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張家鎮緊緊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總目標,聚焦“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不斷興産業、聚人才、塑文化、優生態、強組織,持續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見實效,齊心繪就鄉村新圖景。
張家鎮田園風光
聚焦産業振興,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特色産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産’文章,以産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張家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和發展特色農産品産業。目前,已形成了以水稻、蓮藕、慈姑、三華李、柑橘、臍橙、槐米等特色農産品産業體系。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支援,加大對特色産業的投入力度。特色産業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168.02萬元,涉及3個子項目,其中湖洋村優質稻種植示範基地(新村)基礎建設工程、老鴉村養殖基地(百抖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湴田村李子種植示範基地(塘腦村)基礎建設工程,目前三個子項目已全部完成項目建設投入使用。
古戲臺前表演桂劇文虎
聚焦人才振興,培育鄉村振興“主力軍”。張家鎮張家村脫貧戶劉宇説,“小何叔叔讓我來參加這次培訓,我學會了,也更自信了。”今年來,張家鎮積極開展培訓增強鄉村人才領航本領,聯合舉辦柑橘種植、養生推拿、叉車、母嬰護理等特色培訓班4期,培訓鄉土技術人才100余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00余人。充實後備力量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從農村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種養大戶、務工返鄉創業人員中摸排出熱愛農村工作、樂於服務農村工作的後備力量人選168名,並作為下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推薦提名對象、村後備力量重點培養對象以及“兩代表一委員”人選,激發後備力量人選幹事創業積極性,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
村民收藕忙
聚焦文化振興,提振鄉村振興“精氣神”。充分發揮深厚獨特的文化底蘊優勢,將舞獅、快板、桂劇、秧歌等各種傳統文化藝術融入鄉村旅遊業,有效促進鄉村文化旅遊向縱深發展。全力打造青草塘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榕津法治主題公園、水山奇石、水山梅花攝影基地等文旅景點,推動鄉村旅遊多點開花。今年以來全鎮接待遊客15萬餘人,實現旅遊收入約350萬元。發揮鄉村文藝骨幹、文化能人、文化志願者和非遺傳承人作用,使農村群眾從文化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充分調動農村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今年組織文藝演出、“農墾杯”第七屆廣西萬村籃球賽、“五羊盃”乒乓球團體邀請賽、春節廣場舞大賽等系列活動25場,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生態振興,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來,張家鎮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嚴厲打擊露天焚燒、偷排亂排等環保違法行為,定期開展環境保護巡查,做好養殖場、污水廠、磚廠、木材廠、塑膠廠的巡查整治,分類推進“散亂污”企業整治,使環境整治的各項工作得到加強。平樂縣張家鎮至陽安鄉銀山嶺錳礦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已完成主體建設,預計年底前竣工,有力幫助銀山嶺礦區生態環境恢復。
聚焦組織振興,築牢鄉村振興“橋頭堡”。“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今年來,張家鎮建立和完善“黨政主要領導統籌抓、分管領導聯動抓、幹部職工直接抓、村黨組織書記具體抓”的服務鄉村振興責任體系壓實鄉村振興政治責任,著眼建設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幹部隊伍。實施農村基層幹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計劃,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分批分類對全鎮幫扶幹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幹部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培訓4期,不斷提升引領鄉村振興的能力本領。
(供稿人:莫宸 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家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