏提供種苗、施肥、澆水、除草、搭架、采收和及時觀察蔬菜生長情況等服務,收穫的農産品全部歸認領菜園的消費者所有。

“春季我們帶孩子在這裡開墾、插秧、種菜,夏、秋季又來到這裡體驗採摘,孩子在體驗農耕文化的同時,還能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的親近感。”家住市區的吳女士一家對塔水橋村研學基地打造的研學之旅讚不絕口。

塔水橋村在激活土地資源的同時,更帶動了村民的就業增收。“研學基地內所有蔬菜種植、蔬菜採摘、蔬菜打包崗位均聘用本地村民,在研學基地工作的村民每人平均年增收超2萬元。2024年光共用菜園就為村集體帶來了近5萬元的純收入,全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63萬元。”程衛民説。

image.png

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每逢週四,村裏“大舞臺”就聚集了大批村民,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大家在臺上盡情展示才藝,把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眷戀全融進表演裏。

“九江山歌”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深受村民喜愛。村民中有九江山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韋桂花和許桂林、舒海貴、黃麗珍、黃玲等一大批九江山歌傳唱人,他們用質樸的歌聲傳唱獨特的地方山歌,傳承非遺文化。“三聲腔”一響,那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勞作繁育中追尋著快樂的田園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這邊好戲連臺,那邊熱騰騰的好飯好菜早已端上餐桌,在塔水橋“一老一小幸福院”幸福家園食堂,村幹部們正忙著備餐。“今天是三葷三素,可以通知開飯了。”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葉林利一邊在廚房幫打下手,一邊張羅著開飯。

去年9月,在新區社會發展局的大力支援下,塔水橋村爭取到了省級資金,並得到鄉賢捐助,依託村現有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改造建成“一老一小幸福院”。幸福院配備了健身房、閱覽室、娛樂室、心理諮詢室等設施,可以很好滿足村裏留守老人和兒童的生活娛樂需求。

“我們固定在每週四開展一次活動,村裏留守老人們可在幸福院內觀看演出,開展下棋、打牌等休閒娛樂活動,中午就在幸福家園食堂免費吃飯。村裏小孩在這裡也是免費託管。”程衛民説,“去年,村裏還新建了文化廣場,舉辦了‘國慶村晚’、九江山歌交流演唱會等群眾性文藝活動,自編自演的節目場場爆滿。”

“村裏飯有得吃、歌有得唱,拿老年人當個寶,我們老年人每個禮拜都要到村裏來玩,這種無微不至的關心讓我們倍感溫暖。”村民楊白枝説。

塔水橋村兩委幹部對産業發展充滿了幹勁,研學基地裏又建起一棟三層樓房,主打5D全息光影宴會廳,創新發展宴會經濟。如今,“鄉村變景區”“荒地變菜園”“校舍變客房”,塔水橋村正不斷將村集體資産激活增值,壯大村集體經濟。(供稿人:胡志華  江西九江八里湖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