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雲南省昭通市綏江縣中城鎮福興社區黨總支書記黃燈來到辦公室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開居民議事記錄本,裏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居民在“龍門閒話”活動中向社區反映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小區管理、矛盾糾紛調解、關愛‘一老一小’等民生事項50件,已辦結45件,群眾對結果很是滿意。”黃燈説。
走在福興社區,總有居民熱情地跟黃燈打招呼。“幹部就是要幹事,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熱心解決他們的困難問題。”黃燈表示。前不久,社區內發生了一起鄰里糾紛,矛盾雙方向社區求助。面對突發情況,社區工作人員迅速響應,主動到府進行調解。經過耐心細緻的工作,最終成功化解了矛盾,雙方握手言和,恢復了往日的和諧。
中午午休,黃燈路過一處涼亭,見有居民坐在一起聊天,她便主動上前同大家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講政策、謀發展、聽民聲、解民憂。
福興社區的故事是綏江縣運用“六話六明”工作法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一個縮影。為切實改進幹部工作作風,進一步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綏江縣深入踐行幹部“四走訪基層”和“一線工作法”,鼓勵幹部全面下沉、全員下沉、全力下沉為民辦實事,通過組織開展“龍門閒話”等形式的議事會,運用“六話六明”工作法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六話六明”即話時政新聞,明方針政策;話家長裏短,明鄰里關係;話事故案件,明法律法規;話紅白喜事,明移風易俗;話房前屋後,明操家理務;話務工就業,明勤勞致富。
“我們堅持以黨建引領社區網格化管理,推動黨建工作重心下移,聚焦‘六話六明’,通過茶余飯後擺龍門陣閒聊的方式,既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又收集了群眾的意見建議和合理訴求,幫助他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和讚揚。”綏江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居民議事亭、黨員活動室、法治小廣場……一個個建在“家門口”的陣地,架起幹群“連心橋”。縣、鎮、村(社區)各級幹部,黨員,網格員,律師……一股股力量匯聚成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準的不竭源泉。
一名待業青年在社區幹部的幫助下獲得了心儀的工作;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經過村委會與相關部門的攜手努力得以翻新改造,極大地便利了村民日常出行……如今,在綏江各地,民生福祉穩步增進,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六話六明”讓幹群關係更加和諧緊密,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日子也越過越好。(作者 楊東升 郜晉亮)